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曾經是‘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卻成了沖突動蕩和危機挑戰的代名詞。這種狀況不能再持續下去。”
從“世界到底怎么了”的時代之問,到“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習近平主席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宏大的戰略思考和開闊的國際視野,用東方智慧為全球治理面臨的諸多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如果說,經濟與社會發展是解決全球動蕩與危機的根本出路,那么,全球農業的繁榮發展就是解決饑餓和貧困問題的最有效手段。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及貧困問題仍然困擾著很多發展中國家,世界上仍有7.95億人忍受長期饑餓,20億人遭受營養不良。“對很多家庭而言,擁有溫暖住房、充足食物、穩定工作還是一種奢望。”還有什么比擺脫饑餓貧困、解決生存更激動人心的呢?而農業就發揮著最基礎、最根本、最直接的作用。
正是懷著對解決饑餓貧困、保障糧食安全與營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強烈愿望,農業合作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訴求。通過合作,糧食安全、大規模減貧、農村發展穩定等中國經驗,可以給參與國提供有益借鑒;通過合作,可以促進國際間農業要素有序流動、農業資源高效配置、農產品市場深度開發,實現優勢互補、產能合作、聯動發展;通過合作,可以開展農業科技交流、農業貿易投資、農民教育培訓,攜手走上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梢哉f,農業合作正成為沿線國家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最佳結合點。
自古至今,絲綢之路上厚植著濃重的農業基因,鐫刻著鮮明的農業印記。“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多來,農業合作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合作不斷深化、領域不斷拓展、鏈條不斷延伸、合作主體和方式不斷豐富。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農業合作,他指出,“中國同‘一帶一路’參與國大力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僅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農產品到達中國市場的通關時間就縮短了90%”“哈薩克斯坦對華出口不斷擴大,面粉、植物油、大豆、肉類、蜂蜜已經走上中國普通百姓餐桌”“今年2月,哈薩克斯坦小麥首次實現過境中國向東南亞出口。”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農業部已與沿線48個國家簽署101個合作協議,400余家農業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31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重點項目投資,累計投資金額近100億美元。
這必將是一條農業的繁榮、開放、創新之路。凝聚“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的廣泛共識,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按照中國農業部等四部委發布的《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愿景與行動》,中國與各國將繼續尋求農業的合作切入點、利益契合點和最大公約數,從而實現農業的共同發展。要加強政策溝通,共同制定推進農業合作的規劃和措施;要強化科技交流,共建農業合作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技術咨詢服務體系、高端智庫和培訓基地;要優化農產品貿易,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發展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要拓展農業投資,幫助所在國發展農業、增加就業、改善民生;要加強能力建設與民間交流,提高農民素質以及農民組織化水平,培養復合型跨國經營管理人才。
“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被喻為“富饒之地、幸福樂土”。共建“一帶一路”,推動農業合作,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必將結出累累碩果造福參與國人民,必將助力參與國人民邁向那“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