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經銷商如果要想做好,要想成功,學一些佛學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佛學,孫中山先生說:“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梁啟超先生說:“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厭世,乃積極而非消極,乃兼善而非獨善。”
佛學看起來同我們實際的禽病防治、獸藥經營好像有些距離,但實際上是連在一起的,它是所有人的人生與事業的一個思想基礎。每個人從本質上聰明程度差不多,那么你在哪里成就事業?就是憑借這個思想基礎。
對從商的人,學佛就是學做大老板的道理,就是學做大老板的智慧。
佛:菩薩永遠不會保佑你發財
在古印度,相當于我國春秋戰國時期,佛理形成。
佛理就是講,怎么從野蠻到文明做人的道理;怎么成為一個優秀的智者,一個成功者的道理;怎么實現自己同別人一起美滿人生的道理。
什么是佛?在古印度不叫佛,叫菩薩,佛是菩薩漢化后的稱謂。菩薩的真實含義就是“覺悟了的人”,也就是明白人的本質是什么,明白自己是誰的人。覺悟了的人就是真人,真人對常人就是佛。
明白不難,難的是做不到。人有三股力,常人是體力,好一點是體力加智力,但真正厲害的人,體力和智力都以愿力為基礎,愿力才能四兩拔千斤。
其實,什么佛都不要拜,把自己拜醒了,佛就醒了。自己不醒,拜也沒有用。人與人的不同,是心的不同。任何人離開他的靈魂一文不值,所有人三六九等是按思想境界排位的。有的人境界很高,有的人境界卻很低。
佛,強調心身合一。人的身心本來是融一的,我為什么要講合一?因為大量的人,心身是分離的,這就要強調一種修煉的過程。求佛不燒香,燒香不求佛,為什么?因為你沒有變,你的命就不會變,菩薩永遠不會保佑你發財。
大雄:經銷商下一步能否更快的發展,就看你能否超越自我
釋迦牟尼,是佛理的創始人。在正規寺院中,都可以看見大雄寶殿,那就是佛祖紀念堂。那什么叫大雄呢?
大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名。釋迦牟尼在古印度有兩個名字,另外一個叫悉達多•喬達摩。傳到中國漢化后也有兩個名字,一個叫大雄,一個叫如來。
釋迦牟尼如果按照中國的傳統姓氏文化,可以說是名大雄,字如來。大在中國古代精神層面上是“無上、徹底、究竟”;這個“雄”即戰勝自我者,“大雄”即徹底戰勝自我者。哲學家柏拉圖也曾經說過:“最大的勝利是戰勝自我,被自我征服則是最恥辱和最不可救藥的。”
要成為優秀的經銷商,首先你必須做到徹底的戰勝自我。人生最難的東西,不是搞定對手而是戰勝自我。大量的時候,我們為什么不斷地放棄,就在于我們沒有戰勝自我。我們去大雄寶殿的時候,就需要暗示我們:佛陀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像他學習,要改變自己,要戰勝自我。
那么如何戰勝自我?佛強調自度、自覺。自覺就是一定要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認識到所有的問題都在自己身上。佛陀這個想法,孔子當年也這樣說,叫內省。因此,人生最關鍵的是要從本來的思想中跳出來,從自私的我里面跳出來,從動物的我里面跳出來,走向組織的我,走向靈魂的我,走向天下的我。只有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不斷地戰勝,不斷地超越的人,才能做到永遠的卓越。這個超越,不是超越人家,而是超越自己。所以,不是越人者,恒越;而是越已者,恒越。
經銷商下一步能否更快的發展,就看你能否超越自我。
如來:經銷商不是要把養殖戶搞進來,而是要把自己送給養殖戶朋友
那么釋迦牟尼為什么又叫如來佛呢?;如來”這兩個字是相反的。如在中文的含義就是“去”——如果,就是這樣下去的結果;假如,就是假設這樣下去。所以,如來佛又叫“去來佛”,也叫“舍得佛”。如來,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就是投入產出佛,并且投入在前,產出在后。寺院奉行“普度眾生”,結果他的香火是最旺的,世界上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公司了。
但是,常人更多考慮是“投入”還是“產出”?是產出吧。常人渴望得到,希望產出最大化,投入最小化。上班的行為就是強調產出,不愿意投入。所以不要指望公司給你很多錢,不然就是你自己貪。
其實,古人也講的很清楚,舍得,有舍才有得;只有投入才有產出,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真正的智者,首先把付出放在前面。在常人眼中,智者是傻瓜;但是這些傻瓜成功了,那些小聰明的人卻什么都沒有搞成。我們要想生意成功,就要想辦法掉頭。一般商販認為要這樣做,你就全部掉過來,去做商販不愿意做的事情,去做常人認為不應該做的事情。
為什么有人發不了財,因為他腦子中永遠只要一個字 “來”,沒有“如”,他不愿意為人家去付出,不愿意為人家去奮斗。做不到如,哪有來?只要你真的100%的“如”,那個財就滾滾的來。如即來,來即如,如來本義。
經銷商怎么可以把生意做大?很簡單,只要你心中有養殖戶,你為養殖戶付出,而不是養殖戶來幫你的忙。經銷商不是要把養殖戶搞進來,而是要把自己送給養殖戶朋友。經銷商要先去為中國的養殖戶付出,要100%地把自己的心掏出來,把你最好的藥給他,把你最好的技術給他,把你最好的時間給他,幫他把雞養好,就是讓他們在養殖上更成功,讓他們的家庭富裕。
所有農牧企業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幫助中國農民致富。一定要強調在付出過程中,人家為你回報,而不是自己去要。如果我們是佛,我們一定富。就是說,經銷商要有菩薩心腸,這非常非常的關鍵。
如果經銷商在農民面前,誠心為他們著想,經銷商說話做事就有底氣。如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里面,你馬上就軟掉;一個無法超越自身利益的人,不可能有大的成功。在今天的24小時中,你考慮養殖戶占了幾個小時,考慮自己家里面的事情占了幾個小時,考慮你動物性的自己又占了幾個小時,你就知道自己是誰了。
觀世音:一定要把自己“扔”到養殖戶家中,這樣你才能發現市場
觀世音菩薩,為什么叫觀世音?觀是深察,世指宇宙,音指萬象,因此觀世音是指深察宇宙萬象,把宇宙都搞透徹的人。那么,為什么大雄寶殿中佛主尊身背后塑的是觀世音菩薩?因為大雄是要天下為公,而天下為公的前提就是要認識天下,認識世界。
如果,經銷商不懂市場行情,也不知道農民正在干什么,卻整天談要對農民好,有用嗎?沒有用。所以,一定要下市場。如果你不去,你也不知道生意在哪兒。你去了,就會非常明白。特別是越不懂的,就越要下去。
但是,無論是企業還是大的經銷商,下市場絕對不是只下到經銷商,而是一定要把自己“扔”到養殖戶家中,這樣你才能發現市場。因為我們產品的消費者是雞是豬,不是人,所有的市場信息都寫在那個豬上,那個雞上。你要花大量的時間到農民那里去,挨家挨戶地去跑。你要知道你的市場有什么人在養雞、養多少;你要知道養殖戶在干什么,他們需要什么。走進村,竄入戶,彎下腰,沉下去,挖到底。你們的腳要同豬、雞踩在一起。你把握了所有情況,你就能做好。
做豬飼料的不把自己變成豬精是做不好豬飼料的;賣雞藥的,如果連雞的品種都分不清,賣什么藥啊。如果只是簡單的買賣,誰都可以,要你干嗎?所以,要賣技術,賣服務。
觀自在:先要解決經銷商的問題,然后才能解決技術的問題
觀世音菩薩的第二個名字叫觀自在。觀是深察,自是自己,在是存在,也就是要想把外部世界看清楚,先要把自己看清楚。觀自在菩薩,就是觀照自心,不為世間或出世間的萬物所動,以大覺有情為己任,自己已經得到解脫無礙,并能使他人也得解脫無礙自在。
常人在生活中,順著時間的變化,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丟掉了自己。有的觀市場行情,有的觀別人的臉色,有的觀財源滾滾,常人就是不去觀自己。你不愿意下去,就是你沒有認識到自己應該下去。如果你認識到,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成功的人必須要學會反觀自己,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去看世界。只有知己才能知彼。心中如果沒有,即使外面有,在你這兒還是沒有。比如色盲,心中沒有紅色,他就認為外部沒有紅色。只要你心中沒有你認為要做的事情,別人講也沒有用。我同樣上課,對個別人很有用,對大多數沒有用,就是大多數人心中根本就沒有這些東西。
柏拉圖講,“首先找到神有的地方,是在人們的腦海中。”自然萬物在進入我的腦海中之前,是存在的。但是人造的東西,是意識在先的。比如這棟房子,是人的精神的影子;這件衣服也是我們思想的影子。所謂有,就是你的想法與現實相對應了;所謂沒有,是誰的沒有?沒有是自己的沒有,而不是真的沒有。
經銷商的市場做的怎么樣?那就是你腦子中的東西。我看到那個市場,就知道你腦子里面的東西。我聽到你的想法,十有八九我把你的市場摸清楚。對人的所有行為,意識是第一性的。如果你的思想,意識不改變,學再多技術也沒有用;如果你思想觀念轉變,沒有技術也不行,那個雞還是死。但是,先要解決經銷商的問題,然后才能解決技術的問題。
你們說市場做不起來,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做起來了?你說可能,雖不一定可能,心想事成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但你說不可能就一定不可能。
太陽從沒有下過山,月亮從沒有下過山,我們卻說太陽下山了,月亮下山了,這僅僅是以我觀物而已。這個問題,王國維講的很清楚,“以我觀物,故萬物皆著我之色。”在我們下結論前,要先去掉內心的成見,否則你將用一種錯誤的標準去衡量。比如黃疸病人看一切都是黃色的,其實明明是他自己出了問題。
經銷商不能坐在店里面看市場,憑你們做十年、二十年形成的那個假的市場概念看市場,不去調查,不去研究,只在那兒胡思亂想。在不清楚事實前,“不知道”就是最好的答案。
如何看待當前的市場,如何看待養殖戶?道理是一模一樣的。許多煩惱都出自于我們的想象,并非真實的存在。因此觀世音必先觀自在。
大慈大悲:經銷商要把自己的心百分之一百地放在養殖戶朋友身上
哪么怎樣把自己看清楚,怎樣從感性的聰明走向理性的智慧?這就要大慈大悲。慈悲又是相反的,慈是徹底的有心,悲是徹底的無心。對人要徹底有心,幫助別人要大慈,要徹底,不搞任何理由,;對自己要做到徹底的無心,要無我,要大悲。
常人認為,你都不關心自己,無愛護之心,這不是最大的悲嗎?其實,有慈心才有磁性,也就是經銷商要把自己的心百分之一百地放在養殖戶朋友身上,那你就眾望所歸。無我有他,你就有了慧根;有了慧根,做事就一路暢行。
彌勒:經銷商成大事,一定要靠團隊
彌勒是未來佛,彌勒這兩個字又是相反的。彌:擴散 勒:緊縮。彌勒就是松緊佛,也就是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坦蕩,皆大歡喜。如果能修為到彌勒的程度,你就有很多朋友,這就是包容的力量,包容的智慧。
何謂英雄?老子說,自知曰明,自勝曰強;隋代思想家王通說,自知者英,自勝者雄;所以,觀自在加大雄就是英雄。但是,英雄通常指個體,我們常說個人英雄主義。可是一個人成功靠什么?
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是自己,但最終的成功靠朋友。一個人有天大的本領,沒有貴人相助,也是沒有名堂的。貴人就是比自己更優秀,更能干的人。你跟誰在一起,時間長了,你就是誰。一個人的財富擁有量,實際上就是他接觸最多的六個朋友的平均數。所以交朋友非常重要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貴人作為你的朋友。
一個經銷商成大事,靠什么?一定要靠團隊。團,就是優秀的人聚合在一起;對的繁體是隊,右邊是豬,就是要像豬一樣聽話,有紀律的約束。所以團隊,不光是優秀的人聚合在一起,而且還要聽話。《水滸》中那么優秀的個體,卻沒有團隊,只是一群烏合之眾。
那么,人愿意追隨什么樣的人?第一要友善,第二不讓人吃虧。你只要做到了這兩條,朋友一定多。這兩條誰做到了,就是布袋和尚,也就是彌勒。
故老子講“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寄于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天下”胸懷越寬廣,越為人家著想,你的事業才能做的越大,越成功。
學佛:經銷商做生意,一定要區分商販和老板
學佛有什么好處?因為慈悲心,產生智慧身。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人更多的強調聰明,并且很多人認為聰明和智慧相同。其實這兩者之間非常不一樣。我認為,只要有生命的都是一樣的聰明。聰明只是一種生存的本能,人不比地上一顆草更聰明。有人永遠活在聰明的狀態,進不了智慧這一級。而智者隨時隨地進入智慧這一級, “智周萬物,道濟天下” 。
聰明要轉化為智慧,第一步,合時——該在什么時候就在什么時候;第二步合了時,還要合空——現在想昨天的事就是不合空,現在就要想現在的事情;第三步合事,也就是要合當下時空中的主題。智慧,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用合適的方法做合適的事。不要說正確的時間、地點、方法,因為時間、地點、方法沒有所謂的正確與錯誤,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經銷商做生意,一定要區分商販和老板。
商販想的最多的是,最好人家什么都沒有,全都給了我。如果一個人什么都不想吃虧,還拼命想把人家的東西搞進來,這樣的人沒有一個會發的。農貿市場上的那些賣魚的、賣菜的小販,整天想把別人的錢弄過去--玩秤,算賬耍小聰明。這些人,30年了,還是那點小騙,沒有一個做大的。
其實,做生意的最高法則:讓自己吃虧,讓別人掙錢。一個人真做到了學會讓自己吃虧,這個人就該做大了。老板應該非常大氣,每次交易都會讓客人掙他的錢。這樣的人才是老板的心態和行為。
很多人把自己訓練成商販的行為,沒有把自己訓練成老板的行為。商販那樣的人如果做我們公司的客戶,我們也不要。因為,他做不好,我們公司怎么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