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的7個縣區都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60%是山坡溝壑,災害、生態和貧困問題疊加。從“十二五”以來,定西市開始依托中藥材種植規模、倉儲物流、加工增值和區位市場的優勢,將中醫藥產業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精準扶貧的特色支柱產業,逐漸步入了標準化種植、精深化加工、市場化營銷、品牌化培育的發展階段。
如今的定西,中藥材面積不斷擴大,中藥材交易市場門口熙熙攘攘。記者發現,定西的面貌正在改變,人們的思維也在變化。
家家種植 改變貧困面貌
“我們村就是靠種當歸和黃芪,戶戶蓋了小樓,幾乎家家有小車。”在定西市岷縣梅川鎮車路村的村口,村委會主任車紅衛對記者說,該村有305戶人家,1680位村民,3000多畝耕地,在過去,當地以種植小麥和大豆為主,每畝只能收益200元。“現在每戶平均年收入6萬元至8萬元,每畝收益5000多元。”站在車路村的村口,公路在大山里蜿蜒,著名的“岷歸”就出產于此。車衛紅介紹,每到藥材采挖的時季,周邊市縣前來收購藥材的商販都會紛至沓來,村里的中藥材從來不愁銷路。過去,村里脫貧致富只能靠“走出大山”。如今,車路村和附近的永興村、永光村的許多群眾都在忙著種藥材,不出家門照樣能掙錢。
據統計,定西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50萬畝,總產量30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全國地級市中居第一位。其中,當歸、黨參、黃(紅)芪3個主要品種分別達到31萬畝、48萬畝、35萬畝,分別占全國的60%、20%和40%,形成了以岷縣為主的當歸、隴西為主的黃(紅)芪、渭源為主的黨參3個道地特色優勢品種種植帶。
在定西市中藥材主產區岷縣、漳縣、渭源縣、隴西縣,有許多村莊依靠種植中藥材脫貧致富。政府在給予政策、資金、技術等多項扶持的同時,還積極引導企業與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創新探索“企業+精準扶貧”模式,吸引貧困村、貧困戶參與到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助推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定西市共有190家中醫藥企業與149個貧困村實現對接,帶動貧困人口近10萬人,種植中藥材10萬多畝,提供農民就業崗位1930個,年人均增收910元。2016年,定西市農民人均可從中醫藥產業中獲得收入1487元,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甘肅岷海制藥公司采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間接帶動5個鄉鎮786戶貧困戶脫貧,貧困戶每年從藥材種植中分紅收益4000多元。甘肅華慶堂藥業飲片有限公司通過免費投放農資技術,支持貧困村建設標準化藥材種植基地,提升藥材品質,提高藥農收入,年出口中藥飲片800噸,實現出口創匯500萬美元。
從一家一戶的零星散種,到集中連片種植;從10年前嘗試著種一點,到現在政府主導、大膽主抓……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歷史變遷,讓定西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以新的面貌不斷發展。
全程監管 建立嚴格生產標準
2001年,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過一檔節目,曝光了隴西縣黨參、黃芪、當歸的蒸硫問題。昔日的中藥材最優質產地,一度陷入“毒中藥”的危機。
這些年來,定西市從提高道地中藥材的標準化種植入手,積極開展了道地藥材認證和中藥材生產標準制定工作。在源頭上指導,在過程中監督,全程追溯,扭轉了當地中藥材質量受質疑的局面。
“我的藥材是在岷縣畜牧局技術人員的大力幫助和指導下種植的,嚴格按照標準化種植技術規程操作的。”岷縣同發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治國告訴記者,他目前管理著500多畝藥材,生產中“施肥、地膜覆蓋、技術標準、使用無公害農藥、田間管理、質量追溯和產品購銷”“七統一”。這就形成了以合作社為核心帶動群眾開展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的模式,確保綠色道地藥材品質,為企業加工開發、用戶治病消費提供可靠的藥源。
而在“千年藥鄉”隴西縣,當地政府與知名藥企聯合組建了甘肅數字本草檢驗中心,成為全省首家中藥材及農產品檢測第三方檢測平臺。全程追溯的監測平臺,讓硫磺熏蒸的行為不會再發生。
不僅成色顯好看,防蟲和方便倉儲是硫磺熏蒸的另一個原因。過去在定西,倉儲和銷售能力較弱,大量中藥材在當地會造成積壓、滯銷。如今,建成了一批中藥材現代倉儲項目,全市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達到90萬噸。
同時,定西已建成6個中藥材專業市場和15個藥材主產區產地農貿市場,全市年交易中藥材80萬噸。不僅如此,定西利用“互聯網+中藥材”等現代化營銷手段,建立了5個電子商務平臺,在大型網絡平臺開設網店1200多家,通過網絡外銷各類中藥材產品,價值1億多元。存得住、賣得出,也讓硫磺熏蒸沒了市場。
科技支撐 提高藥材品質
中藥發展必須有科技支撐。近年來,定西市不斷增強科技化支撐,逐漸形成了隴西黃(紅)芪、岷縣當歸、渭源黨參的品牌化效應,吸引了一批國內知名藥企入駐投資,改變著中藥“土”的印象。
“我們這里是甘肅省農科院、甘肅農業大學的實習和科研基地。”渭源縣蓮峰鎮綻坡村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年2月至6月,都會有大學教授和碩士研究生住在村里,搞科研,做實驗,研究中藥材的現代化種植,指導當地老百姓科學種植。目前,像綻坡村這樣的中藥種植村在定西不在少數,定西市與國內3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組建成立了45個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80余項企業實施科技合作項目,取得了172項科技成果,獲得了97項中醫藥方面的專利授權。
在科技的支撐下,定西中藥材的良種化程度不斷提高。成功選育出當歸、黨參、黃芪、板藍根等中藥材新品種15個,3大中藥材新品種示范種植均占到60%以上。引進和馴化野生中藥材品種120多個,試驗研究了10多個品種的綜合配套技術,建立示范種植基地50個。全市中藥材加工企業發展到210家,年加工中藥材30萬噸,有67家企業的生產線通過認證。全市規模以上中藥企業達到34家,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