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態養殖是科學利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間的共生互利原理,依托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使動物、微生物和植物“三物”在同一環境共同生長、互相利用,實現“三物”平衡、和諧、共生的養殖方式。
現代生態養殖既充分遵循了生物的自然生長規律,又充分利用了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為動物機體提供充足養分,使生態養殖和規模養殖有機結合,產品數量和質量同步提高,發展速度和產業效益協調一致,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三統一。發展現代生態養殖,是破解傳統水產畜牧業瓶頸問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提高水產畜牧業生產效率、提升水產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
發展現代生態養殖的共識日益廣泛。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指明了方向;“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重大活動進一步加快和推動了我區生態養殖的發展進程;全社會對資源安全、生態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高度關注,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為生態養殖集聚了社會共識。
發展現代生態養殖的物質基礎日益雄厚。我國綜合國力和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持續加大,養殖業持續穩定發展,為轉方式、調結構提供了戰略空間和物質保障。
發展現代生態養殖的科技支撐日益堅實。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先進裝備等日新月異、廣泛應用,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技術模式不斷集成創新,為發展生態養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發展現代生態養殖的制度保障日益完善。隨著農村改革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健全,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將為生態養殖的發展注入活力、提供保障。
現代生態養殖模式不斷創新,成功提供良好示范。“微生物+高架網床”等生態養豬“廣西模式”開創了我國集約化生態養豬新模式。“微生物+固液分流”“微生物+飼草料”“微生物+生物墊料”等現代生態養殖模式在生豬、牛羊、家禽等產業的綜合推廣應用有力助推了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不僅為養殖業提供了典型的循環經濟模式,還使廣西畜禽水產品在全國保持了較強的競爭力。在海水離岸抗風浪網箱養殖、淺海灘涂貝類生態養殖、稻田綜合種養、大水面生態養殖等現代漁業生態養殖方面,廣西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看到大好機遇的同時,也應當正視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養殖環境制約加大。在城鎮、工業等建設用地面積剛性擴大及農用地面積剛性減小雙重制約下,養殖規模的擴大和養殖廢棄物排放的增加進一步降低環境承載能力,使養殖業面臨主要污染物節能減排、良好環境質量保持、重金屬污染防控等多重壓力。
現代生態養殖產業基礎設施薄弱。養殖場廢棄物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簡陋,大部分生豬養殖欄舍仍需沖水,絕大部分水產養殖池塘沒有廢水處理設施;加工、物流配送設施不配套,沒有形成完整產業鏈,產品的增加值和競爭力偏低。
現代生態養殖的核心技術規范標準滯后。以微生物技術為例,目前尚未有專用靶向性的微生物群檢驗檢測指標體系,造成市面上發酵用微生物、水質底質調節微生物較為雜亂,效果各異。
現代生態養殖的激勵機制尚未形成。生態養殖建設和運行成本比傳統養殖低,但生態養殖產品的市場識別力偏低,尚未形成優質優價的市場激勵機制;執法難度大,違法成本低,養殖業主缺乏發展生態養殖的積極性。
產業扶持政策尚未完善。一是養殖規劃編制滯后和執行不到位,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三區”劃分推進偏慢。二是種植業與養殖業比例失調,無法完全消納畜禽糞便。三是糞肥利用缺乏政策支持,財政資金目前只扶持推廣使用化肥。
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要求,我區水產畜牧獸醫部門編制了廣西現代生態養殖“十三五”規劃,提出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產業脫貧攻堅,加快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養殖業,切實轉變養殖業發展方式,從依靠拼資源消耗、拼農資投入、拼生態環境的粗放經營,加快轉變到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的集約經營上來,提高養殖業廢棄物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強種養結合硬件設施的配套完善和實用技術的應用推廣,建立養殖污染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長效機制,走出一條種養結合、環境友好、高效安全的現代生態養殖發展道路。力爭到2020年,實現養殖過程生態安全、環境生態安全、產品生態安全“三安全”,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效益”共贏的目標。屆時,新建或改造各類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規模化養殖場生態養殖比重達90%以上;漁業生態養殖面積占水產養殖總面積80%以上;全區每個鄉鎮建成農村人畜分離生態養殖示范村1個以上;生態養殖場糞污處理率達100%,資源化利用率達98%以上;集約化水產養殖廢水排放處理率達90%以上;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