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員,前幾年還炙手可熱,今天已宛如雞肋:沒有,感覺不行,增加人力,銷量還是原地不動,但營銷成本卻大大提升,“人海戰術”仿佛一夜之間沒了效果。2007年,我在《飼料廣角》第13期上發表了《未來飼料企業業務員“生、死、去、留”的思考》,表達了我的看法,如今9年過去了,當初我的判斷幾乎是一語成讖。今天,飼料行業進入拐點,獸藥行業并不比飼料好過,而添加劑更是急轉直下,在這樣有一個行業的轉折點,營銷人員又該何去何從呢?
1、轉業化
農牧行業的銷售員究竟有多少,誰也說不清楚,以飼料行業為例,通常低于100噸/全價料/月就意味著面臨被淘汰。當然,各個區域不一樣,云南、貴州沒問題,而山東肯定不行,河南暫時還說得過去。能不能活下去不是我們說了算,而是競爭對手說了算。如果你每噸豬全價料的營銷成本高過100元,意味著你的產品綜合競爭力低于很多企業。
現在雙胞胎的銷售人員低于1500人,而銷量則高達800萬噸左右,年人均銷量達到53300噸,月均約450噸,是行業平均水平的4-5倍。這家企業在2015年“優化”(也許是裁)掉了40%的營銷人員,從這些行業的標桿企業分析,這是一個趨勢,只不過是它們先行了一步而已。
飼料行業不斷地回歸生產資料的屬性,生產資料的屬性又決定了它的競爭是以投入產出比來衡量價值的。很多人會說,影響養殖的因素很多,要把飼料用好,服務不可或缺。是的,這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我們仍然要一分為二的看待這個問題:服務是要看效果的,服務也是需要成本的,有投入就要看投入產出比。今天,這個行業對營銷人員的需求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而很多人顯然無法勝任新的需求,只好“轉業”,所謂的“轉業”其實就是離開這個行業。
我因工作關系認識很多的銷售員。一位川農大的畢業生在飼料界混了多年,混到了集團企業分公司經理助理的位置,最后還是離開了,現在開了一家鋼材店,優哉游哉,慶幸自己早日轉行。另一位從事飼料銷售多年的大學生,做到了區域經理,但還是轉業了,選擇了做家具銷售,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天地,再也不留戀這個行業。他們只是一個縮影,是行業競爭的需要,大量低效能的銷售員唯有轉業。
2、專業化
的確,飼料是生產資料,在這個行業中,養殖水平還很粗放的情況下,營銷人員實際上很大程度在發揮“科技推廣(應用)”的作用。過去由于養殖水平特別低,營銷人員在公司稍作培訓就可以承擔這樣一個角色,而今天則不一樣了。現在實際上需要的是具有營銷+技術的“雙效型”人才。
不過,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市場和客戶需要的“雙效型”人才。按照我們傳統對營銷人員的認知:大部分銷售員的特點是感性,適合溝通和人際關系構建;而技術人員則是相對理性,在溝通和人際關系構建方面較弱。今天,“雙效型”人才的需求,仿佛給這兩類人都出了個難題。除了少數人轉型做純技術型的售后支持外,大部分還是需要從事“雙效型”的工作,
很多傳統的營銷人員并不情愿轉型,或者在轉型過程中無法得到企業有效的支持,現在面臨尷尬境地,越來越不適應當下的工作。大家一致反映正大的產品售價不低,但因為有“雙效型”銷售團隊的支持,基本上還可以支撐起這個售價的定位。
所以,我想講得是:生產資料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技術和服務的支持,如果沒有這些,則只能“裸價”。這是個現象,實則更是一個規律。
3、職業化
這是我在內訓課程中經常提及的一個詞。事實上,很多人已不適應當下的競爭,這不是勤奮度的問題,而是職業化水平低的問題。職業化水平低,不能簡單的說是營銷水平的問題,也不是專業技術的問題,而是職業化的問題。什么是職業化?簡單的說,職業化就是“以此為生,精于此道”。你首先要搞清楚你的職業是什么?然后才是勝任這個職業的素質和技能上要求。
比如一個銷售經理,你的職業屬性是什么?是管理,是激勵,是輔導,是教練。管理有五個要素: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但我在培訓的時候,很多人對這些基礎的東西一問三不知,但他坐到了這個位置上,這個位置要求你具備這樣的職業化,但你沒有,所以,你就力不從心,就疲于奔命,這是本質。很多的銷售經理是因為過去曾是銷售冠軍,銷售很厲害,但不等于勝任現在這個崗位。
3、職業化
這是我在內訓課程中經常提及的一個詞。事實上,很多人已不適應當下的競爭,這不是勤奮度的問題,而是職業化水平低的問題。職業化水平低,不能簡單的說是營銷水平的問題,也不是專業技術的問題,而是職業化的問題。什么是職業化?簡單的說,職業化就是“以此為生,精于此道”。你首先要搞清楚你的職業是什么?然后才是勝任這個職業的素質和技能上要求。
比如一個銷售經理,你的職業屬性是什么?是管理,是激勵,是輔導,是教練。管理有五個要素: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但我在培訓的時候,很多人對這些基礎的東西一問三不知,但他坐到了這個位置上,這個位置要求你具備這樣的職業化,但你沒有,所以,你就力不從心,就疲于奔命,這是本質。很多的銷售經理是因為過去曾是銷售冠軍,銷售很厲害,但不等于勝任現在這個崗位。
有的行業有個稱謂叫“營銷工程師”。按照百度的解釋,“營銷工程師”是:能夠獨立管理和策劃商品的區域銷售,營銷業務的高級銷售人才。具有極高的市場經驗和敏感的市場觀察力,分析力。要求能夠獨立管理商品的銷售業務。比如IT行業,有很多的營銷工程師,就是既懂溝通又懂技術的人才。這是一個職業要求,你不具備這兩方面的職業化,你就“混”不下去。
職業化還包括很多的內涵。比如:職業化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說合適的話。這個合適指的是什么?就是職業化素質要求。講師的職業要求是:知識面廣,邏輯性強,表達能力強,能夠有效調動學員的興趣。而咨詢師則不一樣,它要求你:敏銳、客觀、冷靜,能發現問題的關鍵,并有方案和輔導能力。這是兩個不同的職業,所以,有的人講起來一套一套的,但做咨詢不一樣,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做咨詢的職業化水準。
4、創業化
現在,這個行業仿佛不需要那么多的營銷人員了,但并非不需要人服務,而這個“人”一定是能夠在行業里發揮應有的價值。前一段時間,很多人在研討經銷商未來還會不會存在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一個職業或行當能否存在,取決于它是否能夠創造客戶價值,客戶價值才是存在的基礎。如果從這個角度上思考,只要它能夠創造價值就可以存在,甚至能夠獲得發展。
今天,很多的經銷商為何舉步維艱?就是因為無法創造與時俱進的客戶價值,也就是說,很多的經銷商無論是思維、能力都已經無法勝任新養殖環境下客戶的需求。而一些經過企業多年培訓的,具有一定職業素養的營銷人員則不同,如果他們去做“經銷商”可能反而更能帶動這個行當的升級,只是他們可能缺的是資本而已。如果有合適的平臺能夠給他們提供一些支持,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會選擇去做新型的經銷商,這一點我做了很多的調研,反饋驗證了我的猜測。我辦了個微信群叫“互創會”,就是用來討論銷售員的轉型與創業話題的,和很多人的交流也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一個行業少了許多勞動崗位以后,很可能會有另外一個行當得到迅速發展,吸收更多的就業。比如電商:網絡商店的興起,讓李寧不得不關掉超過1500家專賣店,但也是因為電商的興起,又使快遞業迅速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2007年,我國的快遞從業人數是23萬,2012年初就超過了100萬。
過去,手里缺乏資金的銷售人員想創業做經銷商其實是不容易的,因為在中國做經銷商需要賒銷產品,動不動就要投資幾十、上百萬,而現在不一樣了,有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場)更愿意用現金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這一變化和趨勢讓銷售員創業成為可能。所以,很多曾經的銷售員選擇了去做服務站、物流中心,一些有實力的電商企業再推一把,創業可能就成功了。
我最近兩年一直在研究創業的話題,現在看來還是很及時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今天很多的大企業遇到了問題,其實是機制的問題,是商業模式的問題,是產品和營銷創新的問題,也可能是組織創新的問題。養殖戶的需求一直都在,看誰能滿足需求,誰的交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這是本質。
創業就一定要離開企業嗎?事實上,離開企業獨自創業的成功幾率并不高,但如果有人支持就不一樣了。我輔導一家動保企業叫“無錫華諾威”。2014年,我幫助它們成功進行了新的定位:“打造中國最具優勢的-水產領域效益提升系統服務商”。為什么這么定位?因為在水產領域,鮮有同時具備水產添加劑、水產預混料和水產藥品三個板塊的企業,這是優勢,但這個優勢如何發揮出來?我又提出了“上面三根線(三個水產有關的板塊)下面一根針(水產服務直營店)”的發展路徑。現在新的問題來了,誰去做這個“水產服務直營店”呢?我們想到了企業現有的銷售員,他們熟悉企業的文化、產品甚至是市場,如果我們支持他們創業呢?豈不是成功率很高?企業實現了轉型,員工實現了夢想。為此,我們專門設計了一套“體系內創業,系統化支持”的模式和系統。經過2015年一年的驗證,顯然這個系統是有價值的,是可行的。
過去,企業與員工是雇傭關系,但現在很多行業、企業中,這種關系面臨了很大的壓力,員工有創業需求,滿足自己的自主性與挑戰性(目標和收入的挑戰性)。一旦時機成熟,企業是攔也攔不住的,既然知道攔不住,就不如支持他創業,從雇傭關系,變成“共創”和“互創”關系,反而可能創造更大的價值。這一點,老板的思路搞不明白,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這個和企業規模的大小沒關系,只和價值(財富)分配觀有關系。
現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國家會在創業環境和資源上進行更多的支持,創業的門檻越來越低,自然會有更多的雇員選擇創業。企業要做的不是如何留住員工,而是如何與他一起創造和分配價值,這才是解決的思路。(資料來源:王中 愛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