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加納農業部門通報,該國發生1起H9N2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4225只蛋雞感染死亡、12597只被銷毀。
通常認為,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屬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單獨感染雞群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低,其主要危害在于免疫抑制、其他病原體的繼發感染等。而此次“高致病性”的疫情值得養雞人高度重視。
現狀:流行廣泛,毒力增強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禽流感研究室在2016年我國雞場進行的禽流感病原學調查中發現,禽流感陽性雞群中H9亞型陽性雞群占總數的37.12%,其次為H5亞型的28.62%,這證實了H9N2亞型禽流感在我國廣泛存在,是當前禽流感流行的主要亞型。
H9亞型禽流感毒株分為A、B、C三個抗原株群,H9N2病毒在逐漸演化。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畢英佐表示,近20年中國流行的毒株以9.4.2分支為主,2013年末開始全國主要流行1亞分支。
廣東溫氏大華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梁家橋通過對H9亞型禽流感毒株的多年追蹤發現,A抗原株群逐漸消失,B抗原株群屬于過渡性質,2014年達到高峰后下降,C抗原株群成為當前優勢流行毒株,以h9.4.2.5分支為主。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秀梵認為,H9亞型禽流感是我國家禽中存在最廣泛、傳播最快的禽流感,與其他病原體有協同作用,在進化過程中出現內部基因十分穩定的優勢毒株G57基因型,對家禽毒力、哺乳動物感染有增強的趨勢,危害巨大。
危害:持續變異,協同致病
與大多數流感病毒一樣,H9N2也在持續變異,并不斷出現新的流行毒株。
2017年,江西疾控中心首次在中國大陸,也是首次從雞中分離出H9N6病毒。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廖明指出,雖然這個重組的病毒目前沒有臨床表現,更沒有造成任何人感染案例,但這個疾病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在市場上兩個禽流感血清型(H6和H9)未來可能會發生不可預見的變化。
此外,最讓養雞人精神緊繃的H7N9病毒變異也與H9N2息息相關。
廖明指出,H7N9目前仍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容易從H9病毒基因庫中獲取一些基因片段進行重組,使其適合在不同環境中生存。只有控制了H9的病毒污染,才能同時遏制住H7禽流感的繼續發展。
除了持續變異,H9與多個病原具有協同作用,也給疫病的防控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KA事業部技術總監叢秋實告訴新牧網·新禽況記者,禽流感的感染過程是HA被相應的蛋白酶裂解為HA1和HA2,才具有致病力。金黃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蛋白酶,無論在體內還是體外,都具有裂解HA的功能,可大大增強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能力。
此外,實際中發現,H9禽流感與大腸桿菌聯合感染導致死亡率非常高。其他一些因素,如雞毒支原體破壞呼吸道完整性,會導致流感感染加重,霉菌毒素尤其是黃曲霉可造成免疫抑制,會加速癥狀甚至造成雞群死亡等。
誤區:人為因素或加速變異
雖然病毒的變異主要與病毒的“本性”有關,但一些人為操作仍會給病毒變異“添一把火”。
梁家橋分享了其總結的幾點操作誤區:
1、水禽成為H9病毒貯存庫、活禽跨區販運是H9流行的重要因素。
2、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質量等造成免疫失敗。
3、雞群免疫反應遲緩,存在免疫抑制病導致抗體水平普遍偏低。
4、已有商品化毒株年代久遠,難以防控變異的毒株。
5、部分臨床分離株免疫原性差,制備的疫苗免疫譜窄甚至無法自我保護。
6、盲目選用臨床分離制備疫苗,無法全面應對不同抗原性的變異株,反而促進毒株在免疫壓力下的變異。
對策:多管齊下,綜合防控
“禽病的綜合防控的重點應逐漸以免疫為主向生物安全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的轉變”,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田國彬人為家禽業應建立科學、合理、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
1、提倡標準化養殖,實行封閉式管理。
避免散養、混養及開放式飼養,實行全進全出。推進優質肉雞飼養模式的轉型升級,減少發病機會。
2、做好檢疫工作。
引進任何日齡和用途的雞時,應進行該病狀況的調查,避免引進發病或攜帶病毒的雞,必要時進行病原或血清學檢測。
3、建設完好的生物安全設施,加強飼養管理。
要防止病原的傳入,避免病毒通過運輸雞雛、商品肉雞、淘汰雞或雞糞的車輛以及人員流動帶入雞場。此外,要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好的空氣質量、溫濕條件,減少應激等等。
4、切實做好消毒工作,及時消滅病原。
一切進入生產區的車輛、人員及物品均須經嚴格消毒。禽流感病毒對消毒藥敏感,有效消毒藥均可使禽流感病毒殺滅,但必須先徹底清洗。
5、免疫防控。
要根據流行變異趨勢篩選有代表性的毒株研制單價或多價疫苗,根據母源抗體水平制定首免時間,7日齡以前進行首免為好。因H9疫苗都是滅活疫苗,商品雞免疫后會有個免疫空檔期,需要在管理上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