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畜產品是人們重要的食物來源。我國每天要消耗2.3億公斤肉、8000萬公斤禽蛋、1億公斤牛奶。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主攻方向。
一、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需多措并舉協同發力
畜產品安全覆蓋產地環境、動物養殖、產品加工、運輸流通等全過程,涉及到飼料種植、動物生長、疫病防控等全系統,輻射到生產者、加工商、經銷商、消費者等全主體,對畜牧業供給結構提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需求。
(一)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需要資源環境的優化配置
質量安全與自然環境具有強烈的公共物品屬性,而畜產品與資源具有強烈的私人物品屬性。因此,要協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統籌畜產品供給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優化畜產品結構,促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有效銜接、良性互動和協同配套。一是,要根據環境容量調整區域養殖布局,優化畜禽養殖結構,科學界定養殖上限,提升環境的自凈化能力。二是,要做好糞污治理,確保環境友好。我全國每年產生畜禽糞污38億噸, 2016年我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只有60%,仍是農業面源污染最大來源,占到農業面源污染COD總量的90%以上。如果處理不當,對人畜都將產生巨大危害。三是,要盡快啟動實施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推進三元結構種植與畜禽品種養殖相適應的農牧產業體系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
(二)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需要標準養殖的積累沉淀
“好”的畜產品,是“養”出來的,要通過標準化養殖,做好“養”這篇大文章。首先,完善的標準是標準化生產的先決條件。目前,我國初步建立了畜牧業標準體系,但標準缺失老化滯后、標準體系不夠合理的問題依然非常嚴重。其次,規模化經營是標準化生產的內在要求。我國2016年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56%以上,但散養仍然占很大比重,標準化生產的基礎尚不牢固。再次,示范場創建是標準化生產的最佳路徑。“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是展示畜牧業先進生產力的窗口,是深入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的載體,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科技應用的集中體現。最后,新型經營主體是標準化生產的重要載體。家庭牧場、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是規模化生產主體,是實施標準化生產的中堅力量。當前,要特別注重以畜牧業國家級龍頭企業帶動畜牧業的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
(三)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需要產業融合的快速發展
畜產品質量安全與否,是多個產業行業、多個市場主體、多個利益機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必須延伸畜牧業產業鏈、打造畜產品供應鏈、拓展畜牧業價值鏈。目前,我國養殖業的“小單元”、加工業的“大規模”、運銷業的“碎片化”,導致了產業人為分割和鏈條過短,產業繁雜、人員繁雜,沒有真正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需要延伸產業鏈以期保障畜產品相關各產業的質量安全。同時,我國畜產品嚴格意義上的供應鏈還沒有真正形成,消費終端之前的行為主體相互獨立,物質流機械對接、利益彼此分割,沒有實現一體化、鏈條化,要將飼料獸藥供應商、養殖企業、加工企業、銷售商、消費者等所有活動主體形成一個整體的、無縫連接的功能網鏈結構,需要打造供應鏈以期保障畜產品供應方的質量安全。此外,我國畜產品價值鏈上各活動主體之間沒有形成相互關聯的利益紐帶和合作共贏的盈利模式,難以共享價值鏈帶來的成果和收益,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各自環節質量安全事件也頻發,需要拓展價值鏈以期保障畜產品各環節的質量安全。
(四)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引領
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管理科學等日新月異地飛速發展,為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新技術、新機遇和新途徑。一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二是應用基因測序、胚胎工程、DNA標記輔助、DNA診斷、克隆重組、ELISA、RAPD、基因芯片、生物飼料、微生物發酵等生物技術,開展疫病防治、飼草料開發、糞污處理、無害化處理等領域的基礎創新研究,確保投入品安全;三是需要創新管理科學理論,構建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理論方法體系,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保障食品安全;四是需要集成創新技術提質增效,采用“良種+良法”“高新+傳統”技術集成的方式,確保畜產品質量的有效供給和穩步提升。
二、當前畜產品質量安全影響因素的風險分析
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要素眾多,從成分上可分為生物風險、化學風險、物理風險;從來源上可分為固有風險、人為風險、道德風險;從原因上可分為天然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從環節上可分為生產風險、加工風險、疫病風險、儲運風險等;從時間上可分為原始風險、繼發風險。清醒認識這些風險因素的產生根源、發生條件、形成機理、事件損失,對于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一)動物疫病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人畜共患疫病通過人體與動物接觸或食用感染疫病病原體的畜產品,而導致人類發病。近年來,我國動物疫病流行狀況更加復雜,病種多、病源雜、流行廣。數據顯示,70%的動物疫病可以傳染給人類,75%的人類新發傳染病來源于動物或動物源性食品。
(二)飼料獸藥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當前,用藥劑量不合理、不按療程用藥、不能對癥用藥,尤其是抗生素藥物濫用等問題,導致了動物機體產生耐藥性和體內藥物高殘留,直接威脅畜產品質量安全。
(三)加工污染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我國畜產品的加工在整個農產品加工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7.8萬家,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例達到2.2∶1。不規范的加工過程增加了安全的風險和隱患,包括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有毒物質,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微生物的二次污染等問題。
(四)儲藏運輸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畜產品屬于鮮活農產品范疇,在儲藏運輸過程中極易產生腐敗變質現象,保鮮難度極大。一般來講,畜產品儲藏運輸具有嚴格的溫度、濕度、時間、工藝、包裝、衛生等條件限制,最佳保鮮條件控制難度大、耗費成本高。儲藏運輸過程中一旦人為操作不當或環境條件惡化,無法滿足保鮮條件,容易造成再次污染。
(五)法制道德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畜產品質量安全既需要法律的保障,也需要道德的支撐。社會轉型、經濟轉軌對人們思想意識產生了極大沖擊。回顧已發生的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逐利心切、違法犯罪成本較小、社會公德譴責微弱等因素,助長了安全事件發生概率。
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上述風險因素,具有客觀性、可變性、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從風險管理理論來看,各種風險因素往往通過加和作用、非加和作用,形成交叉疊加、互動放大,甚至產生蝴蝶效應,這就進一步導致了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加劇、隱患增加。
三、確保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的行動策略
直面畜產品質量安全眾多風險因素,回望人民群眾對質量安全的熱切期盼,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任重道遠、永遠在路上。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積極實施綠色科技、品牌戰略、健康養殖、疫病凈化行動計劃,確保畜產品供給側質量安全,“讓人民群眾吃的安全放心”。
(一)實施綠色科技行動計劃,提升質量安全保障的科技含量
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的行動計劃,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我們要審時度勢,實施綠色科技創新行動。一是加強綠色科技基礎研究。瞄準世界前沿,大力開展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的基礎創新研究,培育畜禽、草料優良品種,研發新型生物獸藥、無抗飼料,選育糞污降解、飼料發酵等微生物新品種,增加綠色生物技術投入,降低疫病及殘留的風險。二是加強綠色科技應用研究。緊緊圍繞需求導向,開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畜牧業中的應用研究,研發物聯牧場、智慧牧場技術體系,開展全程溯源、冷鏈儲運、產品加工等過程的標準化、精準化、智能化、低成本化技術集成及應用創新研究,提升綠色養殖、智慧控制水平。三是加強綠色科技推廣研究。要凝練技術綜合應用、風險綜合防控的機制模式,構筑畜牧業提質增效技術體系,要做好示范帶動、技術推廣工作,增加輻射能力,提升畜牧科技普及應用水平。
(二)實施名牌戰略行動計劃,提升質量安全保障的品牌意識
質量安全是名牌戰略的內在規定性和本質要求,也是畜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技術底線、道德底線和法治底線。一是繼續加強“三品一標”的認證工作。至2015年,我國“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10.7萬個,為推進畜產品名牌建設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依托。“三品一標”產品是質量的象征、品質的標志、信譽的保障,要建立健全“三品一標”準入機制、標準體系、退出機制以及風險防范機制,要擴大認證數量、確保認證質量,樹立更多的標桿形象。二是著力發揮企業品牌創建的主體作用。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也是名牌創建的主體。名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腳踏實地的“工匠精神”和“十年磨一劍”的堅強意志,才能形成“百年老店”。小品牌爭取做成大品牌,地方品牌爭取做成特色品牌,區域品牌爭取做成全國品牌,品牌產品爭取做成名牌產品。三是積極營造品牌建設的社會氛圍。要著力加強品牌建設的扶持力度,在工商、稅收、質檢等方面予以優惠;要鼓勵我國畜產品名牌“走出去”,形成世界知名品牌;要運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媒介,加大宣傳力度,“酒香”也要飄出“深巷子”,營造樹品牌、建名牌、推名牌的輿論氛圍。
(三)實施標準養加行動計劃,提升質量安全保障的規范程度
標準化養殖與加工是實現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保障。一是加快推動畜禽養殖標準化。至2015年底共創建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3178個、省級示范場近1萬個,為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做出了貢獻。今后一個時期,要緊緊抓住“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的“牛鼻子”,部省聯動,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把示范創建活動做大、做強、做扎實。二是積極引導健康養殖發展。健康養殖是當前“轉方式”的重要內容。要根據畜禽生物學特性,運用生態學、營養學原理,開展清潔生產,糞污處理及時得當,保障動物福利,最大限度地減少疾病的發生。要建立健全健康養殖扶持政策,加強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做好健康養殖示范應用,提升健康養殖產品效益。三是大力促進屠宰儲運標準化。在優化屠宰企業布局、推進就近屠宰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健全不同畜禽品種及其產品的屠宰加工標準體系,規范屠宰加工的方式方法和操作規程。加強畜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建立針對不同畜產品種類的“冷鏈配送”技術規范和經營模式。
(四)實施疫病凈化行動計劃,提升質量安全保障的生物防護
做好動物疫病凈化工作,能夠有效消滅傳染源、阻止傳播途徑,從而降低污染畜產品甚至感染人體的風險。一是研發動物疫病凈化技術體系。根據特定病種的生物學特點和流行病學規律,從系統工程理論出發,按照分門別類、突出重點的原則,創新集成防疫、診療、檢疫、監督、無害化處理以及養殖、育種、管理等相關技術,形成動物疫病凈化的技術體系和應用模式。二是明晰動物疫病凈化主攻策略。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采取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的動物疫病防治策略,有計劃地控制、凈化和消滅嚴重危害畜牧業生產和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動物疫病。重點加強垂直凈化主攻方向,開展種畜禽場疫病凈化計劃,實現從核心群到繁殖群再到生產群的無疫;著重突破水平凈化主攻方向,采用區域化管理,實現特定區域或場所特定病原的消滅和清除。三是創新動物疫病凈化實施工作。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探索不同的凈化模式,有計劃地控制凈化重點病種,推行無特定病原場(群)和生物安全隔離區評估認證策略,開展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區)創建工作,鼓勵有條件有意愿的規模企業,創建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建立無疫企業認證制度;鼓勵有積極性有主動性的地方政府,創建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區,建立完善疫情區域化管理制度。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李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