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媒體報道的廣東清遠雞已經形成集種質繁育、飼料生產、養殖管理、禽病監控、食品加工、產品營銷、電子商務于一體的產業鏈,年出欄量達到6000 萬只以上,成為了清遠農業的一塊“金字招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擁有了品牌,就相當于擁有了市場。
然而,由于我國的品牌意識不足,在歷史上稱得上畜牧品牌的寥寥無幾。在目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理應打破傳統思維,不能滿足于現狀而沾沾自喜,必須借鑒品牌意識,創建一種新的畜牧業文化的輸出模式,不斷提升畜牧業的經營水平,使之走在世界前列。
品牌意識源于一種企業文化,是一種企業精神的體現,是企業發展的一個成功標志,作為一種商業性質和市場行為已被人們廣泛運用和推廣,而且成效顯著。無論是養雞、養鴨、養豬、養狗,都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并養成一種習慣。
換句話說,品牌意識是畜牧業經營中的關鍵課題,畜牧業秉持怎樣的發展方向,具備多深厚的發展基礎,近則關乎畜牧業的大政方針,遠則關乎畜牧業的生死存亡。現代市場的競爭,既是企業產品及其服務質量的競爭,也是一種文化輸出模式的競爭。品牌體現著一種美,一種潛在的競爭力,一種文化的素質、信譽和形象,代表著文化實力,已成為畜牧業重要的無形資產。
品牌意識是一個衡量畜牧業綜合能力的“軟指標”。品牌意識之所以“軟”,就是因為它發揮的作用不能立竿見影,也不那么直接。如果沒有品牌意識,畜牧業也不會馬上破產;倘若有品牌意識,也不可能一夜之間“暴富”。相比于經濟政策命令,品牌意識發揮的影響確實比較緩慢,但影響更為深遠。
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究竟怎樣做才能讓畜牧業擁有核心競爭力?畜牧產品要想在市場中產生與之相適應的經濟效益,就應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品牌產業,用質量和品牌獲得消費者長久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