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山縣大廟鄉 , 人們都叫全恒坤“牛人”。說他“牛” , 是因為他養牛年入200多萬元 , 更因為他“投母換子”帶領300多戶貧困戶養牛脫貧致富。近日 , 筆者來到大廟鄉 , 一睹了全恒坤的牛氣。
今年40歲的全恒坤 , 因長期戶外操勞、奔波 , 較同齡人顯得蒼老一些 , 尤其是那黑里透紅的膚色 , 簡直跟他養的黃牛一個樣。
原本 , 全恒坤不用受這份罪。養牛之前 , 他在江蘇南京一家建筑單位當工頭 , 年收入30萬元。但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他 , 總覺得再好的遠方也不如故鄉。2012年初的一天 , 他從媒體上了解到 ,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 , 還看到不少成功人士回鄉創業 , 建設家鄉 , 他的心跳頓時加快 , “這不就是我想要的嗎!”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 , 他決定辭工回鄉 , 利用家鄉豐富的山場、水草資源 , 養殖鄖巴黃牛。2012年7月 , 全恒坤帶著200萬元積蓄回到家鄉 , 在縣畜牧獸醫局和大廟鄉政府的支持下 , 租賃了2000畝山場 , 建起了養牛場 , 后又注冊成立了竹山恒坤牧業有限公司。
他仔細閱讀《實用養牛大全》等養殖方面的書籍 , 苦學養殖技術 , 并四處拜師學技 , 很快掌握了一套科學的養牛技術 , 養牛數量發展到了500多頭 , 年收入達到200多萬元。“要把牛養好 , 精心、細心不可少 , 不能嫌麻煩 , 更不能怕吃苦。摸清了牛的習性和脾氣 , 再加上科學的飼養方法 , 養起來就能得心應手。”全恒坤談起養牛經頭頭是道。
全恒坤覺得 , 一人富不算富 , 大家富才是真正富。為此 , 他牽頭成立了竹山縣恒坤鄖巴黃牛專業合作社、竹山縣恒坤鄖巴黃牛養殖家庭農場 , 采取“公司+基地+農戶”“農場+基地+農戶”模式經營 , 帶動周邊村民一起養牛。
對貧困戶 , 他更是關懷有加 , 采取“投母換子”的方式 , 幫助他們脫貧。即為貧困戶無償提供母牛 , 生的第一頭小牛歸貧困戶所有 , 此后生的小牛利潤各一半 , 貧困戶還可用母牛幫人犁地增收。用這種方式 , 有300多戶貧困村民加入了養牛大軍。
眾人拾柴火焰高。如今 , 鄖巴黃牛達到1600多頭 , 其中養牛場存欄526頭 , 合作社社員養殖1107頭。他還建起日產沼氣100立方米左右的沼氣池 , 收購附近農戶家的稻草、玉米稈、麥稈 , 和牛糞一起生產沼氣 , 不僅防止了農場養殖污染 , 還為周邊40余戶農民提供清潔能源。
付出終有回報。近年來 , 他先后獲得“湖北省農業科普示范基地”“2014年度省級示范家庭農場”“竹山縣2016年度規范化農業專業合作社”等稱號。談起未來的打算 , 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三年內 , 養殖規模擴大到2000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