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隴西縣出產的中藥材包裝袋上有了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產品的檢測結果、檢測單位、檢測人及企業生產者等詳細信息便會呈現出來,使消費者對中藥材品質了然于胸。這是隴西縣推動中醫藥產業提質升級的縮影。
近年來,隴西縣搶抓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和我省全力加快隴藥產業發展帶來的政策機遇,緊緊圍繞打造“中國藥都”和創建“綠色道地”藥材品牌的目標,立足資源優勢,狠抓基地建設、龍頭培育、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和倉儲物流等重點工作,全縣中醫藥產業初步形成了種植標準化、加工精深化、倉儲規模化、市場專業化、產品品牌化的發展格局,產業效益日益凸顯。
如今在隴西,中醫藥產業正在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區域首位產業,對全縣財政和農民的收入貢獻率接近三分之一,中醫藥產業增加值占到了全縣工業增加值的“半壁江山”。
建基地、提品質,推廣標準化種植
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稟賦,隴西中藥材無論在品種上,還是在種植面積和產量上,都形成了明顯優勢。全國統一普查的363個中藥材主要品種中,隴西有96種;常用的130多個中藥材品種中,隴西有93種。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左右,占總耕地面積的21.1%,居全國縣區首位。
為了切實保護好“綠色道地”品牌,隴西縣堅持把標準化種植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突出“有機、綠色、道地”特色,積極推進中藥材良種化、藥源基地標準化、土壤有機化、產地初加工標準化等工作。依托甘肅省現代農業示范園——中國藥都·隴西藥圃園,積極開展新品種引進示范、提純復壯和野生品種馴化、種子種苗繁育、種質資源庫建設、標準化種植試驗、中藥材品種選育、中藥材標本制作等工作,先后制定了黃芪、黃芩、黨參、甘草等11個標準化種子、種苗培育和栽培技術操作規程,并通過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評審,頒布為甘肅省中藥材地方標準,為推進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和科學指導。
同時,隴西縣采取“公司牽頭建基地、協會搭橋連農戶、技術部門搞指導、鄉鎮配合抓面積、縣里適當拿補助”的運作模式,每年籌措專項扶持資金400多萬元,對標準化種植基地及核心育苗區每畝補貼200元—500元,鼓勵制藥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和“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建立標準化藥源基地,并通過對比算賬、典型帶動等方式,大力引導廣大藥農推廣應用無公害種植、秸稈生物反應堆等技術,降低農藥和重金屬殘留。
截至目前,隴西縣已建立標準化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5.5萬畝、標準化種植基地19萬畝,從源頭上保證了中藥材道地品質,被工信部確定為“國家級中醫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
建園區、搭平臺,推進精深加工
為提高產業附加值,提升產業效益,隴西縣堅持推進中藥材精深加工。
從2008年開始,隴西縣圍繞打造“中國藥都”的戰略布局和發展目標,樹立“園區是平臺、項目是載體”的理念,按照“園區承載、龍頭帶動、技術支撐”的工作思路和“一主兩副”的總體布局,在甘肅隴西經濟開發區內規劃建設了占地面積9平方公里的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一主”即鞏昌中醫藥精深加工區,規劃占地面積5.2平方公里,主要以中藥材加工為主,分為飲片提取區、綜合制藥區和配套服務區三大片區。“兩副”即文峰分園區和首陽分園區,文峰分園區規劃占地面積2.4平方公里,主要以中醫藥批發市場、倉儲物流為主;首陽分園區規劃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分別規劃建設地產藥材交易市場和飲片加工園區,主要進行道地藥材交易及初加工。同時,根據我省關于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指導意見,隴西縣還以中醫藥產業為核心,計劃將首陽鎮打造成具有明確產業定位和獨特功能的中藥材小鎮,形成具有產業、旅游等功能的綜合性發展平臺。
目前,隴西經濟開發區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30億元,完成基礎設施投資近10億元,全面完成了園區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引進知名中醫藥加工企業27家。2016年,園區實現產值20億元,上繳稅金2億元。
在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的聚集輻射帶動下,隴西縣較大規模的中藥材加工企業達到52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0家、通過GMP認證的企業28家、個體加工戶3800戶,年加工轉化各類中藥材30萬噸,銷售額近百億元,安排5000多人就業。全縣中醫藥加工基本實現了由初級切片向飲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藥制造、保健品開發全產業鏈的拓展延伸。
抓項目、促升級,擴大倉儲規模
近年來,隴西縣按照“盤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采取新建和改造“兩手抓”的辦法,實現了倉儲環節的規模擴大和倉儲質量的有效提升。
為盤活存量,隴西縣積極扶持現有的倉儲企業對傳統倉儲庫進行改造擴容,廣泛采用輻照滅菌、低溫干燥、紅外線干燥等儲存技術,積極推廣應用低溫充氮技術,切實保障中藥材儲存環節質量安全。2014年8月,投資隴西的惠森藥業集團與國家標準化研究院合作,制定并發布了中藥材倉儲企業倉儲標準,對全國中藥材倉儲業規范化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為提升增量,縣里大力鼓勵企業投資發展倉儲業。其中,中天物流公司投資1.5億元,建成了占地面積150畝的甘肅隴西中藥材物流園,新增倉儲能力5萬噸。廣東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的康美甘肅西部中藥城現代倉儲物流及中成藥、保健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投資3.6億元,建成4萬平方米標準化倉庫和5.5萬平方米的商鋪;二期工程已于今年4月份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全面完工。這一項目建成以后,可容納中藥材企業和個體戶上千戶,年靜態倉儲能力50萬噸,實現銷售200億元,安排就業2000人,上繳稅金2億元,全縣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較現有能力翻一番。
目前,隴西縣千噸以上倉儲物流企業達到34家,靜態倉儲能力80萬噸,年周轉量達100萬噸。
抓宣傳、創名牌,實施品牌化經營
近年來,為了將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隴西縣積極開展宣傳推介,通過實施品牌戰略,推動隴西中藥材在品質上創名牌、在市場上闖名牌。
從2008年開始,隴西縣連續舉辦7屆中國·隴西中醫藥博覽會。2015年,又成功舉行了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隴西論壇“一帶一路”駐華使節中醫藥行——首站·走進隴西活動,加強中醫藥國際合作,加快中醫藥文化傳播,推動當地中醫藥產業“走出去”創品牌。同時,隴西縣還堅持向科研要品牌。落地隴西的藥企中,中天藥業組建成立了“隴藥工程研究中心”;奇正藥業擁有高效液相色譜儀、紫外分光光度儀等大型高端檢驗檢測設備16臺套,可開展中藥材含量測定等8項檢驗檢測。此外,隴西縣與甘肅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達成三方戰略合作協議,組建成立了甘肅隴西中醫藥產業研究院、甘肅隴藥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中藥材檢測中心和中藥材種子種苗檢測中心“一院三中心”,圍繞中藥材標準種植、科技成果轉化、質量檢測、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促進中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經過努力,隴西先后被中國農學會命名為“中國黃芪之鄉”,“隴西黃芪”“隴西白條黨參”獲得原產地標記注冊認證,“華夏藥都”“天下藥倉”兩大類19個類別的產品和服務商標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審查注冊。2016年,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命名甘肅省隴西縣為“全國中藥材(黃芪、黨參)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使隴西成為西北五省(區)首個全國“中醫藥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隴西白條黨參”“隴西黃芪”被農業部認定為“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隴西黃芪”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申報注冊“惠森”“中天泰科”“隴山渭水”“隴元貴寶”等中藥飲片、藥茶、藥膳等產品商標30多個。
截至目前,隴西縣有各類中藥材交易市場23處,中藥材電子商務交易平臺2個、專業信息服務網站13個、電子商務應用企業26家,各類個體網店411家,發展貨運信息中介組織58家、運輸專線30多條;中藥材經營企業590多家,本地營銷人員達3萬多人,常駐外地客商2000多人。經過多年發展,隴西已成為全國第二大藥材市場,年交易量100萬噸,在全國市場上的占有份額達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