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6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強調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聯想到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養豬行業連續30月的嚴重虧損,筆者認為,中國養豬產業為了實現供給平衡,實現養豬效益穩步發展,實現養豬產業持續發展,必然也要進行“結構性調整”。
1.工業企業產能過剩的思考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生巨大變化,經濟增長過速,導致經濟增長過程出現以犧牲能源為代價的掠奪式發展,尤其鄉鎮企業,更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經濟增長過程缺乏計劃性,“中國工藝”企業一哄而起,什么產品好賣,大家就生產什么,出現了今天資源匱乏,資源配置混亂,產品過剩的局面。
在過去高速增長期積累的很多矛盾,現在全部凸顯出來,導致了今天企業利潤急劇下降,很多企業,尤其煤炭、鋼材、水泥企業瀕臨破產的現狀,迫使他們轉型、升級,進行一次深刻的結構性調整。
中國經濟增速仍然很猛,遠超歐盟、美國和日本。
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量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經濟總量。這樣一個經濟總量,一旦出現結構性壞死,給中國經濟帶來不是一點點損失,是災難!
2015年10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比2015年9月份降低4.5%,比2014年同期降低4.6%,出現了連續5個月下滑。這是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背后顯現出的問題,由于供給側出現了結構問題,導致產品成本居高不下,企業利潤嚴重下滑。
2015年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一直在下降,目前已有連續45個月下降,很多企業瀕臨下馬、破產。目前,很多國外進口煤炭、鋼鐵的價格低于國內生產價格,而在質量方面,我們的煤炭燃燒排污量還遠遠高于進口產品。一方面生產成本過高,加之后續消費帶來的巨大污染,表現出我們的產品沒有競爭力。
煤炭、鋼鐵和水泥產業本身就是資源破壞性行業,生產成本遠遠高于同類產品國際市場價格,后續消費又帶來污染,所以造成企業效益下降。但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政府鼓勵資源開放,一些鄉鎮小煤窯、鄉鎮小鋼廠和鄉鎮小水泥廠如雨后春筍般誕生。最近15年各地政府又開始追求GDP,把它作為考核干部的指標,人們似乎忘記了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合理利用,忘記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被破壞。所以,這明顯表現出體重結構問題。
2. 10年來中國養豬產業的巨變造成供給矛盾
2.1 生豬存欄與出欄的巨大變化
2005-2014年全國生豬存欄量發生了巨大變化,10年平均存欄46050萬頭,如果按照出欄率140%計算,平均出欄在6.45億頭以上。
2005-2014年各年生豬出欄基本都在6億頭以上,平均在6.55億頭。尤其從2009年起出欄開始劇增,之后出現了超過年出欄生豬6.5億頭以上的局面,表現出極為突出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
1994年起,全國繁殖母豬存欄開始進入3000萬頭,這時正是中國工廠化養豬蓬勃發展的最好時期,全國各地興建很多規模化豬場,中國養豬業實現了從傳統養豬向規模化集約養豬的飛躍;2001年起,全國繁殖母豬開始進入4000萬頭,進入穩定發展;進入本世紀,中國養豬業又發生了巨大變化,以溫氏、牧原、長江、京安、正邦、雛鷹、中糧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養豬公司大力發展,尤其是2008年后,全國繁殖母豬開始進入逼近5000萬頭的關鍵時期。
2.2 生豬價格的不規律波動
由于出欄劇增,導致供給矛盾,市場消費有限,出現了毛豬價格的急劇波動。
2006年至2015年毛豬價格波動巨大,2006年出現8.52元/kg最低價格,而在2011年出現最高價格17.03元/kg。縱觀10年價格變動,只有3-3.5年出現盈利,其他年份都處于虧損局面。
2.3 養豬效益持續下滑
2006-2015年十年間,養豬效益出現很大波動。2008、2011和2015年養豬效益最好,2007、2009、2012年份效益處于文火狀態,2010和2014年養豬效益最差。農業部統計在2014-2015年間有500萬養豬散戶退出。
需要說明的是,2015年數據為前11月平均值,而最終全年數據應高于這一水平。故在對應分析中,對2015年數據進行了放大處理。
3.養豬產業如何實現結構性調整
3.1 淘汰落后企業,減少產能
一個萬頭豬場一年冬天可能消耗1000t煤炭來取暖,按照煤炭價格1000元/t估算,一個冬季需要取暖費100萬元,這樣每出欄1頭商品豬需要攤銷煤款100元,這樣的成本在豬價市場低迷時期無疑是雪上加霜。同時,一個豬場每年燒掉1000t煤碳,帶來的環境污染可想而知。
目前,國家加大環境治理政策,不僅根據環保要求對養豬業建立準入門檻,還要對一些生產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企業予以淘汰。從而通過淘汰落后豬場,達到減少產能的目的。
以人均消費豬肉35kg來計算,現階段,全國每年生產豬肉5000萬t,出欄6億頭豬就夠了,這樣,我們要把存欄母豬控制在4000萬頭以內。
3.2 改變落后生產工藝,解決污水排放問題
對于糞尿不分、到處排放的生產方式要堅決治理,通過改造升級,達到糞尿分離,豬糞進行發酵、生產有機肥,尿水進行凈化,達到合理排放。
目前在南方,采用高架床養豬值得推廣。豬糞可以用來養蚯蚓或種蘑菇,蘑菇菌棒與豬糞混合發酵生成有機肥。在很多地方,養豬與苗木種植相結合,在1000畝地上只養600頭母豬,其他地方全部種植名貴苗木,效益各半。
豬場污染問題是遲早要解決的,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關,要想干這一行,只有解決這個問題才能輕裝上陣!我們鼓勵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養殖模式。
3.3 提高自動化裝備水平,彌補養豬短板
現在,一個一般機械水平的萬頭豬場要配備40個勞動力,年人均工資約5萬元,年支付勞動力工資200萬元,加上員工各種保險,企業大約再承擔工資的20%,約40萬元。按照全年出欄10000頭商品豬,年平均價格15元/kg估算,年銷售收入1500萬元,用人成本占銷售收入16%,飼料成本約占75%,這兩項之和就占收入91%,這還沒有計算企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因此,這樣一個商品豬場必然虧損。
在2015年“豬場之旅”走訪中,河北一個豬場裝備現代化設備,一個600頭母豬的豬場僅4個人就能運轉,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減少了人員流動,減少了豬只感染機會。
3.4 提倡、鼓勵豬肉消費
我們仔細回憶,2001-2005年間整個中國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2001年GDP突破10萬元大關,到2005年達到接近20萬億元,中國養豬業也搭上這趟經濟發展的“高鐵”列車。2006-2014年又是10年,全國繁殖母豬數量實現4500-5000萬頭的跳躍發展,而此時,GDP實現從20萬億元到60萬億元快速發展。
2006-2014年間,生豬價格增長速度為5.70%,絕對增長4.76元/kg,增長1.56倍;玉米價格增長速度為7.80%,絕對增長1.12元/kg,增長1.82倍;豆粕價格增長速度為6.51%,絕對增長1.53元/kg,增長1.66倍;豬肉價格增長速度為7.76%,絕對增長9.45元/kg,增長1.82倍。生豬價格、玉米價格和豆粕價格這幾項指標增長速度遠不如人均工資的增長,而當我們看絕對增長數時,我們簡直要被嚇呆了。
2006-2013年間工資絕對增長35338元,實現2.68倍增長而豬肉4.76元/kg,實現1.82倍。這說明市民對豬肉購買力極其不強。
3.5 去掉政府調控杠桿,全部實施市場化
任何政府都不能不把農業放到首位,例如泰國大米賣不出去,政府采取了高價收購政策;法國豬肉賣不出,政府到別的國家去找銷路;英國種豬賣不出去,首相卡梅倫到中國談貿易。諸如此類事情很多。2014年全國生豬價格出現低迷,國家發改委發出信號,要對市場進行調控,以下是網站發布國家發改委將在2014年適當時期調控生豬價格的信息:
發改委表示,從生豬生產周期看,目前生豬價格已進入下行通道,與前幾年春節期間的情況基本相似。從存欄情況看,當前我國生豬產能處于正常偏高水平,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仍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建議廣大生豬養殖戶根據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加快淘汰一部分超齡母豬,促進養殖結構調整。
2014-2015年生豬市場就在進行自我調整,終于從2015年6月起,豬價開始回暖。沒有政府干預市場,市場理性逐漸回歸,市場走向正在朝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就請政府只起好引導作用,做好頂層設計,市場就讓市場去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