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農業生產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產品”的循環經濟轉變,加快促進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近日,農業部印發了《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建設規劃(2017-2020年)》。區學用政策辦公室對《規劃》進行了解讀。
一、基本原則
1.堅持整縣推進
以縣為基本單位,統籌規劃縣域農業突出環境問題治理重點,科學確定治理模式,實現縣域種養業協調發展和農業生態環境整體改善。重點在養殖大縣、產糧大縣推進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縣建設,實現規模化種養加一體化項目以及秸稈、畜禽糞便等種養業廢棄物處理工程,試點探索種養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模式、籌資建設與運營機制,推進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有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2.堅持機制創新
創新市場主體參與建設機制,以市場化運作為主,通過財政補貼、競爭立項等方式,支持具有成熟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主體投入工程建設;創新工程項目運營管理機制,在農牧業副產物轉化增值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的經濟效益,構建企業自主運營、社會監督管理的治理模式,確保工程效益的持續發揮;創新種養業廢棄物轉化產品的利用機制,積極推進標準化分類、規范化轉運、專業化處理,分門別類研究不同廢棄物綜合利用產品的市場化開發政策,促進源頭治理、環境保護與效益提升的有機結合。
3.堅持循環利用
選用生態適用、運行高效、經濟可行的種養業廢棄物處理措施,提升工程處理能力與技術水平。建設秸稈青(黃)貯、炭化還田改土、秸稈加工商品化基質工程,實現秸稈的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利用。建設沼渣沼液還田工程、有機肥深加工工程,實現畜禽糞便的能源化、肥料化利用。
4.堅持種養協調
根據土地承載能力,以縣域為單位進行種養平衡分析,合理確定種植規模和養殖規模,推進適度規模、符合當地生態條件的標準化飼草基地工程建設,彌補養殖飼料不足,并就近就地消納養殖廢棄物,推廣有機肥還田利用,促進農牧循環發展。支持規模化養殖場(區)配套建設畜禽糞便污處理設施,搞好畜禽糞便污綜合利用,在種養密度較高的地區因地制宜建設集中處理中心,探索規模養殖糞污的第三方治理與綜合利用機制,從種植、養殖、加工三個環節建設現代化種養加一體化基地。
二、建設目標
到2020年,建成300個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示范縣,示范縣種養業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實現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畜禽糞便污綜合處理利用率達7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新增畜禽糞便污處理利用能力2600萬噸,廢水處理利用能力3000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能力3600萬噸。探索不同地域、不同體量、不同品種的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典型模式。
三、建設工程總體框架
針對種養結構失衡、廢棄物循環利用不暢等問題,以縣域為單元,在種養平衡分析基礎上,通過“優結構、促利用”的工程化手段,整縣推進種養加一體化,以及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種養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工程生產的有機肥、飼料等產品,鼓勵參與市場大循環,實現工程效益的提升。
優結構:構建種養加一體化基地,以當地主導的養殖業為核心,分別從種植、養殖、加工三個環節進行配套提升,通過推進配套養殖場“三改兩分”工程和標準化屠宰場廢棄物循環利用工程建設,優化養殖環境、促進廢棄物集中高效處理。推進適度規模、符合當地生態條件的標準化飼草基地工程建設,彌補養殖飼料不足,并就近消納養殖廢棄物。
促利用:針對種養大縣秸稈、畜禽糞便污等種養業廢棄物處理利用能力不足,有針對性建設適用工程,確保生態適用、運行高效、經濟可行。
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通過采取適宜區域秸稈種類的能源化、飼料化、基料化等技術途徑,建設秸稈青(黃)貯、秸稈炭化還田改土、秸稈加工商品化基質等工程,構建秸稈收儲運體系,有效解決現有秸稈利用能力不足的問題。
在畜禽糞便綜合利用方面,通過采取肥料化、能源化等技術途徑,建設沼渣沼液還田利用工程,有機肥深加工工程等,實現畜禽糞便污的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四、建設項目及布局
(一)建設項目
1、標準化飼草基地項目
本項目扶持開展飼草種植和青貯飼料專業化生產示范建設,重點支持飼草種植基地的土地平整,灌溉設施,耕作、打草、摟草、捆草、干燥、粉碎等設備購置,以及飼草和秸稈青貯氨化的設施的建設。
2、標準化養殖場三改兩分項目
本項目扶持開展生豬、奶牛等規模化養殖示范建設,重點支持養殖場的三改兩分、糞便經過高溫堆肥無害化處理后生產有機肥,養殖廢水經過氧化塘等處理后作為肥水澆灌農田等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
3、標準化屠宰場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
本項目扶持屠宰企業進行屠宰廢棄物循環利用設施設備改造建設,包括污水糞污收集處理系統、屠宰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及循環利用設備。
4、畜禽糞便循環利用項目
(1)沼渣沼液還田項目
在農戶居住區較近、秸稈資源或畜禽糞便豐富的地區,以自然村、鎮為單元,發展以畜禽糞便、秸稈為原料的沼氣生產,用作農戶生活用能,沼渣沼液還田利用。在遠離居住區、有足夠農田消納沼液且沼氣發電自用或上網的地區,依托大型養殖場,發展以畜禽糞便、秸稈為原料的沼氣發電,養殖場自用或并入電網,固體糞便生產有機肥,沼渣沼液還田利用。
(2)有機肥深加工項目
建設區域糞便收集處理站,收集、貯存和堆肥處理10公里范圍內中小規模養殖場或散養密集區內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稈,堆肥后就地還田利用或作為有機肥產品參與市場大循環。區域糞便收集處理站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養殖場(戶)糞便暫存池、堆肥車間、有機肥倉庫等土建工程以及堆肥攪拌機、粉碎機等設備。
5、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
本項目在秸稈資源豐富和牛羊養殖量較大的糧食主產區,根據種植業、養殖業的現狀和特點,優先滿足大牲畜飼料需要,合理引導炭化還田改土等肥料化利用方式,并推進秸稈的基料化、燃料化利用以及其它綜合利用途徑。
(1)扶持開展秸稈養畜聯戶示范、規模場示范和秸稈飼料專業化生產示范,重點支持建設秸稈青黃貯窖或工業化生產線,購置秸稈處理機械和加工設備,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增強秸稈處理飼用能力,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
(2)秸稈炭化還田改土
重點支持原料棚、炭化車間、炭成型車間等土建工程建設以及連續式炭化爐、進料系統、炭成型生產線等設備的購置。
(3)秸稈基質
重點支持秸稈粉碎車間、堆肥車間、包裝車間等土建工程建設以及裝載機、翻攪機、皮帶輸送機等設備購置。
(4)秸稈燃料
因地制宜推廣“炊事采暖爐+秸稈成型燃料”等燃料模式,以秸稈為主要原料,壓縮成塊狀或顆粒狀燃料,并配備專用生物質節能爐具,供農戶炊事采暖。重點支持秸稈預處理設備、成型設備、配套設備,以及原料場生產車間、成型燃料儲存庫等。
(二)建設布局
綜合考慮各地自然資源條件、種植結構特點以及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的思路,將全國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建設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北方平原區、南方丘陵多雨區和南方平原水網區。在三大區域的種植養殖大縣中(優先考慮既是產糧大縣又是畜牧大縣的縣、養殖規模或種植規模靠前的縣,以及《全國種植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確定的調減籽粒玉米發展飼料生產區域有關縣市、《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確定的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重點區域的縣等),建成300個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縣。
北方平原區
——黃淮海地區
(1)區域范圍。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以及河南5省(市)。
(2)建設模式。重點建設項目包括生豬三改兩分設施和標準化屠宰場廢棄物循環利用,推進養殖加工環節提升改造;種養殖廢棄物循環利用重點建設若干沼渣沼液還田、有機肥深加工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其中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同時推動沼渣沼液還田、有機肥深加工項目建設,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實施青黃貯和炭化還田改土、燃料化利用項目建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緊扣本地實際,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把加快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加強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各地以縣為單位編制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建設規劃,統籌縣域內種養結構優化和種養業廢棄物處理工作,整合各類相關建設資金,發揮資金集聚效應,規范組織工程實施。
(二)保障投入力度
針對不同的建設內容,廣泛采取多種投資方式。對于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利用的項目,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力度。對于有機肥深加工等能夠落實產品出售機制的建設項目,在完善特許經營、政府購買等配套設施基礎上,通過PPP模式吸引社會主體參與建設與運營,優先考慮采用“先建后補”方式。
(三)完善建管機制
一是以縣為單元,科學選配技術模式和建設重點,并向社會公開公示。嚴禁在《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規定的禁養區域實施項目。二是實行市場主體平等參與、縣級統籌申請、省級公開比選立項,成熟一批組織實施一批。三是完善運營管理機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營管理制度,明確管護經費來源,建立網絡監控平臺,保障工程設施持續運行和長久發揮作用。四是積極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全程監管模式。
(四)完善配套政策
秸稈運輸享受綠色通道政策。探索對沼氣、秸稈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支持政策,實現與市場上其他相互替代產品的平等競爭。加大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實施力度,重點對農戶購買和施用有機肥給予補貼。
(五)推進科技支撐
推動農業科技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加大生物燃料科技研發力度,探索生物液體燃料商業化有效途徑;實施生物基材料集群式科技示范工程,提升生物基材料產品在高分子材料市場中的替代料;突破新型飼料、生物肥料和生物基料轉化核心技術,探索多種循環利用技術體系和商業化有效途徑。推動信息技術與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生產過程、生產管理、農產品流通的各環節相互融合,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和物聯網應用示范。積極推廣簡便實用的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