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養雞場存在濫用抗生素的問題,近九成肉雞養殖場中潛藏著多重抗藥性細菌
“催長類抗菌藥的使用會幫助高抗藥性細菌倉庫壯大,這對人類的健康具有潛在的重大危害”
研究發現,印度的養雞場不只在養雞,還在養育一些幾乎能抵御所有抗生素的細菌。
據7月20日發表在《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月刊上的一份研究,對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18座各有約5萬只雞的養雞場的隨機檢查顯示出,三分之二的雞只都感染了能產生一種特殊的酶的細菌,這種酶被稱為廣譜B-內酰胺酶(ESBL),它能破壞多數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的抗生素。在接受檢測的所有肉雞中,87%含有超級細菌,蛋雞的這一比例為42%。
據彭博社2016年的一份調查,為印度最大的雞肉企業提供原料的農場都會定期使用一些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至關重要”的藥物,以防止雞染病。而這份最新的研究,也是印度迄今最大規模的相關研究,則凸顯了這一做法對該國食品供給帶來的后果。
“這份研究意義重大,不只是對于印度,對于全球都是如此,”研究的作者、新德里疾病動態、經濟與政策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Dynamics, Economics & Policy)的負責人拉馬南·拉克斯米納拉揚(Ramanan Laxminaraya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必須將抗生素從人類的食物鏈中剔除出去,除了用于治療生病的動物以外,否則,我們將面對一個日益血淋淋的抗生素濫用后的世界。”
細菌突變
全球范圍內,動物的抗生素用量約為人類的兩倍。很多情況下都是為了加快家畜的生長,而不足以殺死所有細菌,因此,突變的細菌不但會存活下去,而且會肆意分裂,并有可能蔓延開來。
獸醫和醫療專家們對此非常警惕,他們認為,這樣的做法正在為一些無藥可治的傳染病推波助瀾。世界銀行在2016年9月表示,抗藥性疾病有可能帶來嚴重的經濟危害,甚至較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過之而無不及。到2050年,全球可能每年要為此增加高達1萬億美元的醫療投入。
德里加濟布爾家禽批發市場,許多雞擠在一輛車里
旁遮普邦的16家養雞場回答了關于抗生素使用的問題,而無一例外,它們都使用了此類藥物來治療病雞,其中三分之二還使用了催長類藥物。研究人員將藥物的使用情況與從500多只雞的身上采集到的1556個大腸桿菌樣本的抗藥性水平做了對比。
超級細菌“倉庫”
“我們的發現顯示出,在我們研究的養雞場里,催長類抗菌藥的使用會幫助高抗藥性細菌倉庫的壯大,這對人類的健康具有潛在的重大危害。”拉克斯米納拉揚和同事們在研究中寫道。
養雞場的工人工作時常常穿著露趾涼鞋,他們說這提供了“一個管道,讓抗藥性的細菌和基因可以進入人群和醫院,并可能進一步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超級細菌都在哪里
他們還表示,“在印度的農業領域停止非治療用的抗生素的使用是保護公眾健康的審慎做法。”
生態問題
拉克斯米納拉揚在郵件中表示,抗生素耐藥性是一個“生態問題,涉及到人類、食用動物以及環境”。在印度,幫助細菌規避殺菌藥物的基因很普遍,且經常在環境和微生物之間傳播,對人類和動物的肆意用藥加劇了這一狀況。
“高端抗生素太容易獲取,醫生隨意開藥,以及人們的意識薄弱,是主要問題所在。”他說。
拉克斯米納拉揚在2016年10月發表于《柳葉刀》(Lancet)雜志上的論文中估計,印度每年有5.6萬名新生兒因為無法被一線抗生素治好的血液感染而喪生。他說,“印度的抗藥類感染和死亡的情況已瀕臨流行病的比例,這很令人擔憂。”
在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飲食習慣的改變,為了應對蛋白質需求的大增,農業體系正日益轉向抗生素密集型的生產方法。
便宜的蛋白質來源
雞肉是印度人的首選肉類。它比其他肉類便宜,且不太受制于宗教禁令和文化禁忌。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自2013年以來,印度的雞肉消費量增加了逾30%,增幅超過了所有主要市場。
2015年的一份研究預測,到2030年,印度某些地區的家畜抗生素用量將增加三倍以上,主要原因就是雞肉消費的“極度”增長。據美國農業部2016年12月的一份報告,印度的雞肉生產主要集中在泰米爾納德邦、安得拉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北方邦和特侖甘納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