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季的臨近,對于家禽行業來說,又是一個煎熬的日子,只要一報道禽流感新聞,家禽企業就得神經緊張起來,擔心自己的家禽銷量不好,其實我們并不怕禽流感,怕的是“人心”。“人心”會把禽流感問題直接給家禽扣上帽子!不能吃雞,不能看到雞,不能跟養雞的人接觸......以雞、鴨為代表的家禽消費受到很大打擊。
國人為何總是談“雞”色變?
談雞色變并不能把責任民眾,歸根結底還是禽流感的“禽”字帶來的,其實禽流感來源是野生禽類,而野生禽類和家禽都屬于禽類,所以官方和民間把所有的禽類都包括在內統稱禽流感。
禽流感并非“雞流感”
禽其實是鳥類的統稱,但一說禽流感,消費者馬上想到就是雞,這是個誤區,名稱上也有些片面,應該做好科普工作。“家禽主要是指雞、鴨、鵝、鵪鶉等,鴿子一般算特種養殖禽類。但禽一般泛指所有鳥類,這兩者并不能直接等同。”
此前有專家曾建議將禽流感更名,因為對此種流感的科學認識還存在不確定因素,而對家禽產業影響卻巨大,對農民不公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官方網站指出的定義,甲型流感(H7N9)病毒中的H7病毒通常是一組在鳥類中傳播的流感病毒。禽流感是鳥類病毒性傳染病(特別是鴨子和鵝等野生水禽),通常導致無明顯體征的疾病。禽流感病毒可以通過家禽傳播并導致嚴重的大規模疾病疫情。也有報告稱,某些禽流感病毒跨越物種界限傳播,并導致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患病或亞臨床感染。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梁萬年指出,根據目前調查研究結果,專家研判認為,引起此次疫情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個重配的新病毒,屬禽源性。目前病例處于散發狀態,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當前,由于對此疾病病原學特點和流行特征的認識有限,疫情防控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
每年包括白羽和黃羽肉雞在內的出欄總量達到90億只,已成為拉動就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地區經濟增長的產業鏈。而現在受到禽流感的影響可謂“前所未有”,直接受到了消費人群拒絕。“人的生命絕對高于行業損失,但是怎么減小公眾的誤區值得大家進一步思考。”
豬流感改名案例
2009年,為避免在全球養殖業、居民飲食中引起混亂,世衛組織曾將“豬流感”更名為“A(H1N1)”型流感,中國也將原“人感染豬流感”改稱“甲型H1N1”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