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我國老百姓最常使用的食材之一,豬肉是否安全也自然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近日,有人表示現在很多養殖場的生豬“6個月就出欄,還長到200多斤”,速度太快,擔心是否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對此,農業部官方網站于近日刊文,就我國生豬養殖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答疑。來自中國農科院畜牧所的專家解釋說,生豬之所以能長這么快,主要是因為“豬好、料好、圈好”。
飼料添加劑并非全無好處
11月17日,農業部網站刊載了名為《吃豬肉要知道的幾件事》的科普文章,就我國豬肉質量安全進行了解讀,其中就包括大家關心的飼料添加劑管理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譙仕彥介紹說,飼料及飼料添加劑是現代養豬業的物質基礎和技術關鍵,是補充生豬營養、保證產品品質的必要措施,也是國際普遍推廣的技術。據他介紹,相比傳統單一飼料只能解決生豬“吃飽”的問題,添加了營養性添加劑、藥物添加劑的飼料,能夠讓生豬吃得更好,并有效防控常見疾病。而一般添加劑大多與食品行業添加物質通用,屬于食品級,無論對于生豬生長還是對于豬肉品質都沒有危害。
但譙仕彥教授同時也指出,使用添加劑后需要在飼養階段嚴格執行停藥期,才能將豬肉中的藥殘量控制在對人體無害的范圍內。此外,國家明令禁止在飼料中添加苯巴比妥等鎮靜催眠、抗驚厥類藥物。
譙仕彥教授介紹,某種物質能否成為添加劑,必須經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指定的機構進行檢測和飼喂試驗,由畜牧專家根據結果對其安全性進行評估。“一般來說,飼料添加劑在飼料中的比重不會超過4%,比例高了,飼養成本必然提高,對養殖戶來說不劃算”。
豬好料好圈好 所以長得快
除了添加劑外,另一個飽受關注的問題是,目前市面上許多生豬養殖周期不足6個月,這么短的生長時間,豬肉質量能有保障嗎?對此,中國農科院畜牧所研究員王立賢答復稱,目前我國生豬正常的養殖周期一般為150至180天,每頭豬重量一般在100公斤左右。生豬生長快、育肥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三好”,即豬好、料好、圈好,即生豬品種好、飼料營養安全、養殖環境改善。
他介紹,我國商品豬生產主要是杜洛克、長白和大白豬三元雜交品種,這些優質品種的生豬160天左右出欄很正常,國外更好品種的豬,出欄周期更短。
而利用地方品種進行雜交的豬,育肥時間相對較長,平均生產周期約為180至200天。王立賢研究員介紹說,隨著飼料營養趨于均衡、養殖技術不斷進步,過去養一頭豬需要一年的時間,現在6個月就可出欄,今后通過改善養殖環境,實施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逐步解決了重大疫病和抗生素殘留等問題,豬的生長周期還會逐漸縮短。
生豬養殖不得使用人用藥
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所長才學鵬在回答“現代養豬能不用獸藥嗎”時表示,由于外界環境長期存在一些致病微生物,因此必要的治療用藥是不可避免的。
據才學鵬介紹,目前,我國從未批準過激素類藥物用于動物促生長,已批準的激素類藥物主要用于治療種畜繁殖和產科疾病。此外,只有土霉素等10多種抗生素可作為藥物飼料添加劑使用,并嚴格規定了使用的動物品種、用法用量、停藥期等,規定內容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而生豬是不得使用人用藥的。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研究員錢永忠介紹說,2016年我國豬肉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為99.5%,2017年前三季度豬肉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為99.8%。“總體上我國豬肉產品質量安全是有保障的,消費者可以放心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