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肥豬利好的驅動和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我國養豬行業自2007年4月起到2012年底是平均盈利最好的幾個年頭。全國母豬存欄量從2007年底的 4400萬頭躍升到2012年底的5198萬頭,2013年底達到5315萬頭。生豬出欄數從2007年的5.65億頭躍升到2012年的6.97億頭,2013年達到7.15億頭,2014年達到7.35億頭。2012年以來產業規模的盲目擴張,使得市場出現嚴重的供大于求,毛豬出欄價格從2013 年初開始大幅下跌,至2015年3月一直在成本價下運行。除豬價持續低迷外,近幾年飼料成本居高不下、勞動力成本持續增加、疫病流行和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產業政策壓力不斷加大,養豬業運營成本連年上升,企業經營舉步維艱、生產難以為繼。2014年底全國母豬存欄降至4300萬頭,低于2007年的4400 萬頭。很多同行會認為養豬業的春天又到來了,筆者則認為這是當今養豬業的“危機”,即危險和機會并存。
一、養豬企業當前面臨的困境
當前養豬企業面臨的困境也是整個養殖行業的困境。這些困境既有企業的自身存在的內部因素,也有影響企業發展的外部因素。
1、內部因素
人力出現危機 人是第一生產要素,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隨著經濟發展和就業渠道拓寬,近幾年養豬行業一線工人一直難招。從業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層次不高。隨著科技的進步,養豬設備不斷改善,要求從業人員年輕化、專業化。但由于養豬工作環境差及待遇又不高,愿意從事養豬的年輕人非常少,畜牧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能安心養豬的不多,員工流失是養豬企業的共性問題,懂經營懂管理的養豬職業人才難尋。
生產技術問題 主要是品種的生產性能不高、飼料利用率低、疫病防控復雜等問題。由于國內種豬培育起步較晚,種豬遺傳性能本身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加之豬場的飼養管理還存在諸多問題,造成母豬PSY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低12頭左右。多年的國外引種也將國外的疫病引回國內,加之養豬企業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導致了國內養豬疫病頻發。飼料營養的利用率不高,70%是豬的品種及疫病造成,30%與飼料品質有關。
設備設施落后 國內養豬企業飼養設備設施水平參差不齊,總體上自動化程度不高,單位人工效率和生產成績發揮不出來。飼養設施設備的改造需要大量的資金,以目前的豬價行情,給企業一個兩難的選擇。
管理措施缺失 生產過程中流程管理缺少、生產數據記錄缺失、生產環節缺少作業指導、員工考核吃大鍋飯.....,結果給養豬企業帶來是人工效率低下,豬群生產效率低下。
2.外部因素
市場競爭激烈 2008年以來,美國PIC、深藍集團、艾格菲國際集團、荷蘭TOPIGS集團等國外大資本開始在中國布局。2013年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并開始從美國進口豬肉。國內聯想、萬達、恒大等業外資本開始投身養豬,使得很多養豬企業誤判形勢,盲目擴大規模,造成生豬行情波動,使得原本資本不夠雄厚的養豬企業備受煎熬。
企業融資困難 超長期的低迷行情造成大部分養豬企業找不準發展方向,是固守還是急流勇退?融資方面再也不是3年前投資公司找著規模養豬企業投錢,而是“下雨借不到傘”。銀行不愿意借款,投資公司不愿意投資,擔保公司怕風險。就是愿意借,企業的財務成本難以負擔。沒錢,豬要吃,員工要工資,實在扛不住了,只能低價變賣企業,只有“落得兩眼淚”。
環保要求嚴厲 現在,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級政府要留給子孫后代青山綠水。養豬因污染大、治理成本高,給社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已經引起政府高度重視,沿海省市已經開始堅決關停環保不達標豬場。2015年1月1日,“史上最嚴環保法”正式頒布實施,養豬業將掀起一股退出浪潮,各地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禁養區”“限養區”,養豬生產方式必須向綠色、高效、安全、可持續、循環方向轉變。
二、新常態下養豬企業該如何提高效益
經濟新常態下養豬行業要提高養豬生產效益,無外乎是要提高兩大水平、把握兩個要素。
1、 提高PSY水平
目前發達國家母豬PSY平均水平28頭,國內為16頭,僅僅是發達國外的57%。對于一個年出欄10萬頭肥豬的養豬企業來說,PSY每提高1頭,就可以少養母豬368頭,按每頭每年生產成本4500元算,企業就能降低成本166萬。
自繁自養 科學育種。種豬企業要成立育種團隊,明確育種目標,制定育種方案,購建必要的育種設備和場所,敢投資,引良種,敢于取舍,大比例測定,將不適用種用的作為肥豬飼養。經過幾代培育后,種豬品質必得提升。養豬企業要有一套適合本企業養豬環境育種措施,盲目去國外引種,既增加成本,又存在生物安全隱患。育種是一個復雜又漫長的工作,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耗時費力,但是運行成功后,對企業利大于弊。
種豬生產過程精細化管理 種公豬、種母豬是企業的制種機器,在飼養過程中要做好流程管理,生產數據記錄要及時準確,定期分析生產記錄,適時檢查跟蹤各生產環節的工作,如背膘不同階段的測定、核心群配種計劃落實、公豬采精頻率確定、精液質量檢測、母豬查情跟蹤、B超檢測跟進、不同飼養階段母豬采食量跟蹤等等,通過精細化管理,使得種公豬、種母豬一直保持最佳的生產狀態。
武漢金龍畜禽有限公司多年來通過以上方式,建立專業育種團隊,適當引種、科學育種、自繁自養,加上精細化的生產管理,使得企業母豬PSY達到24頭,在當前豬價低迷形勢下企業能夠持續發展。
2、提高生產力水平。
飼料營養 種豬是企業的生產機器,飼料營養就是機器的原料。養豬就是要少吃快長,除了品種優良外,高性價比的飼料營養對豬場效益的貢獻率在20%左右。豬飼料不可圖便宜,采購質次價低的飼料,這不但不能減少生產成本,還有可能使豬生病從而導致生長緩慢。只有保證了營養需要,才能為豬只提高最好的健康,降低保健成本。
飼養管理 簡單說就是養好豬,做好這三個字需要一系列方法和措施。首先要完善生產流程,制定好各生產流程標準,做好員工的生產培訓,使員工嚴格按流程標準生產。通過生產數據的記錄和分析,適時找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如產子數低、FKL增多、采食下降、體溫上升、稱重不達標、隔離轉出數量增多等等,及時分析問題的原因并積極改進。管理者主要是做好生產流程檢查,以問題為導向,針對性地進行員工培訓。根據生產情況,提前做好生產計劃,如適時斷奶、適時換料、適時免疫、適時銷售等等,保證飼養管理有序進行。
設備設施 兵法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進的設備和高素質的員工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養豬設備的自動化意味著人工效率的提升。金龍公司某一個規?;i場原日均存欄12000頭,全人工飼喂時飼養員人數為12人,投資40萬元增添自動喂料設備后只需9個飼養員,減少3人,按每人每年工資福利4.5萬元算,一年節約13.5萬元,加上自動喂料節約的飼料、包裝及裝卸費用,2年就可以收回40萬元的投資。設備設施的提升對其他生產效率的影響也很明顯。防寒保暖設施差的豬場,冬季料肉比會上升,豬機體抵抗力下降,還容易發生疾病。防暑降溫差的豬場,7、8、9三個月的配種率及三四個月后的產仔數肯定會降低 10%。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個系統的工程,包含大環境生物安全控制、滅鼠防鳥、人員車輛流通的控制、消毒程序、疫苗免疫、抗體定期檢測等幾個方面。傳染病要通過生物安全措施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隔離或者通過做好疫苗免疫,增強豬只免疫力。非傳染性疾病則與豬群不齊整、溫濕度控制不當、飼料營養跟不上、隔離不及時、護理不到位、密度太大等管理措施有關。豬場的疫病發生和流行與豬場的生產管理不當有很大關系。因此豬場管理要做到:生產有標準、標準有流程、流程有檢查、檢查有反饋、反饋有改進。
物資采購 養豬生產最大的成本是飼料,主要原料是玉米和豆粕,其次是動保。養豬企業與飼料企業、動保企業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合作共贏是大家的一致目標。通過與飼料、動保企業建立產銷聯盟,養豬既可以盤活資本存量,放大有限的實有資本使用效率,還可以有效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企業自身的抗市場風險能力和直接經濟效益。
3、把握人才要素
企業要發展,人才最重要。養豬行業懂技術、會經營、講政治、有責任的人才最為重要。當前養豬企業的生活環境閉塞、工作環境差、工資待遇不高、還有就是“所謂年輕人找不到另一半”等現象,導致愿意從事養豬的知識青年很少,熱愛養豬的年輕人更少,飼養員多是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管理層多是八九十年代畜牧大中專畢業生,技術人員多是80年代后出生的畜牧大中專畢業生,工作幾年后,流失率近乎百分之百,人才和發展無法銜接。根據企業長遠規劃,制定人才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
提高待遇留人 員工招聘要意向化、年輕化、專業化。適當提高員工待遇,提高人員招聘標準,改善員工生活設施、為員工營造一個相對舒適自由豐富的工作生活環境。
提升技能留人 根據生產計劃,制定培養內容,加強員工技能培訓。如豬場生產計劃管理、豬場生產流程管理、豬場生物安全管理、豬場豬只銷售管理等等方面內容。定期做好人事評定,把握員工動向,選拔人員,對合適的人員進行特別培養。企業根據本企業的生產管理需要,制定相應的崗位作業指導書,做好相應的管理培訓。讓合適的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最多的豬場生產流程及管理知識。
選拔任用留人 企業高中級管理層的傳幫帶,制定管理層傳幫帶人才指標,通過管理層的傳幫帶,用最短的時間將管理者的管理心得、生產技能、人生經歷灌輸給對應的后備人才。后備人才獨立上崗,企業做好相應的引導,讓后備人才在工作中成熟、磨礪。
4、把握市場動態要素
養豬業關系著國計民生,是民生基礎之一,國家的政策因素對其市場行情及發展趨勢有很大影響,造成豬價行情不完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所以養豬人不能按“以往的思維來考慮以后的豬價走勢”。我們養豬人要學會“順勢而為”,時刻關注市場資本動向、飼料原料動向、國家經濟發展形勢、國家政策法規動向等等,盡力做到 “全才”,不斷學習提高,才能跟得上養豬形勢的發展,把握住養豬市場的脈搏。
三、新常態下養豬企業的發展方向
近日養豬期刊顯示,到2014年出欄10000頭肥豬的規?;?、集約化、工業化豬場比例已經提升到整個行業的15%左右。
近幾年,國家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通過一系列的政策來幫助國內的養豬企業做大做強,保障市民菜籃子安全。2009年出臺的我國生豬改良計劃(2009-2020),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豬業依賴國外引種的問題。金龍公司順勢而為,苦練內功建成為國家核心育種場。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增加農業補貼資金規模,新增補貼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傾斜。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提出加大對生豬、奶牛、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支持力度,實施畜禽良種工程,加快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增強畜牧業競爭力。完善動物疫病防控政策。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在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面臨總體下行壓力的新常態下,各行各業產能過剩,中小企業舉步維艱。轉變發展方式,優化內部結構,增強科技創新,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共識。有著完善生產體系的規模化、集約化、工業化養豬企業必將向養豬產業化、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產業化即養豬、飼料、屠宰、銷售、豬肉深加工等完整的產業鏈?,F代化即生產設備設施進一步自動化,人工效率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也進一步提高。智能化即養豬整個產業同信息網絡結合,產業物聯網化,通過信息處理終端,如手機、電腦來更一步的解放生產力,提高人工及生產效益。
四、新形勢下養豬行業的社會責任
2005 年四川豬肉鏈球菌感染人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雙匯瘦肉精事件、2013年黃浦江死豬事件、到2015年3月山東金鑼屠宰病豬事件……,每一件事情發生都讓國民對國內的畜牧食品行業增加一份不信任,誠信危機嚴重影響著養殖食品行業的發展。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國人對國產奶粉徹底不信任,至今嬰幼兒奶粉市場90%的份額被洋奶粉占領。國產奶粉近幾年來質量提升很多,但老百姓對其信任已死,再多的努力作用有限。養豬行業不斷的暴露的環保和食品安全問題同樣影響著養豬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拷問著從業者的良知。隨著豬肉的進口增多,老百姓的選擇也多了,如果我們養豬人不加強自律,食品安全出問題,就是自掘墳墓。
對此養豬企業一定要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1、保證企業盈利。只有企業盈利了,企業才能不斷發展,才能不斷提高員工收入水平,才能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經濟基礎。所以做企業不賺錢就是犯罪。
2、保障食品安全。養豬企業要嚴格自律,嚴禁使用瘦肉精等違規添加劑,嚴格執行抗生素使用的規定,杜絕抗生素的殘留,嚴格疫病預防控制規范,確保出欄生豬的質量安全。
3、強化污染治理。嚴格遵循病死豬的處理程序和規范,不銷售、不亂扔病死豬。按環保要求建立養殖污水處理設施,順應社會環保要求,擔負自己的環保責任。
綜上所述,養豬企業要在新形勢下,了解行業發展動態與趨勢,練好內功,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順應產業政策,把握市場動態,找準發展定位,整合有效資源,履行社會責任。未來養豬業的發展機遇是留給有準備有擔當的養豬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