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9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楊海濤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治療豬流行性腹瀉的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在藥物化學權威雜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發表,該雜志是藥物化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期刊之一。
豬流行性腹瀉是一種對養豬業危害巨大的腸道傳染病,它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引起,目前尚無有效藥物進行防治。盡管研究人員已針對豬流行性腹瀉病毒開發出相應的疫苗,但由于種種局限性,該項傳染病仍然對養豬業造成了重大損失。
豬流行性腹瀉疫情最早于1971年在英國爆發,2010年年末,中國等亞洲國家也爆發了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變異導致的疫情,引起仔豬群大規模死亡。2013年豬流行性腹瀉病毒首次傳入北美,并迅速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流行,且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造成超過800萬頭豬仔死亡,直接沖擊了北美豬肉市場價格。這迫使研究人員不得不尋找新的方法來控制該病毒引發的疫情。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中含有一種主要蛋白酶,此酶在病毒的復制、轉錄過程中起關鍵調控作用,是一個重要的藥物靶點。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類新型的抗病毒抑制劑,該抑制劑可以識別病毒主要蛋白酶的活性中心,并對該酶起催化作用的關鍵氨基酸發動“化學攻擊”,最終將病毒蛋白酶牢牢鎖死在抑制狀態。
為了精確的闡釋該類抑制劑的作用機理,研究人員還用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測定了病毒蛋白酶和抑制劑復合物的晶體結構,在原子分辨率水平揭示了該類抑制劑的分子作用機制。此項工作為開發治療豬流行性腹瀉的抗病毒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