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已成為政府在秋冬時期的棘手問題,本月初雙北市屠宰場都發現雞只染病,緊急銷毀屠體,而近來中部地區更屢傳有人惡意棄置病死雞,令人憂心是疫情將爆發的前兆。農民認為,與其砸大錢補償撲殺,不如補助農民做好禽場圍網改善飼養環境。學者則認為,應加強主動監測,及早找出染病禽場,避免疫情擴散。
本月初臺北市、新北市各有一處屠宰場的屠檢獸醫發現場帶屠宰的紅羽土雞出現腳部出血潮紅等異狀,疑似感染禽流感,后經檢驗證實,感染該批禽只感染H5N8高病原性禽流,屠宰的64件屠體都已銷毀,未流入市面。另一方面,近期云林、彰化都發現病死雞遭不肖人士惡意棄置的情形,可見隨著時節已漸漸進入秋天,禽流感疫情已漸漸浮出水面。
感染禽流感的家禽須撲殺,但會給予雞農補償費用,根據防檢局統計,前年撲殺補償約15億1000萬,去年為4500萬,今年至5月底則為1億9100萬,近3年共17億4600萬,平均每年要花上5.82億元補償雞農。
養鴨協會理事長陳自成表示,若以飼有3000只鴨的養鴨場來看,不論蛋鴨或肉鴨,做好一場的圍網工程,連工帶料其實幾萬元就能達成了,撲殺補償的費用也能用來補助農民建立圍網,把禽場生物防治做好,徹底阻絕家禽和候鳥之間的接觸,是更有效的方向,如此一來,就算不能根除禽流感,相信發病機率也能大幅降低。
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表示,一到了秋冬就是禽流感的好發期,要加強防疫還是得仰賴政府加強監控,以及農民自主回報場內疫情。今年初首例H5N6確診,就是監測人員發現花蓮路邊有一只死亡小鴨,驗出感染后,馬上加緊防疫,最后幾乎把H5N6消滅,這就顯示出防疫人員主動監測的重要,不過防疫人員訪視禽場相當費功夫,此時禽農是否能主動通報,將決定防疫成敗。
賴秀穗指出,場內禽只只要有一點不正常,禽農一定最早發現,如果能及時對外通報,讓防疫人員介入撲滅場內禽只,就能避免疫情擴大,不會影響到周遭其他禽場,但如果禽農只到禽只染病又不通報,甚至為了減少損失,把禽只偷偷送出去場銷售,將導致疫情的傳播,也是沒有公德心的行為。
賴秀穗指出,禽舍若能都做到密閉式或半開放式,就可以阻斷場內禽只與候鳥、野鳥接觸,是最好的防疫策略,只不過改造禽場的費用可能不低,政府可以考慮適當給予禽農補助,甚至可以加強研究如何改善禽場環境,才是比較實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