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儲備肉投放合肥市場的第一天,我們在上午九點鐘左右到合肥周谷堆批發市場看了一下,發現市場供應量明顯增加,批發商手中豬肉仍有積余;其次是周谷堆豬肉批發價比儲備肉投放之前略有下降。”省商務廳市場運行處處長孫永彬昨天告訴記者。
保障豬肉供應和平抑肉價,儲備豬肉投放市場后所達到的這兩大功能,正可以滿足普通百姓在春節前以相對公道的價格隨時買到豬肉的心愿。不過,“儲備肉”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不被理解的概念,至于為什么會有儲備肉、儲備肉如何進入市場、儲備肉的品質是否有保障等一系列問題,普通消費者大多心中無“數”。新安晚報記者昨天通過走訪負責省級儲備肉制度執行的省商務廳以及省級儲備肉供應企業,詳細為您揭秘“儲備肉”。
焦點一:政府為何要掏40元
孫永彬介紹,我國的儲備肉制度大致分三個層級執行:國家級儲備肉、省級儲備肉以及市及市以下儲備肉。
我省的省級儲備肉制度從2004年開始啟動,去年全年的儲備量為2.5萬頭活體豬。市級儲備肉制度目前僅有合肥、銅陵等市初步建立。國家在我省確立的儲備肉供應企業超過10家,而我省確立的省級儲備肉供應企業有38家。
省級儲備肉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主要由財政部門與商務部門聯手操作,其中,儲備肉的資金來源由省財政撥付,省商務廳負責儲備制度的具體運行事宜。動用儲備肉時,省商務廳與財政廳需聯手向省政府報告并經省政府批準。
雖然被冠以“儲備肉”這一名稱,但實際上日常儲備的是活體豬而非豬肉。據承擔儲備任務的安徽長風農牧科技集團董事長甄長豐介紹,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國的儲備肉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以儲備冷凍肉為主,但是,后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儲備肉不再受到市場歡迎。如今,我國的儲備肉制度吸收了其它國家“儲備于民”的理念,由生豬供應企業承擔儲備任務,與政府部門簽署儲備合同,政府一旦需要需要投放儲備肉,儲備企業必須隨時能調集政府所需的生豬數量,并且以低于市場上的生豬銷售價賣給屠宰企業,由后者加工成豬肉投放市場。
當然,政府會因此而補貼生豬儲備企業,具體的補貼方式是,由政府向每家儲備企業確定一年的儲備計劃,然后,按照這一計劃指標,以每頭豬40元的標準向儲備企業給予補貼,即便是在無需動用儲備肉的情況下,政府也必須支付這筆補貼。
表面上看起來,政府有些“不劃算”,但是,從穩定市場供應與價格水平的大局來看,政府掏這40元顯然是必要的。
據了解,從去年二季度出現豬肉供應偏緊、肉價不斷攀升情況以來,我省已經分別于去年9月與今年1月兩次啟動儲備肉制度,而且省政府也曾在連續一個月內兩次發文要求健全與完善豬肉儲備體系,并明確要求儲備肉要在市場供不應求、肉價過高時,投放市場,促進市場均衡供應。
焦點二:儲備肉如何進入市場
從現行的儲備肉制度運行流程來看,儲備生豬為的是隨時足量調集,是確保儲備肉及時投放市場的“重中之重”。
因此,省商務部門在確定儲備企業時,一個最主要的硬性指標,就是這些企業必須要有足夠的生豬存欄量,同時,對這些企業的“基礎母豬”數量以及資產負債狀況都有硬性要求。
孫永彬處長告訴記者,向市場投放儲備肉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保障市場供應,以此來達到穩定肉價的作用。因此,商務部門設計了一系列指標來確保儲備生豬的及時足量供應。
據甄長豐介紹,根據與商務部門簽署的儲備合同,他今年必須分兩批供應1.25萬頭儲備豬,每批儲備期限為3個月。即在3個月內,這家企業必須準備6250頭儲備豬供政府隨時調集。
甄長豐告訴記者,從1月20日省政府決定向市場投入儲備肉以來,政府從他的企業所調集的儲備生豬已經超過350頭。
據了解,此次向市場投放的儲備肉,商務部門的要求是,生豬儲備企業必須以每公斤低于當地平均價1元錢的價格供應儲備豬,豬肉批發價也保持每公斤低于當地市場平均價的1元的價格水平。同時,商務部門還專門指定了一部分銷售儲備肉的零售點,在這些零售點的豬肉零售價每公斤也低于市場同品質豬肉1元錢左右。
焦點三:儲備肉品質如何保證
部分市民昨天致電本報稱,政府在春節前投放儲備肉以保障供應、平抑肉價,顯然是件深得民心的好事,但是,會否出現相關企業利用“政府儲備肉”這一頗具公信力的招牌銷售品質不過關的豬肉?為此,本報記者昨天走訪了位于合肥雙鳳工業區內的省級儲備肉供應以及屠宰加工企業。
據了解,政府部門在與儲備企業簽署合同時,在合同中已經寫明了確保儲備肉品質的一系列要求。首先,儲備的生豬在飼養環節上的飲用水、飼料以及飼養管理流程中,必須達到安全無公害的要求。以飲用水為例,據儲備企業負責人士介紹,目前儲備生豬的飲用水以地下水為主,為的就是避免豬肉鉛與汞等重金屬超標。
避免生豬加工屠宰環節中豬肉的“二次污染”,也是儲備合同中的重要條款。昨天下午,記者實地探訪了儲備肉加工企業的屠宰車間。在進入車間之前,必須換上企業專門準備的靴子,同時也必須趟過車間門口的消毒池,對靴子進行消毒。車間門口的墻上還貼了一張消毒程序的公示圖,共有七道消毒程序。據工作人員介紹,所有的屠宰工人必須遵守這一程序,違反一次至少給予20元的罰款。
而生豬被宰殺后,在進行豬肉加工過程中,也有“三不著地”的要求,即胴體不著地、內臟不著地、頭尾不著地。車間內設有不同的檢驗檢疫室,對宰殺后豬的內臟等不同部位進行檢測。豬肉加工完畢后,立即被送往屠宰車間內的倉庫中,然后由冷藏車運往各批發零售點。廂式冷藏車的車廂懸掛著幾排掛鉤,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也是為了達到“三不著地”的要求,避免運輸過程中“二次污染”。
據了解,政府部門與企業簽署的儲備合同同時寫明,生豬儲備以及儲備肉加工企業必須隨時接受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這種監督一般包括政府部門隨時登門進行明察以及對生豬飼養場地進行暗訪等方式。因此,這一系列品質保障措施得到的執行,可以保證儲備肉成為百姓餐桌上的“放心肉”。
保障豬肉供應和平抑肉價,儲備豬肉投放市場后所達到的這兩大功能,正可以滿足普通百姓在春節前以相對公道的價格隨時買到豬肉的心愿。不過,“儲備肉”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不被理解的概念,至于為什么會有儲備肉、儲備肉如何進入市場、儲備肉的品質是否有保障等一系列問題,普通消費者大多心中無“數”。新安晚報記者昨天通過走訪負責省級儲備肉制度執行的省商務廳以及省級儲備肉供應企業,詳細為您揭秘“儲備肉”。
焦點一:政府為何要掏40元
孫永彬介紹,我國的儲備肉制度大致分三個層級執行:國家級儲備肉、省級儲備肉以及市及市以下儲備肉。
我省的省級儲備肉制度從2004年開始啟動,去年全年的儲備量為2.5萬頭活體豬。市級儲備肉制度目前僅有合肥、銅陵等市初步建立。國家在我省確立的儲備肉供應企業超過10家,而我省確立的省級儲備肉供應企業有38家。
省級儲備肉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主要由財政部門與商務部門聯手操作,其中,儲備肉的資金來源由省財政撥付,省商務廳負責儲備制度的具體運行事宜。動用儲備肉時,省商務廳與財政廳需聯手向省政府報告并經省政府批準。
雖然被冠以“儲備肉”這一名稱,但實際上日常儲備的是活體豬而非豬肉。據承擔儲備任務的安徽長風農牧科技集團董事長甄長豐介紹,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國的儲備肉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以儲備冷凍肉為主,但是,后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儲備肉不再受到市場歡迎。如今,我國的儲備肉制度吸收了其它國家“儲備于民”的理念,由生豬供應企業承擔儲備任務,與政府部門簽署儲備合同,政府一旦需要需要投放儲備肉,儲備企業必須隨時能調集政府所需的生豬數量,并且以低于市場上的生豬銷售價賣給屠宰企業,由后者加工成豬肉投放市場。
當然,政府會因此而補貼生豬儲備企業,具體的補貼方式是,由政府向每家儲備企業確定一年的儲備計劃,然后,按照這一計劃指標,以每頭豬40元的標準向儲備企業給予補貼,即便是在無需動用儲備肉的情況下,政府也必須支付這筆補貼。
表面上看起來,政府有些“不劃算”,但是,從穩定市場供應與價格水平的大局來看,政府掏這40元顯然是必要的。
據了解,從去年二季度出現豬肉供應偏緊、肉價不斷攀升情況以來,我省已經分別于去年9月與今年1月兩次啟動儲備肉制度,而且省政府也曾在連續一個月內兩次發文要求健全與完善豬肉儲備體系,并明確要求儲備肉要在市場供不應求、肉價過高時,投放市場,促進市場均衡供應。
焦點二:儲備肉如何進入市場
從現行的儲備肉制度運行流程來看,儲備生豬為的是隨時足量調集,是確保儲備肉及時投放市場的“重中之重”。
因此,省商務部門在確定儲備企業時,一個最主要的硬性指標,就是這些企業必須要有足夠的生豬存欄量,同時,對這些企業的“基礎母豬”數量以及資產負債狀況都有硬性要求。
孫永彬處長告訴記者,向市場投放儲備肉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保障市場供應,以此來達到穩定肉價的作用。因此,商務部門設計了一系列指標來確保儲備生豬的及時足量供應。
據甄長豐介紹,根據與商務部門簽署的儲備合同,他今年必須分兩批供應1.25萬頭儲備豬,每批儲備期限為3個月。即在3個月內,這家企業必須準備6250頭儲備豬供政府隨時調集。
甄長豐告訴記者,從1月20日省政府決定向市場投入儲備肉以來,政府從他的企業所調集的儲備生豬已經超過350頭。
據了解,此次向市場投放的儲備肉,商務部門的要求是,生豬儲備企業必須以每公斤低于當地平均價1元錢的價格供應儲備豬,豬肉批發價也保持每公斤低于當地市場平均價的1元的價格水平。同時,商務部門還專門指定了一部分銷售儲備肉的零售點,在這些零售點的豬肉零售價每公斤也低于市場同品質豬肉1元錢左右。
焦點三:儲備肉品質如何保證
部分市民昨天致電本報稱,政府在春節前投放儲備肉以保障供應、平抑肉價,顯然是件深得民心的好事,但是,會否出現相關企業利用“政府儲備肉”這一頗具公信力的招牌銷售品質不過關的豬肉?為此,本報記者昨天走訪了位于合肥雙鳳工業區內的省級儲備肉供應以及屠宰加工企業。
據了解,政府部門在與儲備企業簽署合同時,在合同中已經寫明了確保儲備肉品質的一系列要求。首先,儲備的生豬在飼養環節上的飲用水、飼料以及飼養管理流程中,必須達到安全無公害的要求。以飲用水為例,據儲備企業負責人士介紹,目前儲備生豬的飲用水以地下水為主,為的就是避免豬肉鉛與汞等重金屬超標。
避免生豬加工屠宰環節中豬肉的“二次污染”,也是儲備合同中的重要條款。昨天下午,記者實地探訪了儲備肉加工企業的屠宰車間。在進入車間之前,必須換上企業專門準備的靴子,同時也必須趟過車間門口的消毒池,對靴子進行消毒。車間門口的墻上還貼了一張消毒程序的公示圖,共有七道消毒程序。據工作人員介紹,所有的屠宰工人必須遵守這一程序,違反一次至少給予20元的罰款。
而生豬被宰殺后,在進行豬肉加工過程中,也有“三不著地”的要求,即胴體不著地、內臟不著地、頭尾不著地。車間內設有不同的檢驗檢疫室,對宰殺后豬的內臟等不同部位進行檢測。豬肉加工完畢后,立即被送往屠宰車間內的倉庫中,然后由冷藏車運往各批發零售點。廂式冷藏車的車廂懸掛著幾排掛鉤,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也是為了達到“三不著地”的要求,避免運輸過程中“二次污染”。
據了解,政府部門與企業簽署的儲備合同同時寫明,生豬儲備以及儲備肉加工企業必須隨時接受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這種監督一般包括政府部門隨時登門進行明察以及對生豬飼養場地進行暗訪等方式。因此,這一系列品質保障措施得到的執行,可以保證儲備肉成為百姓餐桌上的“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