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海口1月15日電(孟凡盛、樊歡迪) 近年,海南通過啟動建設“互聯網農業小鎮”,在“互聯網+農業”方面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路徑,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增效。同時,成功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業發展、農民生活、農村建設各個方面,使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同時,以特色產業為核心,依托物聯網技術和電商,改革了傳統的生產、營銷模式,極大地提升了農業各環節的價值。近日,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一行,實地感受了海南農業發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新方式。
位于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桃村的羅牛山十萬頭現代化豬場,是目前島內規模最大的原種豬場,總投資3.5億元,建筑面積6.6萬平方米,年出欄量12萬頭生豬(自養9萬頭,為農戶提供3萬頭豬苗),1萬噸有機肥,年銷售收入1.5億元,利潤約3300萬元。
“我們這個十萬頭養豬場出欄的豬都是品質特別好,肉質緊實鮮美,為保障豬肉質量安全,2016年直接從丹麥引進杜洛克、長白和大白三個品種SPF原種豬1000頭,從源頭上杜絕藍耳病、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羅牛山十萬頭現代化豬場場長謝紅濤介紹說,在對于不同時期的豬也是分開管理、“區別”對待,豬是群居動物,一般情況是放在一起飼養,有利于豬的生長發育,但是懷孕母豬會放在單獨的欄里,前期靜養安胎,后期通過電子飼喂站飼養,自由運動,增加體質,電腦控制個體采食量,防止過肥,等生產后會再放回,優質篩選,重點培育。
據介紹,羅牛山十萬頭現代化豬場是海南省第一家全封閉集約化、規模化物聯網信息化管理養豬場,豬場設備設施通過物聯網連接到中央控制室和手機終端,信息實施監控,包括豬舍溫度、濕度、氨氣濃度、水電供應和消耗、周界安保系統等,通過采用現代化智能生產系統,較傳統豬場生產效率提高4倍,同規模人工需求下降60%(200人下降至60人)。存欄4800頭母豬,年出欄12萬頭以上生豬,僅需要技術工人50人,平均1萬頭豬僅需要5人,生產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了解,為更好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環保整治戰略,項目配套建設高標準污水處理設施和節水設施,采用全漏縫地板,機械刮板干清糞,飲水碗飲水,日用水量僅為400噸,比傳統式1200噸日用量減少60%;污水處理后達到農業灌溉用水標準,建設有中水回用水塔,鋪設管道給周邊種植基地使用;豬舍全封閉,豬糞運輸、處理全程封閉,臭味小,對周邊環境影響小,確保生態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