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一片片雪花輕盈落下,把大地裝點得格外美麗。盡管正值隆冬時節,但在地處昆侖山下的三十七團,沼氣站的老總秦建剛卻和同事們忙得火熱。
沼氣站東側50米,就是年出欄1.5萬頭生豬的恒盛養豬專業合作社。
“團場在沙漠邊上,生態環境脆弱。盡管這兒地盤很大,人口又少,但是,養豬場的糞污處理必須要講‘衛生’,不能隨便堆放,說啥不能污染環境。”看到有職工來買沼液,秦建剛便和他聊了起來。“嗯,是啊。秦總,這次,我們再買5噸沼液吧。大棚里的黃瓜和草莓正是果實膨大期,最需要這種無公害的有機肥。”
2016年以來,三十七團以畜牧業為龍頭,帶動特色林果業、設施農業、沙生產業,形成“以田養畜,以畜養園”的“四輪驅動”農業模式。投資680萬元,依托規模化養豬場,建成配套的沼氣站,采用“能源+生態”模式,堅持“資源化、無害化、生態化、減量化”再生利用,使1.5萬頭生豬產生的糞污得到了無害處理,年處理糞污量3.6萬噸。糞污經發酵、脫硫、提純、過濾等工序后,累計產生沼液和沼渣1.7萬噸,糞污處理率100%。沼液和沼渣,是優質的有機肥料,反哺給林果業和設施農業,實現了經濟、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生豬產生的糞污,在沼氣站進行無害處理,既可以變廢為寶,將沼液作為優質肥料和‘綠色生物殺蟲劑’,使田間蟲害防治率高達80%以上。使用沼液后,全團1.76萬畝紅棗,品質大幅提升,產量年均增長3000噸。糞污科學處理、再生利用創造的經濟效益達1000多萬元,促進職工人均增收3000多元。此外,沼液還可以消滅蚊蠅等害蟲,使豬、牛、羊的圈舍保持清潔,減少家畜疫病的發生,可謂一舉多得。”該團副團長張志勇說。
去年,3連職工謝秀英種植紅棗69畝,每畝地用沼液320公斤,紅棗總產量達36噸,純收入17萬元。2017年紅棗總產45噸,純收入預計24萬元……
三十七團還通過招商引資“筑巢引鳳”,擴大生豬養殖規模。武漢博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與該團簽訂了總投資2.5億元的10萬頭生豬養殖場協議。該項目建成后,沼氣站處理的糞污預計可產生優質有機肥31萬噸。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沙漠里,家畜糞污也能生“黃金”,正成為三十七團實施綠色發展的產業鏈。未來5年,該團將擴大家禽養殖規模,利用牲畜糞生產的優質有機肥,促進林果業、設施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