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我國首部農場動物福利行業標準《動物福利評價通則》出臺,引起了廣泛討論。本版特邀請我國動物福利博士、預防獸醫學專家孫忠超,來說說關于動物福利的那些事兒。
(一)什么是動物福利
隨著集約化養殖模式得到普遍應用,飼養規模和密度不斷增加,大幅度提高畜禽生產效率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動物福利問題,畜禽生存條件惡劣,免疫力低下,危害人類與動物健康,威脅公共衛生安全。近年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致力于改善全球農場動物福利,并將動物福利納入《陸生動物衛生法典》,強調獸醫是提高農場動物福利的關鍵,獸醫工作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減少動物疾病、促進動物福利、維護人類健康。
我國肉類人均占有量已達到世界平均水平,而蛋類則已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我國畜牧業正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從畜牧業大國向畜牧業強國轉變,改善農場動物福利可以提高畜產品品質,開展相應的工作將對我國畜牧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將動物福利定義為動物的一種生存狀態,良好的動物福利狀態包括健康,舒適,安全的生存環境,充足的營養,免受疼痛、恐懼和壓力,表達動物的天性,良好獸醫診治和疾病預防、合理人道的屠宰方法。
英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提出動物福利五項指導原則,分別為:免受饑渴;免受不適;免受疼痛、傷害和疾病;免受恐懼和痛苦;表達正常行為。
動物實驗替代方法“3R”原則為科研中動物的使用提供有用的指導,分別是減少實驗動物數(Reduction)、改進動物實驗方法(Refinement)、替代實驗動物(Replacement)。
動物福利有利于提高畜產品品質。集約化養殖模式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降低飼養成本,把畜禽當做“生產機器”,生產規模和飼養密度越來越大,在有限的土地上飼養大量的動物,出現了蛋雞籠養、母豬高床飼養等一系列高密度的飼養模式,畜禽沒有活動空間,連側身、站立都很困難,畜禽的機體長期受到限制使機體的免疫力大幅度下降;畜禽排除的糞、尿、氣體使畜舍環境不斷惡化,使畜禽極易得病,嚴重影響畜禽的生產力和健康水平。
有利于提高動物健康和防疫水平。農場動物福利就是確保畜禽在飼養、運輸和屠宰過程中的生存質量,善待活的動物,減少屠宰的痛苦。如果能夠按照不同物種的生理和行為習慣改造生存環境,加強飼養管理,必然會減少他們的應激反應,提高畜禽的免疫力、體質和健康水平,減少各種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減輕養殖企業和動物檢疫部門的衛生防疫壓力,這與“防重于治”的疫病防治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有利于動物福利標準的建立適合國內畜牧業發展需求。目前,國際上政府、企業或行業組織開展動物福利工作是大勢所趨,無論出于倫理道德、科學研究還是經濟、政治原因,我國有必要在動物福利領域深入研究,尤其是動物福利標準的制定嚴重滯后,影響畜產品國際貿易和畜產品質量。提出科學的、可操作的、符合我國國情的動物福利標準,才能真正做到為國民提供優質的動物源食品,才能使動物福利科學的研究和應用更加符合我國的畜牧業生產。
將農場動物福利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可以改善畜禽的飼養環境,提高其福利水平,使動物的生理和行為需要得到滿足。保證動物在一個良好的飼養環境下生產和繁殖,有效減少應激反應和疾病,同時減少給消費者健康帶來嚴重危害的農藥、飼料添加劑、獸藥的使用量,從而提高畜產品品質。
有利于促進綠色、可持續養殖模式發展。隨著現代化畜牧業的飛速發展,規模化養殖越來越多,畜禽產生的大量的糞、尿等排泄物,其中的重金屬物質及抗生素等獸藥隨即排入養殖場周圍的土地、河流和大氣中,已成為影響生態環境和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污染源。農場動物福利的研究應符合綠色農業的大潮流,關注畜禽、人、環境的和諧統一,促進畜牧業良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關于動物福利的幾點認識
動物福利不是反對利用動物。動物福利就是保障動物健康,動物福利并不是反對利用動物,,而是反對殘忍、非人道的虐待動物。動物福利和人的福利是不同的,動物并不是要求額外好處,而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動物福利的目的就是要人類合理利用動物的同時兼顧他們最基本的需求,而非“禁食肉”“禁穿皮毛制品”“禁養動物”等激進思想。
筆者認為動物福利是動物的一種良好生存狀態,包括充足的食物飲水、良好的飼養環境、疫病的及時預防和診療、適當的行為表達。
筆者提出以下三個原則:
①在倫理道德上,人類有權利飼養動物,并用以生產食物。
②科學研究證明,人類飼養的農場動物都可以感受到疼痛。保障動物健康,減少動物的疼痛是人類應盡的義務。
③動物福利需符合國情,滿足動物的基本需求應是提高動物福利的基本原則。
動物福利與人類福利并不沖突。在我國,動物的福利與人的福利經常發生沖突,多數人認為人的福利都沒有解決,何談動物福利。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人的福利是高于人飲食、居住、衛生醫療、教育等之外的好處,如年終獎、養老福利、救助福利等,人福利的前提是正常的生活、居住可以得到滿足。而動物福利指動物的基礎需求,僅包括干凈的飼料、飲水,適宜的畜舍環境,疾病的診療和防疫,適當的行為表達,其實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生存條件。
養殖企業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人力和財力就完全可以達到這些要求,畜禽福利得到提高,生產性能也會提高,畜產品質量好,產品的市場價格高。動物福利與生產效益并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可以取得雙贏。
動物福利古已有之。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的中國夏朝。《逸周書·大聚篇》中有“夏三月,川澤不入網,以成魚鱉之長”的內容,意為不要在魚鱉的幼年時期去捕撈。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王朝的《伐崇令》規定“毋壞屋,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其中的“六畜”指當時的農場動物。“勿動六畜……死無赦”指不能傷害家畜,違反就是死罪。在中國古代,農場動物是極其重要的生產工具,是農業生產中最主要的動力來源,所以被視為重點保護的對象。
動物福利不是散養、聽音樂、做按摩。動物福利是集約化養殖條件下的福利技術的提高和改善,而不是提倡散養,不是聽音樂、喝礦泉水等噱頭。從農場動物的飼養管理、畜舍環境、疫病防控、人員操作、宰前處置、擊暈等方面設置具體的技術參數,這才是真動物福利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