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質檢總局關于進口美國牛肉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宣布從即日起允許美國牛肉輸華,且輸華牛肉應符合《進口美國牛肉檢驗檢疫要求》(以下簡稱《要求》)。有分析指出,中國對美國牛肉解禁,意在促進雙方經貿關系平衡發展,雖然短期內可能給國產牛肉市場帶來沖擊,但長期而言,這將倒逼中國牛肉生產者提高養殖技術水平,增強國產牛肉的市場競爭力。
按照《要求》規定,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牛肉應為30月齡以下剔骨和帶骨牛肉,包括心、腎、肝、瓣胃、牛筋,不包括扁桃體、回腸未端、碎肉及機械分離肉,并且應來自獲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注冊的肉類企業。同時,《要求》明確指出,輸華牛肉的牛必須保證能追溯到牛只的出生農場,且沒有任何全身性系統癥狀或傳染病、寄生蟲病。
在2003年瘋牛病爆發之前,美國是中國主要的牛肉供給國之一,后因美國爆發瘋牛病,中國停止了對絕大部分美國牛肉的進口。今年5月,中美兩國“百日經貿計劃”中,中國同意開放美國牛肉的進口。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認為,中國恢復對美國牛肉的進口,不僅惠及消費者,也為中美經貿關系帶來利好,“一方面,美國肉牛品質優良價格低廉,重返中國市場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能推進中美貿易關系往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目前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國,雙方都希望中美貿易關系往健康方向發展,中國對美國牛肉解禁是促進雙方關系平衡發展的重要措施”。與此同時,張建平指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美方禁止從中國進口禽肉制品,在中國允許美國牛肉進口中國市場的同時,美國也同意中國禽肉制品輸往美國市場,這是互利互惠的體現。
與2003年時不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對牛肉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去年中國牛肉年度消費量達到800萬噸,是全球牛肉消費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國內牛肉價格居高不下。同時,中國約20牛肉缺口靠進口補給,主要來自澳大利亞、阿根廷等畜牧業大國,有分析認為,美國牛肉重返中國市場,會對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國牛肉出口中國造成沖擊。
對于上述說法,張建平表示不必過于擔心,“我國在大宗農產品進口方面,并不是完全放開的,通常會有配額限制,無論是美國還是澳大利亞牛肉,都按照配額進口。美國牛肉品質好價格低,真正受到打擊的將是走私進口牛肉”。此外,張建平指出,中國國產牛肉價格偏高,與養殖方式有關,“美國肉牛大多集中養殖,嚴格控制成本,中國肉牛多為農戶分散養殖,在規模化、集約方面差距較大,對美開放牛肉市場,引入更加激烈的競爭,讓國內的牛肉生產者感受到市場競爭帶來的壓力,倒逼中國牛肉生產者不斷提高養殖技術水平、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中國牛肉生產者在國際競爭在取勝”。
(蔣夢惟高崇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