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禽市場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在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分布密集,在我國東南部省份也分布廣泛、密集,在其他地區也有零散分布?;钋菔袌鲈诜奖惆傩障M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生物安全風險。本研究分析了活禽市場在流感流行中所起的作用及機制,以新的視角審視了活禽市場在禽流感生態圈中所扮演的角色及關閉活禽市場的可能性,提出了具體的應對路徑,以期為改進活禽市場管理、降低流感傳播風險提供參考。
1、市場的放大機制
關閉活禽市場能夠顯著降低人間 H7N9 疫情的發生風險。這充分說明了活禽市場在禽流感流行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1.1病原“儲存器”作用
分析表明,如果全國飼養場流感流行率達到0.3%,長三角地區的活禽市場每個月就會引進 1批以上的感染活禽。感染家禽到達市場后,一般需1~7 d 才能售完。在此期間,市場還會連續不斷引進家禽,導致未賣掉的家禽和新購進的家禽相互接觸。如果再加上市場污水處理系統不夠完善,適宜病毒存活,病毒就會連續不斷地傳播下去。有關方面的監測表明,在 H5、H7 亞型流感出現后,我國活禽市場一直存著這些病毒的循環。
1.2病原“增殖器”作用
封閉的活禽市場內,濕度一般較高,加上衛生條件較差,非常適合病毒繁殖。一系列調查表明,活禽剛進入市場時,流感病毒和其他病毒(如新城疫)的檢出率都很低,但1 d后就會大幅上升。如,隨著家禽在批發市場內停留時間的延長,H9N2 亞型流感病毒陽性率從 11.45%(停留 8 h 內)上升到29.13%(停留 48 h 以上)。
1.3病原“混合器”作用
近 3 年來,我國至少有 10 個 H 亞型流感病毒一直在活禽市場內循環。其中,H5、H7 亞型流感還有多個 N 亞型,尤其是 H9N2 亞型的污染率最高 。H5N2、H5N6、H7N9、H10N8 等新病毒,都是 H9N2 流感病毒與其他病毒雜交的后代。這充分說明了市場的“振蕩器、混合器”作用。
1.4病原“擴散器”作用
調查表明,運輸車輛在市場卸載活禽時,車量、籠具等均可污染禽流感病毒。因此車輛返回啟運地時,存在把市場中的病毒帶到家禽養殖區的風險。2013 年 H7N9 流感疫情發生前,因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消費能力強、活禽價格高,周邊地區的活禽都往這里調運。當人間出現疫情、市民消費信心下降、活禽價格大幅下降后,當地市場剩余的活禽又隨車輛逆向運到他處。因此,凡是與早期疫區市場存在關聯的地方,之后 3 個月內,均陸續出現了人間病例。多個實驗室的監測表明,H7N9流感疫情發生后 2 年內,盡管活禽市場始終存在H7N9 循環,但養殖場、白羽肉雞屠宰廠內一直沒有發現病毒。現在,不僅養殖場出現感染乃至發病,白羽肉雞屠宰場也可以檢測到陽性樣品。與此對應的是,除消費者、活禽市場宰殺人員外,家禽養殖者、屠宰工人等職業人群也成為風險群體?;钋萘闶凼袌黾仪莞腥韭曙@著高于批發市場,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了市場的“擴散器”作用。
2、全面關閉活禽市場是一個長期過程
明晰禽流感的市場傳播機制后,有關專家聯合提出了堅定落實關閉活禽市場的建議,還有學者提出了永久性關閉活禽市場的觀點。但綜合分析,受居民消費意愿等多方面影響,我國全面、永久性關閉活禽市場的難度極大,需要一個長期過程。
有關方面在南方地區的調查表明,當地 2/3 以上的居民傾向于購買活禽來加工食用,不足 1/3 的居民愿意購買冰鮮、冷凍禽肉。即使在 H7N9 疫情影響嚴重時,廣州、南寧、杭州、上海、南京等 5個城市的居民,在農貿市場購買活禽的消費意愿仍占 38% 以上。年齡越大,這種傾向越強。受消費習慣影響,一些地方在主城區關閉活禽市場后,活禽交易卻向城郊轉移。
我國香港、臺灣地區早已推廣冰鮮雞,但活禽市場交易仍占一定份額。如臺灣推廣冰鮮禽肉50 年后,市場上仍有約 10% 的禽肉產品來自活禽交易;香港推廣冰鮮禽肉上市 17 年后,市場活禽交易量仍占30%。美國與我國消費習慣差異很大,當前依然存在活禽市場,并可檢測到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 。這說明,在我國大陸地區全面關閉活禽市場,恐怕不是 10 年、20 年能夠解決的問題。
3降低活禽市場交易風險的路徑
既然短期內難以關閉活禽市場,那就必須在降低活禽市場交易風險方面多下功夫,否則禽流感就不可能被根除,影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風險就不可能被清除。降低活禽市場交易風險,需要從生產、流通、市場、消費等各個環節入手。
3.1改進活禽市場衛生條件
這是當前禽流感防治的關鍵點,也是未來一定時期的工作難點。因此,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過夜零存欄的“1110”制度已上升為國家多部門協同意志 。但“1110”制度能否得到系統、全面實施,直接決定著防治效果。廣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的研究表明,無論休市制度,還是零存欄制度,實施之初效果都很好,可之后市場感染率又出現大幅反彈,顯示出該制度實施效果的不確定性。為什么?可能的原因包括:一是休市日剩余的家禽沒有被屠宰,反而被轉移他處暫存后重返市場。隨著家禽留置時間延長,感染率隨之升高。二是清洗和消毒制度落實不夠徹底。雖然市場表面得到清洗消毒,但下水道的污水沒有得到有效處理。這為病毒滋生創造了環境。禽流感病毒在禽舍環境中可以存活 5 周,禽舍清空 2 周后,在環境塵埃中仍可檢測到病毒。這充分說明只消毒、不清洗是不可能徹底消除禽流感病毒的。因此,改進市場硬件條件、嚴格執行“1110”制度至關重要。從長遠看,市場利益方是否具備實施“1110”制度的條件、能力、意愿和行動,直接決定著禽流感防治效果。
3.2健全市場準入制度
這是一項基礎措施。眾多亞型的禽流感病毒中,一部分病毒如 H9N2 和低致病性 H7N9 病毒等,雖然不對家禽致病,但卻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危害。阻斷該類病毒從養殖環節到市場環節的循環,需要建立基于實驗室檢測的檢疫出證制度。美國也有活禽市場。為了防范這類風險,他們規定必須經過實驗室檢測證實沒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官方獸醫才能出證,允許其進入市場銷售。我國農業部 2017 年 4 月份發布的 2516 號公告也包含了這一政策。嚴格落實該政策,對降低市場交易傳播流感的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3.3培育居民良好消費習慣
這是長遠之策。動物調運和市場問題歸根結底是消費習慣造成的。而市民偏愛活禽的原因,又與禽肉口感有關。因此,轉變居民傳統消費習慣,一要發展過硬的保鮮技術,通過改善冰鮮肉口感,提升居民消費信心;二要促進家禽產業轉型升級,推行“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新模式;三要科學做好宣傳干預工作,通過發布疫病防治權威信息,促進更多居民選擇冰鮮禽,從而減少市場活禽交易量。宣傳干預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到我國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高度敏感,按照統一、準確、及時、真實原則,積極穩妥開展 ;既要培育良好消費習慣,促進居民消費冰鮮或冷凍禽肉,又要避免“接觸活禽就會感染禽流感”的誤導性宣傳,有效消除居民恐懼心理。這是發達國家應對所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普遍思路 。H7N9 流感疫情出現之初,我國諸多媒體呼吁公眾不要接觸活禽。這不但不可能實施(我國數千萬個家庭是家禽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不可能不接觸活禽),反而放大了疫情次生災害,值得反思和改進。
3.4積極推進電子商務
設立電子交易平臺,實現從養殖場到屠宰廠、屠宰廠到消費者的對接,減少實體交易環節,降低疫病傳播風險。目前,榮昌生豬電子交易平臺生豬電子交易市場每天的生豬交易量達到了 10 萬頭,占全國交易總量的 10%,做得非常成功。有關調查表明,我國家禽(肉)電子交易還不成熟(占比不到 0.3%),需要業界多想辦法。此外,經紀人在家禽流通和市場交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個群體數量龐大,需要高度關注。
湖北、遼寧、北京等省份針對經紀人建立了備案管理制度、教育培訓制度等,邁出了規范經紀人管理的重要步伐。從長遠看,我國家禽營銷經紀人隊伍,有望成為電子交易平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各方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