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努力構建農產品生產、收購、貯藏、運輸等各個節點信息的互聯互通,實現農產品從生產源頭到產品上市前的全程質量追溯?!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畜產品在農產品中市場化程度最高,可追溯系統起步較早,總結畜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不僅是新常態下畜牧業“調結構、轉方式”的迫切需求,也是實現《規劃建議》提出的“推進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目標的必然選擇。
一、追溯“難”,難“追溯”
可追溯系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它涉及養殖、加工、儲存、銷售等多個環節。由于利益驅使和監管困難,本來應該是“安全防火墻”的可追溯體系,卻只能依賴于從業者的道德與良心。
1.無法正常使用,追溯成為 “噱頭”
近年來,各省市大力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在很多超市都放置了“放心肉追溯查詢終端”,消費者可用這臺機器掃描所購肉品包裝上的條形碼,或輸入價格標簽上的追溯碼,就可以查詢到豬肉從養殖到屠宰、再到零售的全部信息。但是,據北京市市場的調研,部分超市的查詢機純屬“擺設”,不是顯示屏損壞,就是黑屏,有的干脆就不通電,即使在一些機器能夠使用的超市,要么肉品價簽上沒有追溯碼,要么查詢出的信息和產品實際不符;有的門店沒有網絡信號或者信號比較弱,查詢機無法正常使用只得放到倉庫“睡覺”,真正能夠正常使用“鳳毛麟角”。
2.無法提振信心,消費者難有“盼頭”
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一再考驗我國食品安全的底線,不管是“過期肉”,還是“口水肉”,由不得消費者不產生恐慌和擔心,不得不一再詢問,哪里才有“放心肉”?為了保證畜產品安全而推廣的全程追溯體系建設功效在哪?不可否認,通過十多年畜產品可追溯體系的實踐,我國的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建立可追溯體系不等于保證了畜產品質量安全,現在有的地區行業主管部門認為只要建立了可追溯體系,就證明他們的畜產品質量安全“勝人一籌”。常言說,有備無患。但在畜產品質量安全上,無論是查詢終端還是查詢編碼,不能僅僅滿足于“有備”,還必須有用、管用、會用,形同虛設的東西比“缺失”的隱患更嚴重、更可怕。如果建立了可追溯體系,缺乏良好的運行機制和匹配的技術保障,“害群之馬”就會“渾水摸魚”,消費者只能“臨淵羨魚”,畜產品消費的信心恢復只能成為一句空談。
3.優質不能優價,生產者缺乏“勁頭”
企業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要在信息化方面做大量投入,雖然可以獲得各級政府的財政支持,但也無疑將加大成本。從市場經濟運行的角度來看,如果建立可追溯系統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價格優勢,勢必缺乏主動建立、維護可追溯系統的動機。我們在一家著名的肉牛屠宰加工企業調研,質量部經理告訴我們,雖然我們的產品可追溯、質量有保證,可是銷售代理商對于價格極度敏感,市場上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但價格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每公斤貴一毛錢,他們也不樂意,銷售代理是我們的“上帝”,我們不敢比別人貴,結果可追溯體系就成了“花錢買吆喝”。
由此看來,我國的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雖然被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可是消費者信心難以提振,生產企業主觀上動力不足,大多數超市的終端只是為了“裝點門面”,實現《規劃建議》提出的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的目標,可謂“任重而道遠”。
二、既要“嚴”,更要 “實”
經過對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各環節從業者的調查,我們認為,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任重而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繼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優質企業先行試點,摸索經驗后逐步推廣,嚴實相濟,才能逐步構建我國的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1.行業準入門檻要提高,審核要嚴
客觀上,不管是養殖企業,還是加工企業,都希望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不僅有財政經費的支持,也可作為企業產品是優質畜產品的“佐證”,但是要設立準入門檻,實施嚴格的認證程序,“寧缺毋濫”??梢越梃b中國奶業D20企業聯盟成員的要求,既要有品牌、誠實守信,更要有自有養殖基地,實施產業一體化,建立一套實施可追溯體系企業的認證標準,建議在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或通過國家認證的地理標志產品和有機認證產品先行先試。
2.過程監督管理要跟上,執法要嚴
要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各個環節的標準、規范,讓參與體系建設的企業有據可依,同時結合實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對標準和規范進行修訂。按照“監督到位、懲處嚴厲”的原則,對各企業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對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同時充分調動大眾的監督力量,利用微信、飛信和QQ等新型公共交流平臺,一方面對消費者進行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知識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接受消費者對違規行為的舉報。
3.誠信意識要加強,查處要嚴
加強行業自律、提高誠信意識是關鍵。參加可追溯體系的企業要簽訂自律宣言,公開承諾“履行社會責任,遵守標準規范,確保質量安全”;在政府的支持下,以現有的農產品風險評估實驗室等第三方監督機構為依托,定期對他們進行風險評估和認證,建立可追溯企業的“黑名單”,一旦發現其產品未能按照可追溯要求生產,堅決予以取締,同時在大眾媒體上廣泛曝光,讓這些企業為自己的不自律而“買單”,對于發生嚴重質量安全風險的,要讓其成為第二個“三鹿”,絕不姑息。
4.畜禽養殖標準化是關鍵,基地要實
優質畜產品是養殖出來的,而不是加工出來的,不可能通過建立追溯體系,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國外先進國家和我國畜牧業發展的實踐都表明,標準化、適度規?;乾F代畜牧業發展的基本特點,也是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基本要求,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菜籃子養殖基地建設,但是部分養殖基地,缺乏自律,缺乏苦干實干的精神,驗收前突擊應付,驗收時品種、飼養、繁殖、飼料、獸藥管理“樣樣達標”,驗收組一走就“濤聲依舊”了,養殖基地的業主們只有“扎扎實實”飼養管理、“老老實實”記錄生產,我國的“肉盤子”、“奶瓶子”才有保障。
5.畜產品定價機制是保證,消費觀念要實
美國的畜產品加工企業建立可追溯系統,一個重要的初衷就是為了改善食品供應鏈、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以及銷售消費者認可的安全畜產品,從而獲得支付可追溯成本以外的凈收益,進而驅動可追溯系統在美國的推廣。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通過建立優質畜產品發展基金等形式,引導企業養殖加工“良品”,企業通過建立可追溯體系能夠實現優質優價,自我“造血”,良性發展,消費者在進一步增強可追溯畜產品的消費信心后,愿意承擔以追求優質畜產品價格的“水漲船高”,只有政府、企業、消費者“三管齊下”,可追溯體系才能有效運轉。
6.加快實施驅動創新戰略是關鍵,技術支撐要實
我國的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起步較晚,技術上還存在一些瓶頸,生產成本還相對較高,直接影響體系的運行。需要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組織開展聯合科技攻關,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畜產品的可追溯與食品安全的數字化管理,完成了現有可追溯體系的數字化、透明化、服務化的升級;開發成本較低、運行穩定的檢測設備及信息平臺硬件,降低運營成本和人員投入;開發能對接、可共享、易操作的程序,逐步實現數據互通。
(作者浦華,系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農業經濟管理博士,主要從事畜牧業宏觀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