因進口豬肉相對廉價,必將導致進口豬肉價格售價相對國內豬肉價格便宜許多,對國內豬肉價格打壓,從而牽連到國內豬價,這也是眾多養殖戶對進口豬肉比較反感和恐慌的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因進口豬肉會拉低國內豬價,尤其是對養殖效率低下及養殖成本偏高的養殖戶或者說散戶很不利。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無論是生產還是消費,從量上來看,均占據絕對優勢。但因飼料原料采購部分來自國外,且國內對糧食價格扶植,導致飼料成本相對偏高。但這個因素正在逐步消失,因推行和國際接軌的政策,且國內玉米庫存龐大,供應充足,價格已降至臨儲前08年的水平,因此,可以說,飼料成本正和國際逐步接軌。
盡管近年來我國養殖效率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一定的差距,就拿衡量養殖效率最重要的指標PSY來看,我國目前的水平在16-18頭,而美國達到25-26頭。
因前兩年生豬產能急劇調整,導致今年國內豬價一度飛漲,而國際上多數國家充足,價格平穩或下降,拉大了內外價差。目前我國豬肉價格在1.25美元,而美國豬價為52美分,歐盟在54美分,價差呈倍數關系。巨額的利潤,導致進口猛增。巴西,美國,歐盟等國際豬肉出口商把中國作為重要貿易商,拼命地想方設法要把豬肉出口到中國。而根據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的消息,9月份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豬肉為10086噸,而在 2013年的同期僅為2319噸。根據海關數據顯示,9月份豬肉進口量為7.47萬噸,2015年1-9月份進口總量為51.2萬噸。這只是單純的豬肉的進口數量,不包括很大一部分的豬下水的進口,而因價差和利潤更為巨大,事實上,豬下水的進口量遠大于豬肉的進口量。
鄭州和漯河兩個內陸口岸的開通,是中國肉類進口史上邁出的重要一步,從此,國際肉類不但可以直通沿海口岸,而且可以直通達中國內陸,全面輻射中國腹地。也就意味著國際肉類全面打開中國大門,而漯河是中國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雙匯的總部,其在2013年收購了美國最大的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這也意味著美國豬肉直接運到河南,作為公司內部的豬肉調運,不能算在進口數量里面。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開通鄭州和漯河兩個內陸口岸,部分就是為雙匯集團服務的,從此美國豬肉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到中國,為加工企業提供低成本的原料,而且這部分豬肉不統計在進口之內。
但從量上來看,因中國消費量相對全球來說,可以說是龐大。從相對數量上來,2014年中國豬肉進口總量在56.4萬噸,而2014年我國豬肉的消費量為5716萬噸,所占比例僅為0.98%,即使算上今年進口增幅超50%,加上豬肉副產品等及走私及加工企業為降低成本的國際豬肉調運,預計進口總量在消費中所占的比例不會超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