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不久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深化農村改革總的目標、原則、基本任務和重要路徑,這些頂層設計都提到了“十三五”期間農村要進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及農業經營形式創新,而這將開啟過去幾十年在中國“三農”領域從未出現過的重大投資機遇。
目前“三農”很多領域仍是投資洼地,但增長很快。農業投資平均增長率保持在25%以上,農村的新產業如農村旅游業的投資增長率則更快。中國有18億畝耕地,2.3億承包農戶,每戶農民種的地往往連10畝都還不到,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這也導致了中國農業基礎競爭力始終不足,也拖了城鎮化后腿。而通過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和集中,形成規?;a,效率和效益相對都會提高了一大截。這將是絕大多數想要下鄉搞農業的企業老總們的最大方向。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對于企業“下鄉務農”的態度會更加開放,甚至是歡迎的,這和過去對“老板”們的嚴防死守形成鮮明對比。從政策上來看,中央已經下發了多個文件引導土地流轉和工商資本租賃農地,土地確權頒證等基礎工作亦在有序進行,政府更在制定進一步的集體產權改革方案。這些都是強有力的信號,萬事俱備,只看企業能不能找到好的項目,和有沒有一顆堅定地進軍農業的赤子之心了。
在社會資本與農業更多的“親密接觸”過程中,農業信息化建設有望在“十三五”期間迎來爆發式增長。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可以解決農業產業鏈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并有效縮短農業產業供應鏈條的長度,能有效提升農業產業鏈的資源配置效率,以提高全產業鏈運行水平?,F在越來越多的涉農企業正在嘗試轉變商業模式,從原來的傳統農業經營企業轉變為互聯網農業服務型企業,意圖盡早在這個萬億級空間的大市場中完成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