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傳染病。在2003年公布的《一、 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中,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1]。牛、羊、豬、鹿等多種動物對其易感。人感染后嚴重影響生殖健康和生活質量,甚至 喪失勞動能力 [2],因此該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近年來,畜間及人間布病有回升趨勢。為了解當前山東省奶牛場的布病流行情況,從 4 個地區的 6 個規模化奶牛場,采集 1 736 份成母牛血清,采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PT)、試管凝集 試驗(SAT)、間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進行檢測,為布病防控提供基礎數據。
1、檢測材料
1.1 血清來源及背景
待檢血清從山東省 4 個地區 6 個規模化奶牛場的成母牛群中采集,其中 5 個牛場的成母牛均免疫過布魯氏菌 A19 疫苗(表 1)。
1.2檢測試劑
布病虎紅平板凝集試驗抗原、試管凝集試驗抗原、試管凝集試驗陰陽性血清均購自中國疾病預 防控制中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使用 IDEXX 牛布魯氏菌抗體檢測試劑盒。
2、檢測方法
布病抗體檢測(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按照國家標準(GB/T18646—2002)操作 [3];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按照 ELISA 試劑盒說 明書操作。
3、檢測結果 對 1 736 份血清進行布病抗體檢測。結果顯示: 奶牛群的布病抗體總陽性率為 11.12%;各奶牛場的 檢出陽性率差異較大,其中青島奶牛場檢出的陽性 率最高。3 種檢測方法中,RBPT 檢出的陽性最多, 陽性檢出率為 12.73%;ELISA 次之,陽性檢出率為 11.75%;SAT最少,陽性檢出率為11.12%(表2、表3)。
4、分析與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山東省 6 個奶牛場的布病抗體總陽性率為 11.12%。這與 2014 年岳瑞超等 [1] 從山東省濟南市、青島市兩處奶牛場的抽樣檢測結 果(10.05%)相比偏高。原因可能是山東省屬于國布病管理的一類地區,對奶畜原則上不免疫,而 調查的這 6 家奶牛場中有 5 家進行過免疫,導致抗體陽性率偏高。
近年來,我國奶牛交易量逐漸增加,布病陽 性率呈上升趨勢。2009—2011 年周繼章等 [4] 調查 全國部分省(區)動物布病流行情況,發現奶牛布 病陽性率為 7.5%;2011—2013 年王基隆等 [5] 調查布病的總陽性率為 18.58%;2014 年韋明等 [6] 調查 布病的總陽性率為 22.51%。以上數據說明,全國 部分省(區)的布病發病率在逐年上升,流行情況比較嚴重。若在奶牛交易過程中未進行嚴格檢疫,再加上消毒不嚴,感染牛很容易將細菌帶入牛場, 由此加大了布病感染與傳播的風險。雖然未實施免疫奶牛場的布病抗體為陰性,但鑒于國內布病的疫情形勢以及奶牛流通的加快,山東省的布病防控壓力在逐步加大。
本次檢測結果顯示,山東省不同地區奶牛場 之間的布病抗體陽性率差異較大。這可能與疫苗免疫時間的長短有關。理論上講,A19 疫苗免疫 6 個月后,大部分奶牛血清中的布病抗體效價應由 陽性變為陰性,個別奶牛由于個體差異可能不產生抗體或者抗體陽性持續數間長,甚至長達 2 年。青島奶牛場僅免疫 2 個月,因此抗體陽性率高; 泰安 1 場和 3 場分別已免疫 6 個月或 7 個月,抗體水平下降,但陽性率仍受疫苗產生的抗體干擾;雖然菏澤奶牛場和棗莊奶牛場已分別免疫 1 年和 2 年,理論上疫苗產生的抗體效價應該轉陰,但由于個體差異,個別奶牛抗體效價仍是陽性。
目前,我國官方規定的布病檢測方法為,先通過 RBPT 篩查,再以 SAT 對陽性樣品進行確認。RBPT操作簡單、價格低廉、敏感性高,但特異性低,適合用于樣品初篩。雖然目前的血清學檢測方法較多,但沒有任何一種血清學方法適合于所有個體或 群體的流行病學調查。特別是在對個體進行篩查時,所有的方法都有局限性。血清學檢測方法的敏感性 和特異性會因檢測樣本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7],因此 3 種方法聯合應用,能有效降低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的概率。上述檢測方法均無法區分免疫和感染, 因此免疫給布病的檢測凈化帶來了極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