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塔前鎮菖上村原先的養豬場如今已改變面貌,有的豬舍已平整,計劃搭建農家小屋,豬場周邊修起了休閑步行慢道,建起了水云村生態養生農莊。
今年2月以來,南平市從“拆、轉、治、清、管、查”六方面綜合發力,整治畜禽養殖污染。今年上半年,全市拆除生豬養殖場11630家,削減生豬379.15萬頭,完成養殖場升級改造800家。僅重點畜禽養殖區延平區就拆除養殖場4362家,存欄生豬由225.9萬頭削減至12.8萬頭,涌現出7個“無豬鎮”、114個“無豬村”。
出臺九條措施,開展就業培訓指導,幫扶退養戶轉產轉業
如何引導養殖戶轉崗就業,既能實現零復養,又能讓退養戶走上綠色致富之路?
南平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集中整治工作伊始,政府就把幫助養殖戶的轉產轉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如延平區委研究出臺了《促進畜禽養殖污染集中整治退養人員轉崗就業的九條措施》,區農業局等部門專業技術人員,赴各鄉鎮對退養戶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進行有針對性就業指導。同時,加強與省農業廳的溝通對接,爭取轉型升級項目和資金,幫扶退養戶轉產轉業。
記者日前走訪南平市部分縣(市、區) 看到,幾個月時間,南平市已有不少生豬養殖退養戶實現華麗轉身。
延平區塔前鎮赤坑農業生態園,是由塔前鎮赤坑6戶生豬養殖退養戶發起組建的。目前已建設連棟溫室大棚200畝,魚塘100畝,以及其他設施。
在延平區塔前鎮西洋村,退養戶康永泰在村子里與朋友辦起了服裝加工廠。康永泰說,退養后許多村民閑在家里沒事干,勞動力十分充足,在鎮村干部的積極幫助下,他和朋友合作辦起了服裝加工廠,產品主要是外貿出口,目前生產經營形勢不錯。服裝加工廠辦起來后,村里許多退養戶都來報名應聘,經過前期培訓,目前有三十幾名退養戶在廠里上班。
“農村人只要勤勞,注重生態,發展綠色種植業都能掙錢”
延平區大橫鎮更古家庭農場是退養戶林財旺在原養豬場的場址上,投入6萬多元辦起的家庭農場。除了離城區近、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外,農場還利用6年前種下的40畝梨樹、梅果樹,及原有的一片20多畝面積的水塘,搞起了垂釣。
邵武市水北鎮楊梅嶺村退養戶陳水旺在鎮領導的引導下,辦起了家庭農場,種起了有機蔬菜,養起了土雞土鴨,開挖了魚塘,吸引了大批游客。水北鎮大漠村的養殖戶張榮輝,也利用拆遷補助款因地制宜建起了農家樂。
有些退養養殖戶在市農業局和水北鎮領導的指導下,走上了特色種養的道路,并很快成為行家里手。水北鎮養殖戶林家雄、程明仕等利用補償款在養豬場原址上種起了食用菌黑木耳;養殖戶陳堅學習了百香果的種植技術后,馬上投資規模種植,目前百香果已豐收在望。
浦城縣富嶺鎮圓盤村生豬退養戶林方友,為配合生豬面源污染整治行動,主動拆除了養豬場。拆掉養豬場后,林方友一家就專心照顧起家里今年種的56畝煙田,僅煙葉收入就達7萬多元。“農村人只要勤勞,注重生態,發展綠色種植業都能掙錢。”林方友說。
光澤縣崇仁鄉崇仁村生豬養殖戶吳春元,今年初主動拆除位于鄉通往高速路口處附近700平方米的養豬場。之后與他人合作成立苗木專業合作社,種植紅花繼木、紅葉石楠等名貴景觀苗木,目前苗木基地面積達300余畝。
“這些只是南平市上千家生豬養殖退養戶轉型的縮影,如今不少生豬養殖退養戶走上了綠色發展之路,小流域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改善,如延平區原有20條劣Ⅴ類水質小流域已消除19條。”南平市環保局局長林水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