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屬武陵山區,是全國最年輕、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被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范圍的地區。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生豬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恩施州農業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為農民脫貧致富作出了突出貢獻。2007年,全州生豬存欄318.98萬頭,出欄404.50萬頭,豬肉產量33.55萬噸,肉豬出欄率126.81%。豬肉產量占肉類總產的比重為92.27%,養豬業產值占畜牧業總產值的90%以上,是現階段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途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小康恩施”、“和諧恩施”建設中,生豬產業將繼續發揮“錢袋子”、“菜籃子”、“氣壇子”、保護“命根子”等重要作用,成為實現“工業興州”戰略的特色資源庫。大力發展生豬產業是促進山區農民持續增收、企業增效,扎實推進新農村和“小康恩施”、“和諧恩施”建設的重要舉措,大有可為。
良種是現代養豬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和基礎性生產資料,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是由一系列生豬育種和生產單位組成的,能有效地開展生豬育種和雜交利用的,以提供適合消費者需要的優質生豬商品為目的的一種生產組織體系,主要包括生豬優良品種的資源保護、純種擴繁和雜交優勢利用等三個方面的技術和組織工作體系。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是金字塔型的,處于塔尖的是原種豬,居于中間的是繁殖群,底部是的生產群,作用是獲得生豬遺傳改進的傳遞,這個體系集中向社會提供商品豬。即:通過對種豬的選擇,在核心群中取得一代又一代的進展而改良生豬;把核心群取得的遺傳改進,通過繁育體系,逐級地推廣至繁殖群,擴展到商品群。最終把用于核心群而又主要不能從核心群本身得到回報的投資效益,通過繁育體系,最終在商品群上顯示出來。主要形式是,分別建立地方品種和引進品種的原種場、繁殖場,取得地方品種的純種母本和引進品種的純種父本,利用兩個親本的各自優勢進行雜交,取得具備雜交優勢的二元雜交母本,再用引進品種的純種父本進行雜交,取得三元雜交商品豬。
這種良種繁育體系是全社會共同受益的公益性的基礎體系,無法由個別地方,單家獨戶來負擔,只有由政府來統一建設管理,集中發揮作用。因此,建立配套、完善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保護、培育、推廣、利用生豬優良品種,提高良種化程度,對于促進養豬業向高產、優質、高效轉變及持續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長大本”是人們為了提高恩施州生豬品質而從品種改良的角度經市場調研、科學定位、精心選擇的優質肉豬主要雜交組合模式,是富有恩施地方特色又頗受消費者青睞的“內三元”雜交瘦肉型豬[“長大本”是以地方良種恩施黑豬為第一母本,以大型約克夏為第一父本,進行雜交,生產選留的二元雜交母豬,再用長白豬為第二父本進行雜交而生產的三元雜交肉豬(商品代),簡稱“長大本”。因其第一母本是本地良種恩施黑豬,人們又稱這種三元雜交肉豬為“內三元”。下同]。根據規劃,到“十一五”末,全州每年要出欄優質肉豬500萬頭以上,其中“長大本”400萬頭以上。為了進一步促進恩施州養豬業健康發展,實現這個目標,提升恩施州生豬產品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建立、健全配套、完善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為全州乃至武陵山區提供生豬良種等基礎性資源。
一、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現狀
(一)成績
1、良種繁育體系為恩施州的生豬產業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基礎資源性作用。
恩施州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以生豬“四化”(公豬外來良種化、母豬本地良種化、配種人工授精化、肉豬雜交一代化)為載體的二元雜交肉豬生產體系,實現了由“黑毛豬兒家家有”向“白毛豬兒家家有”的轉變,明顯提高了恩施州的生豬生產水平。至1992年底,全州生豬二元雜交改良普及率達98%。“九五”時期以來,由于生豬消費需求的轉變,“四化”生產出來的“中本”商品豬已不能滿足新的市場需求,恩施州的養豬生產發展受阻、效益下滑,長期區域內生豬流通格局被打破、消費市場低迷、競爭日趨激烈。為了適應新的消費需求,通過生豬“三優”(優化雜交組合、優化飼料日糧、優化飼養方式)項目的實施,人們開始以大型約克夏、長白等瘦肉率較高的國外優良種公豬將人工授精站原有的中型約克夏種公豬取而代之,生產“大本”、“長本”等瘦肉率較高的二元雜交肉豬。到“十五”期末,大本“、”長本“等二元雜交肉豬已占恩施州生豬產品的主導地位。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以期贏得更多的消費者,獲得更高的效益,恩施州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得到不斷豐富,三元雜交肉豬開始出現,恩施市三岔鄉等地生產”長大本“等”內三元“瘦肉型肉豬取得了突破,有的甚至開始嘗試瘦肉率更高的”杜長大“等”外三元“肉豬的養殖,”長大本“等”內三元“瘦肉型肉豬達到了45%,瘦肉率更高的”杜長大“等”外三元“肉豬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外三元“是指親本全部來自引進品種,進行三元雜交而生產的商品代肉豬的簡稱。比如:以大型約克夏為第一母本,以長白為第一父本,以杜洛克為第二父本,進行三元雜交生產的商品代肉豬,簡稱”杜長大“。下同]
2、形成了獨具恩施特色的”三群一站“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格局。
通過生豬”四化“、”三優“項目建設,形成并穩定了恩施州”三群一站“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即”核心群“、”繁殖群“、”生產群“、”人工授精站“:核心群----負責地方品種恩施黑豬保種和提純復壯,為繁殖群提供恩施黑豬純種母本;繁殖群----負責對地方品種恩施黑豬進行擴繁,為生產群提供恩施黑豬純種母本;生產群----負責飼養地方品種恩施黑豬純種母豬,以引進的外地優良品種為父本,進行雜交生產二元雜交商品代肉豬;人工授精站----負責飼養引進品種的良種公豬,對生產群的母豬進行人工授精配種],生豬”三優“項目更新了人工授精站的外種公豬,提高了恩施州生豬瘦肉率,為恩施州二元雜交商品代肉豬的生產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五”期末,由于消費需求和市場變化,商品代肉豬要轉向生產三元雜交豬為主,“三群一站”的格局仍然存在,但其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內容越來越豐富。經過幾年的努力,恩施州“內三元”瘦肉豬的“三群一站”已基本形成。以“長大本”的良種繁育體系為例:核心群----任務沒有變,仍然負責本地良種恩施黑豬、外地良種豬純種繁育;繁殖群----轉變為飼養本地品種恩施黑豬的純種母豬,以大型給克夏為父本,為生產群提供“大本”二元雜交母豬;生產群----飼養“大本”二元雜交母豬,以長白為父本,為社會生產“長大本”商品代肉豬;人工授精站----飼養的引進品種種公豬更豐富,由單純飼養中型約克夏逐步發展為飼養大約克、長白、杜洛克等外地良種公豬,對生產群的母豬進行人工授精配種。2007年末,全州共有各類種豬場4個,存欄種豬439頭,其中存欄能繁母豬224頭,當年出場種豬1333頭;有人工授精站748個,存欄種公豬1158頭(其中外地良種1127頭),人工授精配種539570頭次,受胎率達90%;存欄核心群能繁母豬2947頭、繁殖群能繁母豬10516頭、生產群能繁母豬295906頭。“十一五”末可以達到三元雜交率80%的目標。
3、政府對生豬品種改良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不斷地重視品改工作。從2005年開始,州政府每年投資25萬元對生豬人工授精站建設實施以獎代補,建始縣由開發辦、財政局、縣聯社和畜牧局共同組織投放了200萬元貼息貸款用于生豬品改,在全縣建立13個生豬改良示范村。其余各縣市都有聲有色、扎扎實實地開展品改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除了國家對能繁母豬實施飼養補貼外,各縣市也紛紛出臺優惠政策,扶持和鼓勵生豬品種改良,促進良種肉豬的生產發展。
4、二元雜交的品種得到改善,三元雜交比例逐年提高
通過幾年的努力,全州二元雜交的品種得到了根本改變,原來的“中本”雜交全部更換成了“大本”、“長本”或其它二元雜交組合;“長大本”等“內三元”雜交豬生產模式已經形成,“杜長大”等“外三元”雜交豬生產模式已在更多地方推廣應用。
調查顯示,全州“三元”豬出欄比例逐年上升,2003年為34.83%,2004年為47.46%,2005年達到56.37%,2006年為56.32%。2007年全州出欄三元雜交肉豬246.21萬頭,占出欄肉豬的比例達到60.87%。少數地方三元雜交比例較高,恩施市部分鄉鎮如三岔鄉、屯堡鄉、六角亭辦事處、盛家壩鄉等由于品改力度大,三元雜交率已經達到80%以上;巴東縣清太坪鎮加強生豬繁殖群建設,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展大本二元雜交母豬,扎扎實實開展品種改良,也成效明顯。
(二)問題
1、三元雜交肉豬的“三群一站”良種繁育體系不配套、不健全
生產適應市場變化、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優質三元雜交豬,必須要有健全、完善、規范、配套的“三群一站”良種繁育體系。以“長大本”的良種繁育體系為例:核心群----負責本地良種恩施黑豬品種資源保護、提純復壯、純種繁育,外地良種豬的純種繁育,為繁殖群提供恩施黑豬純種母豬;繁殖群----飼養本地品種恩施黑豬的純種母豬,以大型給克夏為父本,為生產群提供“大本”二元雜交母豬;生產群----飼養“大本”二元雜交母豬,以長白為父本,為社會生產“長大本”商品代肉豬;人工授精站----飼養大約克、長白、杜洛克等外地良種公豬,對繁殖群和生產群的母豬進行相應品種的人工授精配種。然而,恩施州的“三群一站”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還不能適應現代養豬業發展的現實需要。主要有二個表現:
(1)現有種豬的品種退化、性能下降、質量不優,標準化程度低,不適應市場對瘦肉型生豬品質的需求。
現在的市場需要的是瘦肉率高的三元雜交豬特別是“外三元”雜交豬,至少也是質量好、品種純的“內三元”雜交豬。可實際上,由于全州沒有完善、配套的恩施黑豬保種場、原種場,沒有健全的引進品種純繁場,無法有效開展配套繁育,無法提供標準化、高質量的純種親本,導致種豬供應不配套,純種和雜種、祖代和父母代種豬代次不清、層次不明;同時,社會引種、留種混雜,“長官意志”、“老板意志”胡亂引種,親本不純,二元雜交母本供應不成體系,不符合種質標準,生產力低、質量差;加上去年市場長期低迷后,能繁母豬數量銳減,今年行情上揚后,廣大群眾又饑不擇食,荒不擇路,良莠不分,見母就留,導致恩施州的種豬性能下降、質量差,達不到種質要求,最終導致生產出的肉豬不符合質量標準,標準化、規格化程度低,不受消費者歡迎,市場競爭力弱。主要表現有二:一是全州還有40%以上仍然是二元雜交,有的甚至連二元雜交都不標準(即親本不是純種豬,而是嚴重退化的品種;有的大本母豬又配的是大約公豬,生產的是大大本商品豬,有的長本母豬配的是長白公豬,生產的是長長本商品豬)。二是現有的三元雜交豬不標準,80%以上從第一母本、第二母本和第一父本、第二父本都不標準,無法生產出標準的三元雜交商品豬。
(2)結構比例不合理,數量不大,規模化程度低,不能適應大力發展生豬產業的需要
核心群中,本地良種恩施黑豬數量銳減,血系減少,已岌岌可危,瀕臨滅絕,很多優秀的基因甚至面臨丟失的危險,能繁母豬嚴重不足,且已年齡老化、品質嚴重退化、性能下降,難以達到種質標準;繁殖群的建設不規范,管理工作混亂,無法提供標準的二元雜交母豬;生產群中二元雜交種母豬數量少、比例低,符合種質標準的更少(標準的比例應不低于80%)。據恩施州畜牧局統計,2007年末,全州繁殖群能繁母豬僅10516頭,不足以及時更新生產群中的淘汰能繁母豬;生產群中二元雜交母豬占能繁母豬的比例僅為56.55%,縣現有的二元雜交母豬還有60%以上不符合種質要求,遠遠適應不了三元雜交肉豬生產的需要。生產群的生產能力不足,每年從外地引進商品仔豬既浪費資金,又帶來動物疫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安全隱患。
2、基礎設施薄弱,育種工作滯后,現有的核心群、繁殖群沒有專業場圃,種豬場不規范。
生豬“四化”及以前時期,恩施州曾有7個地方良種豬純繁場、1個外地良種豬純繁場共8個公益事業性質的場圃,大多始建于五、六十年代,曾在生豬“四化”及以前時期為恩施州的生豬生產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也是當時生豬業較快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開放政后,特別是生豬“三優”項目以后,由于經濟基礎、財政扶持等條件的限制,政策導向、機制不活、社會負擔沉重專業技術人員逐步青黃不接、農業場圃改革等原因,現已大多垮了,目前只有恩施市鳳凰山種豬場還在運營(也是改革后變賣給私人在經營),但其種豬規模小、血系少,品種退化、性能下降,畜舍簡陋,技術、設備落后,難以滿足標準化的種豬生產要求。
恩施州沒有直接進口過國外高品質的種豬,現有引進品種的種豬場,也是群體規模小、血緣少,多為從省內擴繁場引入價廉的雜合群種豬,品質不高,退化現象嚴重。種豬生產分散而零亂,缺乏規劃,自由發展,處于無序狀態。人工授精站設備設施也不齊備,技術人員老化。
3、依法治種的管理力度不夠,管理不規范。
雖然1996年國務院頒布了《種畜禽管理條例》,農業部相繼出臺了實施細則,去年又頒布實施了“畜牧法”,但由于具體的實施辦法出臺滯后,執法隊伍、工作經費、證照管理收費等問題無法落到實處,加上縣鄉機構改革等因素,行政調控手段乏力等,造成對種豬的生產、經營、質量、宣傳等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重復建設、違規生產、盲目競爭、虛假廣告、以次充好等現象時有發生。
4、引種方面的“長官意志”、“老板意志”,也是導致繁育體系不優良、種豬品種退貨、性狀不標準、生產性能低,最終導致產品質量不優的重要根原。
當前,老百姓的生豬養殖熱情高漲,黨政領導日益重視本來都是好事,值得鼓勵。但是,一些黨政領導、個人投資者、對貧困農村的幫扶部門負責人、貸款銀行的領導等等,不顧當地實際和引種的法律規定、程序,心血來潮,憑著職務上的權威和個人的愛好,盲目、擅自引進一些不適合當地實際需要、品種亂七八糟的種豬、質量不合格的種豬,既影響了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的標準化,又給生產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反面影響,而且還增加了老百姓的損失。
5、技術服務及管理隊伍不健全,生豬良種及技術應用程度低。
良種需要優良的飼養管理、標準的飼料日糧、適宜的生活環境,才能在各代次種豬及商品代肉豬中有效發揮良種的資源優勢。但是目前,恩施州農民和廣大業主卻大多素質不高、科學養畜觀念不強、技術落后;人工授精站配種人員業務水平低,難于準確掌握外種母豬、二雜母豬發情表現,母豬情期受胎率低;一些畜主利用種豬不科學,實施掠奪性生產,種豬超期服役現象嚴重;仔豬也因早期補飼、管理措施跟不上而成活率低。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恩施州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的質量和數量,最終導致商品代肉豬品質差。究其原因就是,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專業技術推廣服務及管理力量薄弱,技藝不精,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先進適用的良種及實用技術難以宣傳推廣到用戶手中。
6、資金不足。
一是政府財政性資金投入不足。國家今年才開始實施能繁母豬補貼,可是每頭50元的補貼對母豬飼養戶來說簡直只是杯水車薪,最多只能體現一下黨和國家的溫暖。除了國家投入以外,就是州政府最近三年每年有25萬元財政投入,縣市財政投入的微乎其微;投入的項目也僅限于生豬人工授精站建設的以獎代補。二是項目投入不足。從國家的項目來看,就是成功地實施了生豬“四化”、“三優”項目,有力地促進了恩施州的生豬產業發展。此后就一直沒有什么項目投入(除了今年以外)。就是今年,也還僅有2個縣享受了生豬良種補貼項目。三是科研經費嚴重不足,生豬良種培育、科學研究的經費幾乎沒有,各項良種及技術研究無法開展。四是技術推廣服務及管理經費嚴重缺乏,沒有差旅費、培訓費、試驗費,科技推廣及管理無法開展。五是社會投入的積極性仍然不高。從市場情況看,現在還沒有體現生豬產品的優質優價;從政策因素看,缺乏對良種選育的激勵機制。因而人們沒有積極性來從事良種的繁殖、選育和推廣。
7、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一是市場低迷,群眾為了減少虧損而大量淘汰母豬,特別是一些質量優秀的能繁母豬的時候,國家卻沒有人關心;而現在需要大量補欄能繁母豬的時候,卻又無種可補。二是人們特別是一些黨政領導只注重了雜交利用和商品肉豬的出欄率,卻忽視了本品種的資源保護,忽視了本品種及引進品種的純種繁育。三是國家在對能繁母豬進行補貼時卻未體現良種和劣種的區別,一概50元。
二、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對策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加強領導
要充分認識養豬業在今后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是恩施州農業特別是畜牧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國內千百年形成的豬肉消費傳統習慣、國內外巨大的豬肉消費市場以及恩施州豐富而特別的飼料及種豬資源,都決定了恩施州養豬業有著很強的資源、區位和市場優勢,恩施州發展高效現代養豬業有重大意義和廣闊前景。然而恩施州目前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還存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不能很好地適應高效現代養豬業發展的現實和長遠需要。因此,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要切實轉變觀念,清醒地認識到恩施州建立健全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公益性、長期性,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加強領導,注重宏觀調控,制定扶持措施;健全管理和服務組織,有計劃建設標準化的良種繁育體系,奠定恩施州生豬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優良資源性基礎。
(二)明確建設的基本思路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有效維護包含恩施黑豬在內的生物多樣性,以切實保護地方良種恩施黑豬品種資源為核心,以推進恩施州生豬產業的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為目標,以生產“長大本”內三元商品代肉豬為重點,以“三群一站”為載體,建立科學健全、結構合理、數量齊備、質量優良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為恩施州生豬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的品種資源基礎。
基本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采取“國家扶持與社會融資”、“集中規模飼養與分散飼養”兩個相結合,核心群和繁殖群集中規模飼養,生產群采取規模飼養與分散飼養相結合,因地制宜。面向武陵山區等國內外市場,按照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的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三群一站”,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層次明晰、原種-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相配套的現代化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其中包括不同層次的種豬生產供應體系,種豬選育、品系培育體系,地方豬種保護、開發利用體系和種豬質量監督、檢測、管理體系。
發展目標是:到“十一五”末,按照全州畜牧業區域化布局完成原種豬場和祖代豬場的建設及與之相配套的父母代豬場建設;完善原種、祖代豬場的種豬出場測定制度;保護、開發、利用地方豬種資源;在做好恩施黑豬自然保護區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地方良種恩施黑豬保種基因庫;加強種豬質量和市場的監督管理,加快優質良種豬的推廣示范基地建設。優質種豬生產確保滿足州內需要、基本滿足武陵山區需要并輻射省內其它地區及省外地區。全州生豬三元雜交覆蓋率提高到85%,“外三元”雜交瘦肉豬比重提高到30%。
(三)科學規劃,明確建設的主要重點
1、種豬生產
要建立起與市場需求和恩施州三元雜交瘦肉豬生產相適應的“三群一站”。以“長大本”肉豬為例:
一是建好以兩場為主要內容的核心群。兩場即:本地良種恩施黑豬的保種純繁場、引進品種的純繁場。建設恩施黑豬保種純繁場1--3個,按照大型豬、中型豬、小型豬各3-5個血系,原種能繁母豬各500頭規模;建設杜洛克、大型約克夏、長白豬三個品種20-50頭能繁母豬規模的原種豬場各1--3個,向社會提供杜洛克、大型約克夏、長白豬種公豬、純種母豬及“外二元”母豬。
二是建立繁殖群。按照區域布局,建設繁殖群場(每個縣市1-5個場,合計規模16000頭能繁母豬),為生產群提供“大本”或“長本”二元雜交后備母豬。
三是建立生產群。根據各地生產發展需要,擇優建設一批父母代種豬場作為生產群,飼養“大本”、“長本”或“長大”等二元雜交后備母豬380000頭,直接為養豬戶提供標準化的三元雜交商品仔豬。
四是建好人工授精站。按照“布局合理、種豬優良、設施(備)齊全、技術精干、規模適度”的要求,完善基礎設施設備,加強技術培訓及管理,提高良種公豬的有效利用率,繼續整頓和提高,建設標準化的生豬人工授精站。人工授精站飼養的公豬要優良,必需有兩頭以上沒有親緣關系的品種,每年各個鄉鎮的種公豬實行輪換,必需進一步提高配種人員的業務水平,更新和增加先進設備,擴大人工授精面和輸精質量,提高母豬情期受胎率和仔豬的成活率。
2、資源保護
主要任務是建立地方良種恩施黑豬自然保護區,建立地方豬種恩施黑豬基因庫,開展含恩施黑豬血緣的品系培育等。
3、質量監測
制定恩施黑豬及內二元雜交母豬品種質量標準,建立恩施州種豬品種質量鑒定專家組織,健全公正、權威的種豬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和機制。堅決淘汰農村的土、劣、雜種公豬。合理利用公豬。
(四)技術措施
畜牧獸醫部門還要按照有關技術要求制定詳實可行的技術實施方案。主要是要提高種豬管理水平,配齊相應設備,健全設施,培訓技術人員,規范操作技術,建立健全生豬良種普查登記制度,建立系譜等。
(五)強化政策措施
1、進一步加強依法管理,切實規范秩序,提高種豬質量
要切實貫徹落實“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規規章,加大對種豬生產的監管力度,嚴格實施種豬的生產、經營等許可制度,依法管理種豬生產、經營活動,嚴格規范種豬的引進秩序,進一步完善“三群一站”不同代次種豬場建設的審批、驗收、發證制度,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分級管理。州級以上重點對原種豬場、祖代豬場等核心群、繁殖群場的建設以及種公豬嚴格把關,確保符合環保衛生、動物防疫、種豬質量標準以及區域布局的要求,避免重復建設和因設計不合理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縣級負責對父母代豬等生產群場以及種豬經營活動的規范化管理;此外嚴格進出口及從州外引種的管理,控制低檔次種豬的引進,控制優秀地方豬種的出口,謹防品種資源流失。種豬生產經營業主及技術人員,要取得相應的技術資格,實行準入制度。
2、健全畜牧技術管理及服務隊伍,完善管理和服務機制,深入開展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
深入改革,健全畜牧技術服務及管理隊伍,充實技術推廣、服務及管理專業力量,切實管理和服務體制,改革和創新機制,不斷提高專業人員的服務和管理水平。切實把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要建立種豬育種、良種及技術推廣、質量鑒定專家工作組織,負責技術鑒定。各類種豬場、人工授精站(點)的建設,各類種豬的生產、經營,都要經良種質量鑒定專家組進行技術鑒定,符合品種質量技術標準,達到相應水平的種豬,方可作為相應代次種豬進入流通;各項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也要以鑒定專家組的鑒定結果作為依據。要對畜主進行繁殖、配種、飼養、管理等技術指導。
3、深入落實各項扶持發展政策,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建立政府投入為主體,社會融資為補充的投、融資的長效機制。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資金要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保障建立種豬育種推廣及質量鑒定專家工作經費。并充分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通過招商引資、銀行貸款、吸納民間投資、技術成果入股、盤活存量資產、制定扶持政策(用地、用水、用電,道路、稅收等)、積極爭取國家投入等途徑,廣辟投融資渠道,增加對養豬業的投入。
以省級財政投入為主,爭取國家良種工程項目,建設杜洛克、大約克夏、長白豬三個品種的純種繁育場和恩施黑豬保種場、純種繁育場;對核心群、繁殖群、生產群能繁母豬按照不同級別、代次和品種,實行相應的財政補貼,對人工授精站的良種公豬按照對恩施市、咸豐縣的補貼模式進行補貼,建立對優良種豬的長效補貼制度,以確保優良種豬數量,提高質量;
爭取國家項目,建立地方豬種恩施黑豬基因庫,對地方良種遺傳資源實施有效保護。種豬品種質量鑒定專家工作經費及胡蘿卜工程補貼費用。
4、要制定恩施黑豬及內二元雜交母豬品種質量標準,按照標準化的要求組織種豬的遺傳資源保護、純種繁育、雜交利用和進行生產經營活動。
良種是現代養豬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和基礎性生產資料,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是由一系列生豬育種和生產單位組成的,能有效地開展生豬育種和雜交利用的,以提供適合消費者需要的優質生豬商品為目的的一種生產組織體系,主要包括生豬優良品種的資源保護、純種擴繁和雜交優勢利用等三個方面的技術和組織工作體系。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是金字塔型的,處于塔尖的是原種豬,居于中間的是繁殖群,底部是的生產群,作用是獲得生豬遺傳改進的傳遞,這個體系集中向社會提供商品豬。即:通過對種豬的選擇,在核心群中取得一代又一代的進展而改良生豬;把核心群取得的遺傳改進,通過繁育體系,逐級地推廣至繁殖群,擴展到商品群。最終把用于核心群而又主要不能從核心群本身得到回報的投資效益,通過繁育體系,最終在商品群上顯示出來。主要形式是,分別建立地方品種和引進品種的原種場、繁殖場,取得地方品種的純種母本和引進品種的純種父本,利用兩個親本的各自優勢進行雜交,取得具備雜交優勢的二元雜交母本,再用引進品種的純種父本進行雜交,取得三元雜交商品豬。
這種良種繁育體系是全社會共同受益的公益性的基礎體系,無法由個別地方,單家獨戶來負擔,只有由政府來統一建設管理,集中發揮作用。因此,建立配套、完善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保護、培育、推廣、利用生豬優良品種,提高良種化程度,對于促進養豬業向高產、優質、高效轉變及持續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長大本”是人們為了提高恩施州生豬品質而從品種改良的角度經市場調研、科學定位、精心選擇的優質肉豬主要雜交組合模式,是富有恩施地方特色又頗受消費者青睞的“內三元”雜交瘦肉型豬[“長大本”是以地方良種恩施黑豬為第一母本,以大型約克夏為第一父本,進行雜交,生產選留的二元雜交母豬,再用長白豬為第二父本進行雜交而生產的三元雜交肉豬(商品代),簡稱“長大本”。因其第一母本是本地良種恩施黑豬,人們又稱這種三元雜交肉豬為“內三元”。下同]。根據規劃,到“十一五”末,全州每年要出欄優質肉豬500萬頭以上,其中“長大本”400萬頭以上。為了進一步促進恩施州養豬業健康發展,實現這個目標,提升恩施州生豬產品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建立、健全配套、完善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為全州乃至武陵山區提供生豬良種等基礎性資源。
一、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現狀
(一)成績
1、良種繁育體系為恩施州的生豬產業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基礎資源性作用。
恩施州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以生豬“四化”(公豬外來良種化、母豬本地良種化、配種人工授精化、肉豬雜交一代化)為載體的二元雜交肉豬生產體系,實現了由“黑毛豬兒家家有”向“白毛豬兒家家有”的轉變,明顯提高了恩施州的生豬生產水平。至1992年底,全州生豬二元雜交改良普及率達98%。“九五”時期以來,由于生豬消費需求的轉變,“四化”生產出來的“中本”商品豬已不能滿足新的市場需求,恩施州的養豬生產發展受阻、效益下滑,長期區域內生豬流通格局被打破、消費市場低迷、競爭日趨激烈。為了適應新的消費需求,通過生豬“三優”(優化雜交組合、優化飼料日糧、優化飼養方式)項目的實施,人們開始以大型約克夏、長白等瘦肉率較高的國外優良種公豬將人工授精站原有的中型約克夏種公豬取而代之,生產“大本”、“長本”等瘦肉率較高的二元雜交肉豬。到“十五”期末,大本“、”長本“等二元雜交肉豬已占恩施州生豬產品的主導地位。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以期贏得更多的消費者,獲得更高的效益,恩施州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得到不斷豐富,三元雜交肉豬開始出現,恩施市三岔鄉等地生產”長大本“等”內三元“瘦肉型肉豬取得了突破,有的甚至開始嘗試瘦肉率更高的”杜長大“等”外三元“肉豬的養殖,”長大本“等”內三元“瘦肉型肉豬達到了45%,瘦肉率更高的”杜長大“等”外三元“肉豬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外三元“是指親本全部來自引進品種,進行三元雜交而生產的商品代肉豬的簡稱。比如:以大型約克夏為第一母本,以長白為第一父本,以杜洛克為第二父本,進行三元雜交生產的商品代肉豬,簡稱”杜長大“。下同]
2、形成了獨具恩施特色的”三群一站“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格局。
通過生豬”四化“、”三優“項目建設,形成并穩定了恩施州”三群一站“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即”核心群“、”繁殖群“、”生產群“、”人工授精站“:核心群----負責地方品種恩施黑豬保種和提純復壯,為繁殖群提供恩施黑豬純種母本;繁殖群----負責對地方品種恩施黑豬進行擴繁,為生產群提供恩施黑豬純種母本;生產群----負責飼養地方品種恩施黑豬純種母豬,以引進的外地優良品種為父本,進行雜交生產二元雜交商品代肉豬;人工授精站----負責飼養引進品種的良種公豬,對生產群的母豬進行人工授精配種],生豬”三優“項目更新了人工授精站的外種公豬,提高了恩施州生豬瘦肉率,為恩施州二元雜交商品代肉豬的生產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五”期末,由于消費需求和市場變化,商品代肉豬要轉向生產三元雜交豬為主,“三群一站”的格局仍然存在,但其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內容越來越豐富。經過幾年的努力,恩施州“內三元”瘦肉豬的“三群一站”已基本形成。以“長大本”的良種繁育體系為例:核心群----任務沒有變,仍然負責本地良種恩施黑豬、外地良種豬純種繁育;繁殖群----轉變為飼養本地品種恩施黑豬的純種母豬,以大型給克夏為父本,為生產群提供“大本”二元雜交母豬;生產群----飼養“大本”二元雜交母豬,以長白為父本,為社會生產“長大本”商品代肉豬;人工授精站----飼養的引進品種種公豬更豐富,由單純飼養中型約克夏逐步發展為飼養大約克、長白、杜洛克等外地良種公豬,對生產群的母豬進行人工授精配種。2007年末,全州共有各類種豬場4個,存欄種豬439頭,其中存欄能繁母豬224頭,當年出場種豬1333頭;有人工授精站748個,存欄種公豬1158頭(其中外地良種1127頭),人工授精配種539570頭次,受胎率達90%;存欄核心群能繁母豬2947頭、繁殖群能繁母豬10516頭、生產群能繁母豬295906頭。“十一五”末可以達到三元雜交率80%的目標。
3、政府對生豬品種改良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不斷地重視品改工作。從2005年開始,州政府每年投資25萬元對生豬人工授精站建設實施以獎代補,建始縣由開發辦、財政局、縣聯社和畜牧局共同組織投放了200萬元貼息貸款用于生豬品改,在全縣建立13個生豬改良示范村。其余各縣市都有聲有色、扎扎實實地開展品改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除了國家對能繁母豬實施飼養補貼外,各縣市也紛紛出臺優惠政策,扶持和鼓勵生豬品種改良,促進良種肉豬的生產發展。
4、二元雜交的品種得到改善,三元雜交比例逐年提高
通過幾年的努力,全州二元雜交的品種得到了根本改變,原來的“中本”雜交全部更換成了“大本”、“長本”或其它二元雜交組合;“長大本”等“內三元”雜交豬生產模式已經形成,“杜長大”等“外三元”雜交豬生產模式已在更多地方推廣應用。
調查顯示,全州“三元”豬出欄比例逐年上升,2003年為34.83%,2004年為47.46%,2005年達到56.37%,2006年為56.32%。2007年全州出欄三元雜交肉豬246.21萬頭,占出欄肉豬的比例達到60.87%。少數地方三元雜交比例較高,恩施市部分鄉鎮如三岔鄉、屯堡鄉、六角亭辦事處、盛家壩鄉等由于品改力度大,三元雜交率已經達到80%以上;巴東縣清太坪鎮加強生豬繁殖群建設,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展大本二元雜交母豬,扎扎實實開展品種改良,也成效明顯。
(二)問題
1、三元雜交肉豬的“三群一站”良種繁育體系不配套、不健全
生產適應市場變化、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優質三元雜交豬,必須要有健全、完善、規范、配套的“三群一站”良種繁育體系。以“長大本”的良種繁育體系為例:核心群----負責本地良種恩施黑豬品種資源保護、提純復壯、純種繁育,外地良種豬的純種繁育,為繁殖群提供恩施黑豬純種母豬;繁殖群----飼養本地品種恩施黑豬的純種母豬,以大型給克夏為父本,為生產群提供“大本”二元雜交母豬;生產群----飼養“大本”二元雜交母豬,以長白為父本,為社會生產“長大本”商品代肉豬;人工授精站----飼養大約克、長白、杜洛克等外地良種公豬,對繁殖群和生產群的母豬進行相應品種的人工授精配種。然而,恩施州的“三群一站”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還不能適應現代養豬業發展的現實需要。主要有二個表現:
(1)現有種豬的品種退化、性能下降、質量不優,標準化程度低,不適應市場對瘦肉型生豬品質的需求。
現在的市場需要的是瘦肉率高的三元雜交豬特別是“外三元”雜交豬,至少也是質量好、品種純的“內三元”雜交豬。可實際上,由于全州沒有完善、配套的恩施黑豬保種場、原種場,沒有健全的引進品種純繁場,無法有效開展配套繁育,無法提供標準化、高質量的純種親本,導致種豬供應不配套,純種和雜種、祖代和父母代種豬代次不清、層次不明;同時,社會引種、留種混雜,“長官意志”、“老板意志”胡亂引種,親本不純,二元雜交母本供應不成體系,不符合種質標準,生產力低、質量差;加上去年市場長期低迷后,能繁母豬數量銳減,今年行情上揚后,廣大群眾又饑不擇食,荒不擇路,良莠不分,見母就留,導致恩施州的種豬性能下降、質量差,達不到種質要求,最終導致生產出的肉豬不符合質量標準,標準化、規格化程度低,不受消費者歡迎,市場競爭力弱。主要表現有二:一是全州還有40%以上仍然是二元雜交,有的甚至連二元雜交都不標準(即親本不是純種豬,而是嚴重退化的品種;有的大本母豬又配的是大約公豬,生產的是大大本商品豬,有的長本母豬配的是長白公豬,生產的是長長本商品豬)。二是現有的三元雜交豬不標準,80%以上從第一母本、第二母本和第一父本、第二父本都不標準,無法生產出標準的三元雜交商品豬。
(2)結構比例不合理,數量不大,規模化程度低,不能適應大力發展生豬產業的需要
核心群中,本地良種恩施黑豬數量銳減,血系減少,已岌岌可危,瀕臨滅絕,很多優秀的基因甚至面臨丟失的危險,能繁母豬嚴重不足,且已年齡老化、品質嚴重退化、性能下降,難以達到種質標準;繁殖群的建設不規范,管理工作混亂,無法提供標準的二元雜交母豬;生產群中二元雜交種母豬數量少、比例低,符合種質標準的更少(標準的比例應不低于80%)。據恩施州畜牧局統計,2007年末,全州繁殖群能繁母豬僅10516頭,不足以及時更新生產群中的淘汰能繁母豬;生產群中二元雜交母豬占能繁母豬的比例僅為56.55%,縣現有的二元雜交母豬還有60%以上不符合種質要求,遠遠適應不了三元雜交肉豬生產的需要。生產群的生產能力不足,每年從外地引進商品仔豬既浪費資金,又帶來動物疫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安全隱患。
2、基礎設施薄弱,育種工作滯后,現有的核心群、繁殖群沒有專業場圃,種豬場不規范。
生豬“四化”及以前時期,恩施州曾有7個地方良種豬純繁場、1個外地良種豬純繁場共8個公益事業性質的場圃,大多始建于五、六十年代,曾在生豬“四化”及以前時期為恩施州的生豬生產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也是當時生豬業較快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開放政后,特別是生豬“三優”項目以后,由于經濟基礎、財政扶持等條件的限制,政策導向、機制不活、社會負擔沉重專業技術人員逐步青黃不接、農業場圃改革等原因,現已大多垮了,目前只有恩施市鳳凰山種豬場還在運營(也是改革后變賣給私人在經營),但其種豬規模小、血系少,品種退化、性能下降,畜舍簡陋,技術、設備落后,難以滿足標準化的種豬生產要求。
恩施州沒有直接進口過國外高品質的種豬,現有引進品種的種豬場,也是群體規模小、血緣少,多為從省內擴繁場引入價廉的雜合群種豬,品質不高,退化現象嚴重。種豬生產分散而零亂,缺乏規劃,自由發展,處于無序狀態。人工授精站設備設施也不齊備,技術人員老化。
3、依法治種的管理力度不夠,管理不規范。
雖然1996年國務院頒布了《種畜禽管理條例》,農業部相繼出臺了實施細則,去年又頒布實施了“畜牧法”,但由于具體的實施辦法出臺滯后,執法隊伍、工作經費、證照管理收費等問題無法落到實處,加上縣鄉機構改革等因素,行政調控手段乏力等,造成對種豬的生產、經營、質量、宣傳等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重復建設、違規生產、盲目競爭、虛假廣告、以次充好等現象時有發生。
4、引種方面的“長官意志”、“老板意志”,也是導致繁育體系不優良、種豬品種退貨、性狀不標準、生產性能低,最終導致產品質量不優的重要根原。
當前,老百姓的生豬養殖熱情高漲,黨政領導日益重視本來都是好事,值得鼓勵。但是,一些黨政領導、個人投資者、對貧困農村的幫扶部門負責人、貸款銀行的領導等等,不顧當地實際和引種的法律規定、程序,心血來潮,憑著職務上的權威和個人的愛好,盲目、擅自引進一些不適合當地實際需要、品種亂七八糟的種豬、質量不合格的種豬,既影響了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的標準化,又給生產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反面影響,而且還增加了老百姓的損失。
5、技術服務及管理隊伍不健全,生豬良種及技術應用程度低。
良種需要優良的飼養管理、標準的飼料日糧、適宜的生活環境,才能在各代次種豬及商品代肉豬中有效發揮良種的資源優勢。但是目前,恩施州農民和廣大業主卻大多素質不高、科學養畜觀念不強、技術落后;人工授精站配種人員業務水平低,難于準確掌握外種母豬、二雜母豬發情表現,母豬情期受胎率低;一些畜主利用種豬不科學,實施掠奪性生產,種豬超期服役現象嚴重;仔豬也因早期補飼、管理措施跟不上而成活率低。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恩施州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的質量和數量,最終導致商品代肉豬品質差。究其原因就是,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專業技術推廣服務及管理力量薄弱,技藝不精,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先進適用的良種及實用技術難以宣傳推廣到用戶手中。
6、資金不足。
一是政府財政性資金投入不足。國家今年才開始實施能繁母豬補貼,可是每頭50元的補貼對母豬飼養戶來說簡直只是杯水車薪,最多只能體現一下黨和國家的溫暖。除了國家投入以外,就是州政府最近三年每年有25萬元財政投入,縣市財政投入的微乎其微;投入的項目也僅限于生豬人工授精站建設的以獎代補。二是項目投入不足。從國家的項目來看,就是成功地實施了生豬“四化”、“三優”項目,有力地促進了恩施州的生豬產業發展。此后就一直沒有什么項目投入(除了今年以外)。就是今年,也還僅有2個縣享受了生豬良種補貼項目。三是科研經費嚴重不足,生豬良種培育、科學研究的經費幾乎沒有,各項良種及技術研究無法開展。四是技術推廣服務及管理經費嚴重缺乏,沒有差旅費、培訓費、試驗費,科技推廣及管理無法開展。五是社會投入的積極性仍然不高。從市場情況看,現在還沒有體現生豬產品的優質優價;從政策因素看,缺乏對良種選育的激勵機制。因而人們沒有積極性來從事良種的繁殖、選育和推廣。
7、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一是市場低迷,群眾為了減少虧損而大量淘汰母豬,特別是一些質量優秀的能繁母豬的時候,國家卻沒有人關心;而現在需要大量補欄能繁母豬的時候,卻又無種可補。二是人們特別是一些黨政領導只注重了雜交利用和商品肉豬的出欄率,卻忽視了本品種的資源保護,忽視了本品種及引進品種的純種繁育。三是國家在對能繁母豬進行補貼時卻未體現良種和劣種的區別,一概50元。
二、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對策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加強領導
要充分認識養豬業在今后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是恩施州農業特別是畜牧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國內千百年形成的豬肉消費傳統習慣、國內外巨大的豬肉消費市場以及恩施州豐富而特別的飼料及種豬資源,都決定了恩施州養豬業有著很強的資源、區位和市場優勢,恩施州發展高效現代養豬業有重大意義和廣闊前景。然而恩施州目前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還存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不能很好地適應高效現代養豬業發展的現實和長遠需要。因此,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要切實轉變觀念,清醒地認識到恩施州建立健全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公益性、長期性,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加強領導,注重宏觀調控,制定扶持措施;健全管理和服務組織,有計劃建設標準化的良種繁育體系,奠定恩施州生豬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優良資源性基礎。
(二)明確建設的基本思路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有效維護包含恩施黑豬在內的生物多樣性,以切實保護地方良種恩施黑豬品種資源為核心,以推進恩施州生豬產業的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為目標,以生產“長大本”內三元商品代肉豬為重點,以“三群一站”為載體,建立科學健全、結構合理、數量齊備、質量優良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為恩施州生豬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的品種資源基礎。
基本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采取“國家扶持與社會融資”、“集中規模飼養與分散飼養”兩個相結合,核心群和繁殖群集中規模飼養,生產群采取規模飼養與分散飼養相結合,因地制宜。面向武陵山區等國內外市場,按照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的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三群一站”,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層次明晰、原種-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相配套的現代化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其中包括不同層次的種豬生產供應體系,種豬選育、品系培育體系,地方豬種保護、開發利用體系和種豬質量監督、檢測、管理體系。
發展目標是:到“十一五”末,按照全州畜牧業區域化布局完成原種豬場和祖代豬場的建設及與之相配套的父母代豬場建設;完善原種、祖代豬場的種豬出場測定制度;保護、開發、利用地方豬種資源;在做好恩施黑豬自然保護區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地方良種恩施黑豬保種基因庫;加強種豬質量和市場的監督管理,加快優質良種豬的推廣示范基地建設。優質種豬生產確保滿足州內需要、基本滿足武陵山區需要并輻射省內其它地區及省外地區。全州生豬三元雜交覆蓋率提高到85%,“外三元”雜交瘦肉豬比重提高到30%。
(三)科學規劃,明確建設的主要重點
1、種豬生產
要建立起與市場需求和恩施州三元雜交瘦肉豬生產相適應的“三群一站”。以“長大本”肉豬為例:
一是建好以兩場為主要內容的核心群。兩場即:本地良種恩施黑豬的保種純繁場、引進品種的純繁場。建設恩施黑豬保種純繁場1--3個,按照大型豬、中型豬、小型豬各3-5個血系,原種能繁母豬各500頭規模;建設杜洛克、大型約克夏、長白豬三個品種20-50頭能繁母豬規模的原種豬場各1--3個,向社會提供杜洛克、大型約克夏、長白豬種公豬、純種母豬及“外二元”母豬。
二是建立繁殖群。按照區域布局,建設繁殖群場(每個縣市1-5個場,合計規模16000頭能繁母豬),為生產群提供“大本”或“長本”二元雜交后備母豬。
三是建立生產群。根據各地生產發展需要,擇優建設一批父母代種豬場作為生產群,飼養“大本”、“長本”或“長大”等二元雜交后備母豬380000頭,直接為養豬戶提供標準化的三元雜交商品仔豬。
四是建好人工授精站。按照“布局合理、種豬優良、設施(備)齊全、技術精干、規模適度”的要求,完善基礎設施設備,加強技術培訓及管理,提高良種公豬的有效利用率,繼續整頓和提高,建設標準化的生豬人工授精站。人工授精站飼養的公豬要優良,必需有兩頭以上沒有親緣關系的品種,每年各個鄉鎮的種公豬實行輪換,必需進一步提高配種人員的業務水平,更新和增加先進設備,擴大人工授精面和輸精質量,提高母豬情期受胎率和仔豬的成活率。
2、資源保護
主要任務是建立地方良種恩施黑豬自然保護區,建立地方豬種恩施黑豬基因庫,開展含恩施黑豬血緣的品系培育等。
3、質量監測
制定恩施黑豬及內二元雜交母豬品種質量標準,建立恩施州種豬品種質量鑒定專家組織,健全公正、權威的種豬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和機制。堅決淘汰農村的土、劣、雜種公豬。合理利用公豬。
(四)技術措施
畜牧獸醫部門還要按照有關技術要求制定詳實可行的技術實施方案。主要是要提高種豬管理水平,配齊相應設備,健全設施,培訓技術人員,規范操作技術,建立健全生豬良種普查登記制度,建立系譜等。
(五)強化政策措施
1、進一步加強依法管理,切實規范秩序,提高種豬質量
要切實貫徹落實“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規規章,加大對種豬生產的監管力度,嚴格實施種豬的生產、經營等許可制度,依法管理種豬生產、經營活動,嚴格規范種豬的引進秩序,進一步完善“三群一站”不同代次種豬場建設的審批、驗收、發證制度,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分級管理。州級以上重點對原種豬場、祖代豬場等核心群、繁殖群場的建設以及種公豬嚴格把關,確保符合環保衛生、動物防疫、種豬質量標準以及區域布局的要求,避免重復建設和因設計不合理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縣級負責對父母代豬等生產群場以及種豬經營活動的規范化管理;此外嚴格進出口及從州外引種的管理,控制低檔次種豬的引進,控制優秀地方豬種的出口,謹防品種資源流失。種豬生產經營業主及技術人員,要取得相應的技術資格,實行準入制度。
2、健全畜牧技術管理及服務隊伍,完善管理和服務機制,深入開展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
深入改革,健全畜牧技術服務及管理隊伍,充實技術推廣、服務及管理專業力量,切實管理和服務體制,改革和創新機制,不斷提高專業人員的服務和管理水平。切實把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要建立種豬育種、良種及技術推廣、質量鑒定專家工作組織,負責技術鑒定。各類種豬場、人工授精站(點)的建設,各類種豬的生產、經營,都要經良種質量鑒定專家組進行技術鑒定,符合品種質量技術標準,達到相應水平的種豬,方可作為相應代次種豬進入流通;各項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也要以鑒定專家組的鑒定結果作為依據。要對畜主進行繁殖、配種、飼養、管理等技術指導。
3、深入落實各項扶持發展政策,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建立政府投入為主體,社會融資為補充的投、融資的長效機制。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資金要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保障建立種豬育種推廣及質量鑒定專家工作經費。并充分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通過招商引資、銀行貸款、吸納民間投資、技術成果入股、盤活存量資產、制定扶持政策(用地、用水、用電,道路、稅收等)、積極爭取國家投入等途徑,廣辟投融資渠道,增加對養豬業的投入。
以省級財政投入為主,爭取國家良種工程項目,建設杜洛克、大約克夏、長白豬三個品種的純種繁育場和恩施黑豬保種場、純種繁育場;對核心群、繁殖群、生產群能繁母豬按照不同級別、代次和品種,實行相應的財政補貼,對人工授精站的良種公豬按照對恩施市、咸豐縣的補貼模式進行補貼,建立對優良種豬的長效補貼制度,以確保優良種豬數量,提高質量;
爭取國家項目,建立地方豬種恩施黑豬基因庫,對地方良種遺傳資源實施有效保護。種豬品種質量鑒定專家工作經費及胡蘿卜工程補貼費用。
4、要制定恩施黑豬及內二元雜交母豬品種質量標準,按照標準化的要求組織種豬的遺傳資源保護、純種繁育、雜交利用和進行生產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