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替代品進口沖擊國內按照進口糧占比計算,當前國內每7斤糧食里即有1斤來自國外。而這些進口糧除了七成以上是大豆以外,還多以大麥、高粱、DDGS、木薯等玉米替代品為主,兇猛進口貨沖擊國產玉米銷售。“廉價進口替代品直接沖擊了國庫銷售。”馬文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國儲玉米定向企業銷售價格為每噸1400元,合計每斤0.7元,而當初都是1元左右收進,相當于每噸玉米除了虧損倉儲費,至少虧掉600元。”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進不來,高企糧食庫存加劇中國收糧之難。倉容有多緊張?國家糧食局曾用兩個前所未有形容:“目前,我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陳錫文撰文指出,進口大麥、高粱、DDGS、木薯等以替代玉米,使得國內玉米的銷售受到沖擊,出現滯銷積壓,這是中國糧食市場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對中國政府和農民而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采取何種措施調節國內的糧食價格,以抑制玉米替代品進口的任意增長。點評:我國的大麥、高粱、DDGS、木薯等玉米替代品進口量巨大,并開始沖擊國產玉米銷售和國庫庫存銷售,出現滯銷積壓,這是中國糧食市場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受政府玉米收儲政策影響,國內玉米價格大幅高于國家玉米價格,中國對玉米替代品的進口需求相應提高。從2014年開始,大麥開始用于生產牲畜飼料,高粱是傳統的白酒生產原料,但是自2013年以來,用于高粱在飼料上的用量也在增長。相關消息顯示,高粱、大麥等廉價替代品在兩廣以及福建等地大量用于生產飼料,一些加工廠高粱、大麥等取代了近三分之二的玉米。也就是說,隨著大量進口玉米替代品進入中國,飼料企業開始關注的替代品種也開始多元化,其在能量飼料市場中已經占據了一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