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領導人齊聚巴黎就全球氣候協定達成一致前一周,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的一份最新報告表明,如果世界人口可以采取更為健康的飲食結構,將有助于縮小現有減排方案與避免危險的氣候變化所需減排量之間的差距。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即巴黎氣候大會)將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舉行,參會國做出的承諾可以保證到2100年全球升溫 幅度在3°C左右,各國政府要做的工作仍很多。改變飲食結構、達到健康的肉類消費水平,可以貢獻升溫幅度控制在2°C的“危險水平”之內所需剩余減排量的 四分之一,而這一水平是本次氣候談判的主要目標。
查塔姆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氣候變化,飲食變化:降低肉食消費的途徑》指出,飲食結構變化最終將對實現 2°C目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畜牧業排放已經占到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5%,與全球交通運輸業尾氣排放量相當。除非遏制對肉類的強勁需求增長,否則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將持續增加,達到無法避免危險的氣候變化的程度。
飲食結構調整還將帶來重要的健康益處。全球人均肉類消費已經超過健康水平,并且仍在持續升高。中國的肉類消費量低于西方,但日人均消費仍是推薦水平的1.5倍。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的研究表明,過多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食,與癌癥等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有著密切關聯。
“降低肉類消費是健康和環境的雙贏,”報告作者勞拉·韋爾斯利(Laura Wellesley)表示。“各國政府正在尋找快速且低成本縮小巴黎減排量差距的策略,飲食結構調整應該是方案重點。”
但報告發現,各國政府對這一機遇“視而不見”。巴黎會議前提交的國家減排方案中沒有一個提到降低肉類消費。各國政府擔心招致公眾反對,因而選擇不干預公民的生活方式。
然而,報告的研究——包括在12個國家進行的公共調研以及在巴西、中國、英國和美國進行的焦點小組研究——表明政府的擔憂是被夸大的。一旦公眾了解了肉類消費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聯,消費者就會理解政府行動的必要性。隨著公眾逐漸理解政府干涉行動背后的道理,對征收碳稅等提高肉類價格的措施的抵制也會降低。
報告建議采取行動提高公眾對于肉類過度消費在氣候和健康方面影響的認識,以便爭取對政府行動的支持。政府應該采取全面的策略改變民眾飲食結構,綜合運用標識、公共采購、監管和定價等方面的政策。
“提升公眾對于肉類在健康與環境方面影響的認識是重要的第一步,但它本身并不會帶來顯著的行為變化。政府必須有更多作為,來影響飲食結構,”韋爾斯利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