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地區養豬小散戶都遭到了拆遷,看著自己辛苦苦建立的豬場,起早貪黑養的豬,面臨被拆遷的通告,心里倍感心酸,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非要把咱們這些散戶踢出局呢?
政策驅趕:養的好也不讓養。
因為養豬行業門檻低,并且還能解決一部分人收入問題,所以基層很泛濫,但是自從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很多地方都在劃定相關的禁養范圍。
國務院也明確規定,2017年年底之前要關停、關閉、搬遷全部的違規養殖場或養殖小區,利于改善凈化水質和大氣環境。
在如此的高壓政策下,小散戶是無法抗衡的,而且小散戶也很難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去完善相應的設備。
鐵規一下,無人能抗衡。
沒競爭力:能養卻養不好。
養豬小散戶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競爭力,養的不好,成本太高。豬價高賺錢時期還好說,賺錢沒有一個不樂的,但是一遇到豬價低迷的時候,就樂不出來了。
同時現在豬周期越來越長,原來一個周期可能3年,賠個一年兩年的還能挺的住,現在低迷的時間也在逐漸延長,可能得賠兩年三年的。這讓很多散戶就難以挺過去。
一個豬場最關鍵的核心競爭力要看養殖水平、養殖效率、出欄成本這些關鍵指標,但是不管哪個行業,分散小戶的永遠沒有規模化效率高、成本低,小米加步槍將難以贏得戰爭,這也就決定了小散戶難以和規模化想抗衡。
但是小散戶如果在技術、人才、管理、模式上多下功夫提升,別管咋地,就是豬養的好,一樣可以在這日益增長的市場里,搶到應得的一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