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天天盼著村里的鑫廣安豬場被搬走,沒想到,現在日常生活卻離不開它了。”說這話的時候,湖南省長沙縣路口鎮上杉市村的彭樹祥正擰開燃氣灶的開關。不到5分鐘,他端出幾杯熱氣騰騰的茶,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泡茶的開水就是用養殖場提供的沼氣燒的。
“老百姓的眼睛就是監視器。”在一旁的湖南省鑫廣安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運秋坦言,多年來,村民因養殖排污對公司多有怨言,公司大門經常被村民鎖住,最多的一次共鎖了10把大鎖。
如今,老百姓的“心鎖”已經打開,怒氣也變成了盛贊。而這把開鎖的“鑰匙”,就是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經過多次整改,鑫廣安公司成為湖南省豬場污染治理及環境服務業示范項目,養殖糞污經處理后變成了寶貝——村民地中的有機肥,家中的沼氣。
“沒有綠水青山,就沒有金山銀山。”湖南省副省長隋忠誠認為,湖南要在解決養殖污染問題的過程中,找到市場的需求點、對接農民群眾的利益點,找出保供給和保環境的結合點,不僅要守住生態,還要創造新的生產力。
保供給與保環境相結合——進退有度,畜禽禁養絕不一刀切
湖南是農業大省,也是養殖業大省,生豬人均出欄量,豬肉、牛肉出口量均位居全國第一,家禽、牛羊出欄量居全國前列,養殖業產值占據湖南農業總產值的半壁河山。
然而,由于不少規模養殖場密集分布在大江大湖及支流沿岸,糞污也“零距離”排放至河道。高密度的生豬養殖、低層次的糞污處理,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沉疴”須下猛藥,但也要講究良方,不能一退了之,一刀切除。在進與退的盤算中,在加和減的抉擇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堅持把“綠色生態”作為衡量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指標,堅持保供給與保生態相統一,優化養殖區域布局,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走符合湖南省情的綠色發展之路。
2014年,湖南實施湘江流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2015年,湘江干流禁養區內的規模畜禽養殖場全部搬遷或關閉;2016年,開展了包括“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專項整治”的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大專項行動。
在持續治污的攻堅戰下,畜禽養殖布局得以調整:規模養殖由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的長株潭地區、洞庭湖區向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湘南湘西等山丘區轉移;畜禽養殖與環境容量相匹配,近3年禁養區共退出規模養殖場9165個,退養欄舍面積349.57萬平方米。
“退”的同時,著力在“轉”“建”“引”上下功夫:支持禁養區有條件的退養戶易地搬遷,在適養區“重起爐灶”發展生產;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形式,引導農戶發展適度規模的標準化畜禽養殖場和農牧結合的家庭農場;積極引進養殖水平高、效益好、抗風險能力強的國內大型養殖企業。
養殖業與種植業相結合——就地消納,豬場變身生態農莊
荷葉田田,瓜果飄香,置身于長沙縣干杉鎮佳和農牧種養示范基地,就是行走在風景宜人的生態農莊。
按照慣例,存欄1500頭母豬,有100畝地就足夠了,而基地1300頭存欄母豬卻流轉了1700余畝荒山。全年出欄的3萬多頭生豬,分散居住在7個規模養殖場的8個山頭。
在“寸土寸金”的省會長沙周邊,為何讓一頭豬占用如此多的土地?“這不是資源的大浪費,而是環境的大保護。”佳和農牧總經理李朝陽告訴記者。
李朝陽說,過去傳統養殖,一家養兩頭豬,挖一個坑,糞污排進坑中,“水泡糞”發酵后用作種植的肥料,糞污問題也得到解決。可是,上了規模的養殖,簡單處理很難完全消納糞污,不可避免會造成污染。
如何破解?借鑒傳統方式,公司打通了種養循環,養殖所棄變成種植所用,把豬場打造成生態農莊。李朝陽介紹,這種處理方法需要養殖規模適度,并與種植規模匹配。比如說,一個農莊種多少苗木、種多少蔬菜、種多少果樹,就配套養多少豬,達到自求平衡的目的。
養豬不僅沒破壞生態環境,還改善了貧瘠的土壤結構,帶來可觀的種植效益,基地周邊不少農戶主動加入佳和,統一采用“集團+農場+生態小農莊”的合作模式,以代養豬為支撐,再種植經濟價值高的作物,實現了“豬-沼-林(果、蔬、牧草)”收入多元化、風險分散化、環保壓力弱化多贏目的。
政府引導市場需求相結合——以點帶面,綜合利用糞污變能源
8月17日,在全國生豬調出百強縣岳陽縣楓樹灣生態農牧園內,記者看到數輛吸糞運輸車來回奔忙,它們將收集而來的糞污導入原料調配池,又將處理好的沼液輸送給周邊的大型種植基地。
而在距離楓樹灣公司3公里的岳陽縣新墻葡萄專業合作社基地內,農戶只需輕輕一擰開關,就能將配比好的有機肥和沼液通過滴灌、噴灌施入葡萄園中。統一的水肥一體化讓合作社化肥施用量減少了2/3,而葡萄品質得到提升,售價也比普通種植的高出2-3元/斤。
岳陽縣畜牧水產局副局長敖偉介紹,一個點對接一個面,在輻射范圍內,通過社會化服務為不能自行消納糞污的養殖場解決糞污困擾,是岳陽解決養殖污染的主要方式,這樣的服務組織目前全縣共有3家。
楓樹灣公司地處岳陽縣種植和養殖密集帶。以往由于養殖戶處理糞污“各家自掃門前雪”,綜合利用率低,與周邊規模種植基地形成不了供給關系。
市場有需求,政府就有引導。2014年,楓樹灣公司順勢而為,增設了太陽能增溫系統,使糞污處理率、糞尿廢水資源利用率達到100%。2015年,公司爭取了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試點項目”。
如今,基地除了處理公司自有養殖場的糞污外,還統一收集、集中處理周邊鄉鎮52家養殖場的糞污;處理后產生的沼氣提純為生物天然氣,以3元/立方米的價格輸送給天然氣公司。同時,沼渣加工成有機肥,供應市場,沼液則以12元/噸的價格按需配送至種植基地。
“養殖業不是必然帶來污染的。”湖南省畜牧水產局局長袁延文表示,只要實現種養平衡,糞污得到資源化利用,湖南養殖業必將迸發出新的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