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克縣綠康養豬場位于遜克縣車陸鄉東雙河村東北部,該場始建于2013年,同時,加掛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東北民豬繁育基地和黑龍江省遜克縣林業局林下養殖示范點兩塊名牌。項目已完成總投資500萬元,總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目前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其中豬舍建設面積2000平方米。目前,能繁母豬達100頭,育肥豬1500頭,年出欄2000頭,達到千頭豬場養殖規模。飼養品種主要以育肥純種美系大白和東北民豬(東北黑豬)為主,傳統與特色相結合的圈舍和林下養殖的獨特飼養模式。場區內生活辦公區,人工受精室、消毒室、藥品室、飼料加工儲存區的分類設置,場區各項生產管理制度完整,實行全進全出的自然養豬法養殖方式進行飼養,飼養管理人員按照廠區制度的飼養管理操作規程定時飼養。
一、現階段發展主要情況
一是東北民豬(黑豬)基本情況。東北民豬,又稱黑豬,東北民豬起源于東北三省的一個古老的地方豬種,是中國華北型地方豬種的主要代表,民豬原稱“東北民豬”,1982年改稱民豬,是東北地區的一個古老的地方豬種,具有產仔多、肉質好、抗寒、耐粗飼的突出優點。東北民豬是華北豬種,在世界地方豬品種排行第四,它優勢屬肉質堅實,大理石紋分布均勻,肉色鮮紅,給人口感細膩多汁,色香味俱全,它以產仔量高,抗病強、耐畜飼、雜交效果顯著。作為一個種質資源,東北民豬本身具有其它很多豬種不具備的優點。東北民豬的第一個優點就是肉質好。第二個優點是抗寒性強,第三個優點是繁殖性能好。在2006中國農業部出臺的畜禽保種計劃中,東北民豬名列其中。在科學上來講,對肉風味起到關鍵作用的氨基酸有:蘇氨酸、丙氨酸、賴氨酸、半胱氨酸,以及核苷酸。經過測量,東北民豬豬肉的這些物質的含量明顯高于外來豬種。
黑龍江省擁有曾經在世界綜合排名第四的優良稀缺豬種——民豬,具有繁殖力高、肉質優良、抗病、耐粗飼、能在我省冬季寒冷條件下生存的特點,其在世界豬品種改良、性能提升中貢獻巨大。2014年6月,由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黑龍江省重點學科帶頭人劉娣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胡曉湘教授團隊共同合作,開展了民豬全基因組測序和序列圖譜繪制工作。2015年10月,團隊完成了民豬的全基因組從頭測序工作,并成功繪制了民豬的首部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二是林下經濟發展情況(黑豬)。在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和遜克縣林業局的關心幫助與下,引進了純種東北民豬(黑豬)40頭,采取林下放養的養殖方式(傳統的“溜達豬”),林下養殖用地55.5畝,該林地為灌木林為主,黑豬的飼料選擇以95%玉米主,以麥麩和稻殼等為輔,出欄周期為12個月,進行寒地民豬科研實驗與林下放養(溜達豬)測試,逐步擴大民豬高寒規模飼養數量,實現新的林下養殖經濟增長點。通過一年的努力和與哈市價格的比較優勢(哈市春節民豬五花肉價格約50-80元/斤),民豬肉質和口感得到了哈市及周邊市縣的廣泛認可。特別是2015年春節期間,通過北安商會相關渠道,以毛豬15元/斤的價格,將黑豬肉打入的北京市場,同時,在本省銷售特色黑豬禮盒800盒左右(12-14斤/盒),僅春節期間黑豬銷售收入達40萬元左右。
三是利用“龍江綠康”品牌效應,提升行業和影響力競爭力。2014年,我們成功注冊了“龍江綠康”拼音加文字的養殖業商標,為民豬和美系大白以品牌走出去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更為有效的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和報紙等方式宣傳企業,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下步打算和幾點構想
2017年擬投資240萬元,主要用于新豬種培育、能繁母豬改良、人工授精房、標準化豬舍、辦公用房建設、監控設備安裝、豬糞便無害化處理等。計劃新上一批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飼喂、消毒等養殖設備,真正實現養豬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養殖的跨越。
一是投資計劃具體安排。自籌資金50萬元,缺口190萬元,改擴建后將年出欄2700頭,經濟效益提高30%。主要建設內容為:引進純種美系大白、長白及種母豬75頭、種公豬6頭,需要資金41萬元;擴建母豬產房、育肥舍、保育舍1300平方米,需要資金104萬元;引進先進保育欄、產床各15套,需要資金9萬元;新建小型飼料生產車間及原料堆場,需要資金7.8萬元;新建化糞池一座200平方米,需要資金10萬元;翻新豬舍及硬化地面,需要資金33萬元。
二是成立養殖協會,提高組織化程度。遜克縣養殖行業利潤空間非常小,我們準備發起成立遜克縣養豬協會,以車陸鄉三個養豬場為基礎,輻射全縣,提高養殖戶之間的組織化程度,形成利益共沾、風險共擔的內部機制,并動員和鼓勵養殖戶加入養殖協會,做到養殖戶之間的互相監督、自我管理,整體應對市場風險。這一想法得到了縣畜牧局領導的大力贊譽和支持。
三是在遜克縣畜牧局、林業局和車陸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未來幾年推進產業化進程。“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是生豬養殖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零散養殖的弊端主要是與市場聯系不緊,產業化程度低,產品以活鮮銷售為主,附加值低、風險大。應大力培育發展養殖基地,整合現有養殖資源,通過鼓勵養殖戶進基地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推動生豬的規模養殖,利用我省大力推進綠色食品產業化政策機遇和國家出臺生豬活體儲備相關政策,結合我縣生態縣優勢和縣政府新出臺的畜牧養殖政策,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采取“互聯網+養殖銷售”與實體店經營模式,條件成熟時,創辦肉類產品延伸加工企業,帶動生豬養殖業更大更好發展。
四是適時擴大林下養殖面積,適當增加養殖品種和類別。目前林下養殖基地主要以灌木為主,且面積較小,單一發展民豬空間僅能滿足現有養殖規模,如為增加規模后,空間成為瓶頸,再增加門類的話,養殖空間的局限性和增加養殖數量與門類矛盾極為突出。為此,將實地踏查,合理規劃,利用好現有空間,謀劃增加空間,實現規模、門類和效益的適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