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全國生豬價格走勢
2017年已經過去,全年先跌后穩,其在豬周期運轉的軌跡中所處的位置也已經是板上釘釘。自2016年年中以來,豬價整體下行。截至2017年年底,豬價從最高的21.2元/公斤,跌至最低12.7元/公斤,累計跌幅40%。回顧過去5年,2013年和2014年,可以說是養豬人最痛的兩年。2013年全年,自繁自養虧損期跨度6個月;從2014年1月開始到2015年3月,中國豬市進入寒冬,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壞的時代,虧損時間歷史最長,虧損深度歷史最深。透骨的寒意使整個養豬業傷痕累累、元氣大傷。
2015年3月下旬,豬價迎來上漲拐點,外三元生豬價格從最低點11.75元/公斤的低位開始直線上漲,6月份突破14元/公斤,7月底突破18元/公斤。2015年正式迎來新周期豬價起飛的元年。
2016年是中國養豬業歷史性的一年,豬價出現歷史性新高,這一年對養豬人來說猶如坐上一列高速過山車,豬價經歷極速沖高之后又快速回落,吸引了整個社會的眼光,甚至引來全球豬市的矚目。
2017年豬市仍然矚目,但是卻顯現出遲暮之年的姿態,那么2018年豬價將會走向何方?養豬人是否還能繼續掙錢?
二、2017年生豬市場運行情況
1、生豬存欄及母豬存欄
智農通APP·行情寶跟蹤農業部數據顯示,2017年11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降0.6%,同比減少5.6%;11月份全國生豬存欄量環比上月減少0.1%,同比去年同期下降6.3%。智農通APP·行情寶測算,截至11月份,全國生豬總存欄約為3.488億頭,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約為3470萬頭。然而,生豬存欄量的下降并不意味著生豬出欄量的下降。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生豬存欄量這個數據對市場的指導意義不大,從存欄量的變化上無法判斷短期的出欄量水平及供應量的變化情況,而能繁母豬存欄量則對市場更具有指導意義。
按照農業部數據來看,能繁母豬數量連續19個月環比下降或持平,環保對生豬養殖產生的影響持續時間長達24個月以上。受環保影響,周期中原本會出現大量補欄母豬的時間,多地豬場被徹底清退,部分豬場資金用來做環保設施的建設及升級而不是補欄母豬。
2、生豬出欄量變化
行情寶跟蹤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生豬出欄量4.82億頭,同比增長0.6%,豬肉產量3717萬噸,同比增長0.7%。盡管農業部數據顯示,自2016年全國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但是生豬的總出欄量在2017年已經開始回升。3、規模以上定點屠宰企業屠宰水平
智農通APP?行情寶跟蹤數據顯示, 2017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定點屠宰企業累計屠宰生豬1.986億頭,同比增加6.8%。
規模以上定點屠企業屠宰量從2017年3月份開始呈同比增加的態勢,其中同比增幅最大的是4-5月份,較2016年同期屠宰量增加了約24%,正好對應著豬價快速下跌的時間段,正是由于集中出欄現象,導致了上半年豬價的快速下跌。4、豬肉進口情況
智農通APP?行情寶跟蹤海關數據顯示,1-11月份豬肉進口總量為110.5萬噸,同比2016年同期下降26.6%,較2015年同期增加了62.1%。
從4月份開始,中國進口豬肉數量開始持續處于同比下降的情況,在6-8月份,月豬肉進口量甚至比2016年同期減少50%以上。出現這種進口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豬價的下滑。近年來進口肉量與國內生豬價格表現出很強的相關性,當前豬價下,進口肉的優勢已經大大減弱。但是相比國內的豬價而言,進口肉仍有其不可取代的成本與價格優勢,因此,未來進口肉數量很難再退回2015年以前的水平。5、規模化進程
政府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比重已經達到45%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32個百分點,還有55%的出欄肥豬由年出欄500頭以下的小散戶提供。2016年4月份,農業部印發《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指出,未來的發展方向要穩步提高規模比重,規模場戶成為生豬養殖主體,至2020年,全國目標出欄500頭以上比重達到52%。
從目前跟蹤的情況來看,上輪周期的長期虧損有利于散戶的淘汰和退出,盈利初期,規模場更有實力快速恢復生產和擴欄,但是到現在,全國生豬養殖業盈利時間已經達到了近一年,且當前頭均盈利相當可觀,市場主動退出情況將有所減少。注:2020年為政府2016年4月份發布的“十三五”期間的生豬產業發展目標。
三、2018年生豬市場影響因素
1、國內生豬供應量
1) 母豬存欄是預測供給的關鍵指標
從生豬的生產繁育過程來說,要判斷市場未來供應量的根本在于曾祖代種豬數量。但是,中國的生豬品種較多,散養戶雜交混亂,很難追溯統計至曾祖代種豬數量或是祖代種豬數量,比較接近生產端的便是能繁母豬的存欄。按照農業部數據測算,截至11月份,2017年全國能繁母豬年均存欄量約為3570萬頭,相比2016年年均存欄下降4.5%,全國能繁母豬存欄已連續四年下滑。
2) 生產效率是預測供給的決定指標
在這樣的條件下,農業部統計的能繁母豬存欄仍然是在持續下降,而市場上的生豬供應卻已經明顯增加,這中間有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生產效率。行情寶測算,過去8年里,中國MSY復合增長率達到3.8%,2016年增長幅度更是高達12%以上。行情寶預計2017年我國MSY約提升6.5%,全年生豬出欄量約為6.94億頭,同比增加1.3%。2018年MSY若按照近9年MSY年復合增長率計算,則預計2018年生豬出欄量將與2017年持平;若2018年保持2017年MSY增長率,則預計2018年生豬出欄量同比將增加1.8%,預計2018年生豬出欄總量在6.93-7.06億頭。
2、國外豬肉進口量
2016年年中迎來史上最高豬肉進口量的同時,豬價也進入持續快速下跌。進口肉的增加無疑填補了2016年的部分供應缺口,也真實地給豬價造成影響。
2017年隨著歐美國家生豬價格的回升,與中國國內豬肉價格的價差有所縮小,進一步抑制了中國企業對豬肉的進口數量。中國豬肉生產在2017年已經開始恢復,2018年生豬及豬肉產量將會持續穩中有增,豬價處于豬周期的下跌通道,因此預計中國豬肉進口需求將會下降,中國2018年進口豬肉量將會繼續減少,很難再出現2016年的峰值水平。
但是未來中國進口豬肉數量也仍會保持高位水平,不太可能回落至2014年之前的水平,原因有四:
第一:中國豬肉生產成本偏高,歐盟、美國等國家相對中國而言仍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第二:國際市場預計,未來歐美豬肉產量均會持續增加,隨著歐美價格的回落,將會進一步強化其成本優勢;
第三:中國國際貿易政策近年比較開放,進口肉類口岸持續增加。2017年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數量比2016年增加10%,比2015年增長50%以上。
第四:中國豬肉消費體量極大,肉制品加工需求旺盛。
因此,預計2018年中國進口豬肉量相比2017年將會有所滑落,但仍保持高位,保守預計進口量會在100萬噸左右。
3、豬肉消費變化
豬肉始終是中國居民生活中肉類消費的主體,占到中國肉類總產量的64%左右。豬肉是中國居民肉類消費不可替代的重要食物。2013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預計長遠來看人均豬肉消費會維持相對穩定,需求彈性較低,如果沒有意外情況發生,出現的波動性不大。4、政策影響
1) 環保政策
2015-2016年,國家部委先后發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知》、《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等文件,對生豬產能重新進行調整,規劃綜合考慮了環境承載能力、資源稟賦、消費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將全國養殖區域分為重點發展區、約束發展區、潛力增長區、適度發展區,從此南方水網區大拆豬場。下圖為四輪環保督查整治情況。由此可見2017年環保政策的實施力度。環保政策的實施直接與地方政績掛鉤,使得養殖場關閉及搬遷工作的進行十分干脆徹底,給各地養殖戶帶來不小沖擊。2018年1月1日,環保稅法施行,對養殖業是一個嚴峻考驗。環保稅法規定,農業生產排放的應稅物可以免稅,規模化養殖場除外。新的環保稅對存欄規模達到或超過50頭牛、500 頭豬或者5 000 羽雞(鴨)等禽畜養殖場征收,低于這個規模的暫時沒有規定。養豬場存欄500 頭及以上的養豬場主要排放的污染物是水污染物和固體污染物,按照規定每個污染當量繳納1.2-1.4元的環保稅,并且將定價權利交給地方。
按照新規測算,環保稅開始征收后,存欄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每頭豬要增加約3元錢的成本。萬頭以上豬場若將環保設施的折舊及處理使用等成本算上的話,每頭豬的環保成本約為16 元。
這一方面進一步提升了養殖業的準入門檻,同時也將推動整個生豬養殖產業的升級和結構調整。2) 畜牧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7年8月10日,農業部發布《關于加快東北糧食主產區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要實現肉類占全國總產量的15%以上的生產目標。
就豬肉生產方面而言,這意味著,全國年出欄7億頭生豬的話,東北三省要實現至少出欄1.05億頭生豬,成為我國第一大生豬出欄省份。
據悉,未來五年,廣東溫氏、河南牧原、四川天兆、深圳金新農等20個企業計劃在黑龍江省投資800億元,形成4000萬頭生豬生產能力。結合水網區政策,中國南豬北養局勢已經形成。3) 收儲政策及補貼政策
從2016年-2017年豬市運行情況來看,收儲政策對豬價帶來短時支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國家用市場之手調節經濟的決心十分堅決,不再過多以行政手段干涉市場的價格運行。
從中國目前的生豬市場運行情況來看,供需緊平衡,豬肉供給正在恢復,未來幾年無豬肉供不應求的可能,短期也不會出現供給過剩的局面,因此預計2018年政府仍不會有過激的收儲或者補貼政策。
5、不確定性因素影響
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素主要有疫病和天氣、自然災害。
首先說疫病的影響。
從中國生豬市場的發展來看,自2003年以來,中國豬市已經走完三個完整的豬周期,這三個周期中兩個波動幅度最大的周期均是受到疫病帶來的直接影響。2006年5月份爆發的高致病性藍耳病,使得這一輪豬周期累計漲幅達到179%;2010年5、6月份,O型口蹄疫(東南亞譜系)爆發,伴隨高熱和豬瘟,年底又發生大范圍的豬流行性腹瀉,使得這一輪豬周期累計漲幅達到106%。本輪豬周期受疫病影響極小,周期的驅動力主要是環保政策的實施。近幾年疫病對豬市影響減弱了許多,但是從歷史來看,疫病仍然是影響市場價格波動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
其次是天氣及自然災害影響。
天氣及自然災害對生豬市場的影響主要由兩個特點:時間性和空間性。也就是說,無論是極端突變的天氣,還是自然災害,對生豬市場的影響都有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通常會是短時的,只影響部分地區。相比疫病而言,天氣及自然災害的影響要小得多,但也是需要注意和跟蹤的影響因素。
四、生豬價格走勢預測
1、長期走勢:超長豬周期
本輪周期與前兩輪周期最明顯的不同就在于:前兩輪周期的動因均是由虧損引發的主動減產和疫病引發的被動減產,從而帶來價格提升;而本輪周期受疫病影響幾乎為零,虧損引發的主動減產與前兩輪相似,不同在于被動減產主要受環保政策因素的影響。
而新周期的非疫病產能淘汰則表現出以下特點:
1) 主動淘汰與被動淘汰兼有。由于嚴重的虧損、資金斷裂導致養殖戶主動淘汰母豬、縮減規模,甚至主動退出養殖市場,這種退出相比疫病死亡的退出來說,后期重新進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 影響慢。本次產能淘汰以淘汰母豬為主,從能繁母豬補欄到商品豬出欄一般需要12-14個月,因此,從能繁母豬存欄數變化傳導至豬價變化往往有12-14個月的滯后反應期。
3) 可持續。由于養殖戶虧損深度及資金斷裂的時間不是統一的,不同的養殖戶,情況都各不相同,有很強的個體性;同時,各地的環保政策的推進也是逐步實施。因此,全國生豬產能的減少呈現出持續性。
結合美國的生豬市場經驗來看,無論是規模化發展還是期貨工具輔助,均難以徹底拉平豬周期,生豬的生產仍然受到周期的影響。本輪豬周期底部的提升主要受經濟環境方面的影響,但是由于消費結構及養殖成本方面的影響,豬周期頂部價格并未達到預期,相比上一個周期的最高漲幅有所縮小。以上新周期的產能淘汰特點,說明生豬行業正在洗牌,大周期并不會消失,但是在大周期中,連續的大幅度漲跌情況將會得到緩和。隨著規模化程度的提升,周期長度會被逐漸拉長,變化成大周期中嵌套著以年為單位的小周期。
綜合考慮,在無疫病影響的情況下,規模化程度的提升以及低廉的原料成本都將會使生豬價格周期時間拉長,預計本輪豬周期底部時間很可能在2019年4-6月。2016-2017年的持續高水平盈利,以及大企業的擴張、上下游企業的養殖布局,都會拖慢本輪周期產能減少速度,從而使底部加深,最低價格可能在8-11元/公斤。
2、中短期走勢:價格變化幅度縮小
2017年為禁養限養清退的最后期限,禁養限養到達最后期限后,養殖戶被動退出情況將大大減少。然而按照中央的政策方向來看,環保將會是未來幾年都不會更改的國策方針,這也就大大提升了養殖業的準入門檻,降低了投機的可能性。
行業規模化程度提升,規模場由于環保、擴欄等原因固定資產投入使其退出成本增加,且行業上下游企業及養殖集團均大力擴張規模,因此預計2018年全國能繁母豬存欄將會觸底回升。
決定年內豬價走勢的因素主要是季節性特征。影響生豬價格的季節性特征有兩方面:一是生豬生產的季節性;二是豬肉消費的季節性。
從近兩年的生豬運行情況來看,目前生豬市場無論是節假日消費還是斷檔期特征均已減弱。生產季節性受到二次育肥及壓欄的影響,斷檔期的供應缺口被填平或者減小。對年內市場影響最大的就是豬肉消費的季節性了。
基于以上數據計算,預計2018年全年外三元生豬均價在14.0-15.0元/公斤,年均養殖盈利200-300元/頭,年內月均最低價格預計在12元/公斤左右,最高價格在15.5-16.0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