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業創新團隊首次揭示了奶牛瘤胃尿素分解菌群的生態位分布特征,闡明了瘤胃不同生態位的優勢尿素分解菌群,為調控瘤胃尿素分解菌和提高非蛋白氮利用效率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微生物學國際知名期刊《微生物學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7年第8卷在線發表。
尿素是一種非蛋白氮飼料,常被用于反芻動物日糧的配制,以替代蛋白質飼料,降低飼料成本。瘤胃中尿素分解菌降解尿素速度過快,限制了尿素氮的利用效率。牧醫所奶業創新團隊的研究人員通過構建尿素分解菌脲酶基因數據庫,對奶牛瘤胃尿素分解菌脲酶基因進行高通量測序和分析。結果發現瘤胃上皮尿素分解菌脲酶基因數量要低于瘤胃內容物,且瘤胃上皮粘附尿素分解菌群落組成與瘤胃內容物有顯著不同。與數據庫比對后,發現瘤胃已被認識的尿素分解菌種類不足45%,瘤胃尿素分解菌來源于甲基球菌科、梭菌科、類芽孢菌科、幽門螺桿菌科和草酸桿菌科。尿素分解菌嗜甲基菌和海桿菌主要位于瘤胃上皮,螺桿菌主要位于瘤胃內容物。因此,本研究獲得了瘤胃尿素分解菌的新脲酶基因信息,揭示了尿素分解菌及其脲酶基因的瘤胃生態位分布,為調控瘤胃尿素分解提供了重要靶標基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資助,金迪和趙圣國為共同第一作者,王加啟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