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掩映下,一排特色小屋里咖啡飄香;雞鳴犬吠中,游客歡聲笑語隱約可聞……走進澄邁縣金江鎮諧和咖啡村,一股濃郁的田園氣息撲面而來。若不是一些建筑中還可見到欄舍的影子,誰也想不到這里一年前還是一個大型養豬場。
50歲的老板徐濟潘此前是一名養豬專業戶。“豬可以不養了,環保一定要做好,自己賺不賺錢,都不能影響他人。”啜了一口咖啡,徐濟潘淡淡地講起了他的故事。
徐濟潘是土生土長的澄邁人,多年來做過不少生意。2008年,受市場影響和政府號召,他決定投身養殖業,先后投入300多萬元,在金江鎮大坡村南泉嶺的一片荒山上建成了占地19畝的養豬場。
2010年建成投產后,養豬場生意紅火,規模最大時年出欄量達5000多頭,2015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然而2016年,一條來自附近居民的環保投訴改變了養豬場的命運。
由于距養豬場約2公里的一個小區居民反映養豬場噪聲、污水、臭氣擾民,澄邁縣生態環境保護局找到徐濟潘,要求他停業整改,但投入資金改造沼氣池等設施后,效果并不明顯。“迫不得已,我只好低價賣掉了全部生豬及一大批生產設備。”徐濟潘說,為此他至少損失了300萬元。
養豬場關停以后,轉型勢在必行。在環保部門的引導下,徐濟潘做了一番調研,之后決定將養豬場改造成咖啡村,利用祖傳的咖啡炒制技藝及現有的生態環境,發展休閑產業。如今,原有的豬舍、倉庫、辦公室等改成了客房、咖啡屋和棋牌室,慕名而來的游客驚嘆不已。
養豬場變咖啡村,徐濟潘笑言“這個彎轉得有點大”,但他說:“那么多外地人到澄邁旅游、工作,正是看中了這里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澄邁人,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好家鄉的青山綠水。”
“咖啡村取名‘諧和’,有兩層含義,一是希望來這里的游客愉快相處,二是也有人與自然和諧、項目與周邊環境和諧的意思。”徐濟潘說,不只是他的養豬場,在環保部門的努力下,附近的木炭廠、生物肥料廠等污染源都關停轉產了,“看得出來,澄邁縣委、縣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下了很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