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能過剩已成為不容回避的現實各養殖大省,大批專業化飼料生產企業開始進入全面虧損狀態,有資料顯示,有的重點養殖大省,短短幾年中飼料產能增加三千萬噸以上,而這一產能是在養殖量不斷萎縮的情況下增加的;還有消息說中國白羽雞養殖市場祖代雞有九十萬套就可以滿足市場需求,但目前的現狀是全國白羽雞祖代種雞存欄量150萬套上下:豬料曾經是個飼料企業的主要盈利產品,前兩年各企業都朝著豬料發力時,這一產業迅速進入了紅海。同質化產品、雷同的思維管理模式、以規模而不是以效益為目的的投資模式、嚴重背離產業鏈發展程序,這是整個行業一直沒有走出的誤區。有被訪談者透露,在2020年之前國家不再審批增加任何飼料加工企業,這是國家從整體上修正產能過剩的舉措。作為企業來講,投資是否有效,是否轉型成功,修正過剩產能已成為必然。二、“水岸現象”另一種行業危機是,環保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巨大瓶頸。有些地區在河流、水泊、水源地五公里范圍內,離村莊、交通要道千米范圍內,風景區、旅游區、生態區,開始全面禁養。山東省沂河流域治污,去年一年肉鴨養殖量減少4000萬只以上;冷藏廠排污、豬場、雞場糞便處理的投訴大量增加,罰單將吃掉利潤。最近,王石、韓家寰聯手進軍生物環保領域,主攻方向就是解決環保污染問題。據國家有關部門披露,環保治理已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缺乏環保意識的企業將被擠兌出局。三、為食品服務還是為利潤服務?本來這是一個并不矛盾的話題,但恰恰在這個問題上成為行業的詬病。有關人士介紹,全國激素類產品總產量大約在20萬噸左右,僅飼料添加就用去了一半,近海、江湖等重點水產養殖區域,水質激素檢測超標量高達幾十倍,個別重點養殖區域濫用藥的現象依然存在。食品安全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新增50條,史上最嚴厲的食品安全法規正在建立起來,中糧、溫氏、新希望六和等一大批大型農牧企業已經在最近召開的全國食品安全會議上作出鄭重承諾,企業將成為食品安全的責任主體。事實也已經證明,只有完整的產業鏈才能“鏈”出好食品,因此,全產業一體化企業將承擔起食品安全控制的歷史重任。四、“豬在風口上能飛起來”“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這也是行業正在關注的一個話題。互聯網、眾籌、電商平臺,正賦予消費者更多的心理需求和文化內涵;以精準、標準為特點的新型養殖管理模式,將養殖終端的行情預測、防疫程序、技術管理,乃至棚舍溫度、濕度等,變為可落地的數據,直接顯示在手機終端;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已經介入畜牧企業的優勢領域,并正在尋求與優質企業的合作。總之,互聯網是一個時代的開始,是一種思想,而不僅僅是一種工具。“豬在風口上能飛起來”,這只在說明企業家把握機會和機遇的重要性。五、“創力量”作為傳統的畜牧業企業禁錮我們的更多是傳統,創新成為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和企業生存的唯一出路。不論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產品力的打造、生物技術、液體發酵料思維還是差異化經營,跨行業思維、跨行業人才,成為顛覆傳統的主要突破口。一種以聚落化、資源配置相對完備的區域化公司,正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九州、偉嘉等優秀企業,借用三年上市的機會,將用戶飼料銷量上市配股,進行有效的終端爭奪,將進一步釋放終端效益。創新是當前各企業試圖走出困境的共同意愿,但破局的方式方法正確與否,將取決于對養殖和消費兩個終端的掌控,專業化將服從于系統化,養殖業高度發達的地區,已經證明這是一種必然趨勢。六、產業鏈發展秩序揭示“車間化生產”的秘密“車間化生產”揭示的是利潤中心的轉移,也就是說飼料廠、冷藏廠開始服務于養殖和食品加工兩個終端的中間環節。這種現象一是說明系統競爭時代的到來。二是要遵從產業鏈發展規律。這一點溫氏的啟發很大,當溫氏進入一個新辟市場的時候,它的擴張程序是:以40公里為半徑,率先發展養殖事業,飼料廠是自然而然作為加工車間出現的,尤為重要的是它的運營是建立在與養殖戶長期穩定交易的基礎上,一種共贏的契約關系避免了一次性交易,揭示了“雇員社會將要消失”,走向合作發展的社會創值的新體系。七、同質化競爭沒有贏家中國既是是一個生產大國又是一個消費大國。對于一個缺乏高科技支持的生產大國來說,是以糧食、能源、環境、超強度勞動為代價來支撐的,同質化競爭是造成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的重要原因。我們期待著行業中受人尊重的企業的出現,這不僅僅是指規模、資本,而是能夠產生消費者信賴的食品企業。目前,我們的角色大多是能量供應商,與食品供應商差距很大,因此特種養殖的空間、本土化產品養殖的空間,將為差異化經營提供巨大的利潤空間。回歸消費需求,將是全行業關注的重點,否則,“走得太遠,就忘記了開始的地方。”八、國際戰略與文化融合國際化戰略問題正提上各企業的議事日程,有些企業開始全球性布局性發展,也有些企業正在陸續跟進。國際化問題我們正面臨著三個挑戰:一是地緣政治影響,國家利益的博弈嚴重影響投資企業的生存環境;二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通路還沒有完全打開,企業利潤只能用于本土化投資;三是在同一區域內養殖市場有限的情況下,海外市場競爭加劇,單位利潤會不斷下降;。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判斷,通過國際化實現資本藍海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只有融入當地經濟的發展,完全服務于市場消費,才能實現文化融合。“一帶一路”不是轉移產能過剩、外匯資產過剩和獲取能源礦產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而是歷練企業的另一種生存能力和對當地社會的福祉貢獻力,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軌跡最終是完全重合的。九、大資本將對行業產生進一步影響重慶市飼料海南省飼料天津市飼料北京市飼料農業接種劑青貯飼料添加劑青貯飼料添加劑農業接種劑造紙飼料肉制品農藥行業中第一批上市公司出現的時候,曾攪動一股強烈的“獵頭”風暴,飼料產能、冷藏加工、獸藥、添加劑生產野蠻發展,出現了今天同質化競爭、產能過剩的囧局。有消息說,今年11月,有公司已經整體掛牌上市,市值高達2200多億;新三板前后上市的農業企業也將有十多家,巨額資本將再次涌入。有分析人士判斷,這種資本流向一種將進入養殖終端,另一種將進入食品行業,這將大大改變市場格局,或將掀起一輪新的并購、重組大潮。十、最后的競爭是對消費者的爭奪這種競爭現在已經開始了,這不僅表現在終端掌控、連鎖開發、電商空間內,而且將出現更多的商業模型和衍生模式上。對于畜牧業企業而言,無論現在的企業規模有多大,資金有多雄厚,若看不見消費終端,無法競爭消費群,后果是很難預料的。極速變化、移動互聯、跨時代跨行業整合、將在三年內導致行業巨變,這不僅是一種警示,而是一種文化的再造,也是一個文化+的問題,“終端導向、懂得合作、激活、創新+成長。”,這將是行業文化共同弘揚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