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肉類、禽蛋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奶類產量居世界第三位。然而,養殖業帶來的畜禽糞污已經成為農業面源污染的第一來源。推進畜禽糞污綠色化和資源化利用,成為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中的關鍵一環。近年來,我國畜禽養殖每年產生38億噸糞污,有效處理率卻不到50%。怎樣防治養殖污染?又有哪些機制可供借鑒?
畜禽糞污成最大農業污染源
湖南省岳陽縣是全國生豬百強縣和水產重點縣。近年來,畜禽水產養殖規模逐步擴大,但養殖污染也日益嚴重,影響到城鄉環境。
“養殖產業具有‘低、小、散’的特點,集約化程度低。有些養殖場存在直排現象,少數業主實施投餌投肥,有3.37萬畝精養魚池出現輕度養殖污染,有2.1萬畝湖泊、水庫水質富營養化。”岳陽縣畜牧水產局局長柳衛平說。
岳陽縣的現狀僅是我國養殖業污染的“冰山一角”。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畜禽糞污年產生量約38億噸,相當于每生產1公斤肉類,就要產生44公斤的畜禽糞污。這是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
據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報數據,全國畜禽養殖業排放的化學需氧量達1268.26萬噸,占農業源排放總量的96%;總氮和總磷排放量為102.48萬噸和16.04萬噸,分別占農業源排放總量的38%和56%。全國有24個省份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占到本省農業源排放總量的90%以上。
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關系到6億多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關系到農村能源革命,關系到能不能不斷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農業面源污染。
畜禽糞污資源化面臨三大制約
在北京延慶,國內大型蛋雞養殖場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的300萬只蛋雞,每年能產5億枚雞蛋。但一年的雞糞堆起來,相當于在一個標準足球場上堆10米高。如果處理不當,會對當地的水、土壤和空氣帶來毀滅性影響。
德青源的全自動機械清糞系統實現了雞糞日產日清,給500家農戶提供73萬立方米沼氣用作生活燃料。“副產品”沼渣沼液用作有機肥,種植優質果蔬和玉米,打通了養殖和種植的生態循環。
然而,德青源這一模式推廣起來并非易事。農業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國全面實現畜禽糞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還面臨不少實際困難,特別是運行機制、補貼政策、科技支撐三大制約。
業界專家分析指出,目前我國農業種養結合不緊密,隨著規模養殖加快發展,傳統散養戶逐步退出,養殖與種植分離成兩個主體,客觀上隔絕了糞便還田的通道。此外,我國尚未形成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生物天然氣、有機肥等產品生產和使用缺乏扶持措施。與常規能源、化肥生產等相比,沼氣發電、生物天然氣、有機肥配套政策明顯不足,這些都制約了養殖糞污資源化、能源化利用的發展。
健全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市場機制
綠色是農業的本色,推進畜禽養殖業綠色發展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
“十三五”時期如何進一步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對此,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確定,要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處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為主要使用方向,力爭在“十三五”時期,基本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問題。
專家表示,未來應加大社會資本參與熱情,進一步健全糞污資源化利用市場機制。要加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政企合作PPP模式支持力度,鼓勵支持“第三方治理”,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形成畜禽糞污收集、存儲、運輸、處理和綜合利用全產業鏈。
“此外,還要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優化調整生豬養殖布局,向糧食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實現布局合理化、生產規模化、養殖綠色化。”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