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豬價基本趨穩。在消費淡季,一切都看似風平浪靜,然而,豬價潛在的影響因素卻暗潮涌動。
京東預計3年從美國進口133億元生鮮和農產品
據21世紀經濟報報道,11月8日當天,京東宣布未來三年將擴大從美國采購生鮮農產品規模,金額或將達20億美元。并先后與全球最大的生豬養殖商和豬肉加工商史密斯菲爾德簽署價值10億美元的采購協議,與美國蒙大拿州家畜飼養者協會及克羅斯福爾牧場簽訂價值2億美元的牛肉產品采購協議。
事實上,京東大舉進口生鮮并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今年7月份,京東就與日本最大的物流企業之一雅瑪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大舉進口生鮮的可行性打下基礎。
之后,在紐約時間10月24日上午,京東生鮮與河南雙匯、美國最大的豬肉制品公司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在紐約舉行了戰略簽約儀式。京東生鮮成為史密斯菲爾德生肉類產品在中國的線上唯一銷售渠道。11月8日正式簽署采購協議。
京東生鮮堪稱國內生鮮電商第一品牌。據報道, 9月26日的生鮮全類目超級品牌日,京東生鮮僅僅自營部分就賣出了超過100萬件的生鮮產品,創下了生鮮電商行業單日成交額的新紀錄。
進口肉和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正活躍
除了京東和美國的這一檔交易以外,還有更多關于進口肉的消息在盛傳。近期,我國取消了今年7月份以來對澳洲6家肉類企業的進口禁令,這6家企業的出口量占了澳洲牛肉出口總量的30%。
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的《畜禽全球市場與貿易》報告顯示,中國仍將是全球第一大豬肉進口國。
進口肉活躍,相關口岸也積極協助。近期湖北武漢、江蘇無錫、湖南長沙、甘肅蘭州等多個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陸續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現場驗收和開通運營,這大大提高了肉類進口查驗能力,為未來大量進口時提供了可行條件。這也預示著,未來肉類進口量仍將繼續增加。
進口肉,真如想象中的那么壞嗎?
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豬肉進口量為8.7萬噸,比8月份多了3446噸,環比漲幅達4.1%。也就是說,進口肉的量重又增加了。那么,大量的進口肉會對國內養殖業產生什么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是豬價。眾所周知,進口肉的一大功能是平抑國內生豬價格過快上漲。在經歷了過去一輪堪稱史無前例的豬價高峰之后,決策層或意識到進口肉對國內市場健康平穩、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去年,豬價高企,豬肉進口量也持續創下新高,在豬價高峰的月份,進口量幾度接近20萬噸。那一輪周期過后,國內開始積極為未來做鋪墊,特別是新開通大量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以備在需要的時候,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提高進口量。
長遠來看,保護的是養殖戶,以及整個養殖行業。國內養殖戶或許認為大量進口會對其生產利益產生消極影響,這也有一定道理。但從長遠來看,進口肉其實是好東西,從過去一輪過山車一般的豬周期可以看出。過去幾年國內產能銳減,并不只是環保因素的作用,還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是豬周期。
2013-2014年那一波低迷行情造成大量養殖戶資金鏈斷裂,從而不得不退出行業,留下有實力的人。到了2015-2016年那一波好行情,讓留下的有實力的養殖戶如虎添翼,擴張更加迅猛,迅速蠶食之前退出留下的份額,強者更強。
據農業部預測,到2020年國內肉類食品(包括牛肉、羊肉以及其他肉類食品)的消費量是1億噸,那么需要出欄約7.94億頭生豬才能滿足消費需要。而2016年我國生豬出欄量為6.85億頭,也就是說,國內生豬供應仍存在巨大缺口。僅按價值規律來看,未來豬價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仍存在,仍有大量養殖戶將承受不住而要退出行業。
按照這個邏輯,未來養豬業將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普通養殖戶的生存空間將被壓榨,這不管是對養殖戶還是對行業都不是一個好的局面。
而通過進口肉等手段,平抑豬周期,減少豬價大幅波動,讓市場平穩發展,也是對養殖戶的一種保護,對行業的一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