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東省價格監測中心組織濰坊、煙臺、聊城、泰安等4市8縣20家養殖場17家屠宰加工企業就生豬生產、市場等情況作了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以來生豬存欄量、成交價格、養殖效益呈現“三降”特征。具體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生豬存欄下降。與全國情況相同,年初以來山東省生豬、母豬存欄量均呈降勢,調查20家養殖場生豬存欄21748頭,分別較年初和上年同期減少9.5%和4.0%。其中,能繁母豬存欄3140頭,較年初和上年同期下降1.8%和2.2%。從豬群結構看,全省規模化養殖比例達75%以上,養豬大市煙臺規模養殖戶比例(年出欄500頭及以上)約占80%,基本實現規模養殖。泰安、聊城等地反映,養殖戶補欄意愿不強。如東平天蓬養豬有限公司今年共淘汰母豬200頭左右,補欄100頭左右。
(二)生豬價格高位回落。山東省價格監測中心跟蹤監測結果顯示,年初以來豬價呈“前強后弱”運行態勢:1月份豬價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漲勢,月度均價為8.83元,較上月和上年10月份上漲6.0%和11.3%。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漲4.1%。2月初起連續8周回落,3月23日降至7.74元,累計降幅為13.1%。4月份上半月豬價降勢趨緩,4月13日為7.73元,分別較上周和上月同期下降0.7%和1.0%。
(三)養殖效益明顯低于上年。受春節后豬價持續回落影響,養殖戶收益低于上年。按照調查日生豬存欄均價7.69元測算,每出欄一頭生豬盈利389.72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14.95元,降幅達51.6%。調查肥城銀寶生豬養殖場,目前出欄的生豬平均每頭盈利300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00元,降幅達57.1%。生豬價格下降主要因前期壓欄生豬集中出欄、市場供應偏緊狀況有所緩解。一是從市場周期看,自從2015年5月后強勢回升,目前正處于豬價的回落期;從一年小周期分析,春節后3-4月份屬于年內豬價低位運行期。二是春節前價位較高,養殖戶壓欄,春節過后豬價回落,養殖戶加快出欄,導致生豬供應階段性放大。三是進口豬肉沖擊。2016年全國豬肉進口量162萬噸,同比增加108%,進口豬肉低于國內價格,對國內市場價格形成帶來影響。根據調查分析,在生豬存欄量難以短期恢復,禁養限養等環保政策影響程度逐步加大,存欄結構趨于合理的背景下,預計后期豬價將保持高位,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從調查情況看,調查戶認為生豬價格在目前的價位維持小幅波動的可能性較大。有效調查17家養殖戶,有10家認為下半年價格將“趨于平穩”。天氣、疫情、成本等變化均對豬價影響較大,應密切關注。
二、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一)禁養限養及環保政策影響漸顯,中小養殖戶經營難度增大。從調查情況看,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對規模養殖場影響程度尚不明顯,但對小型養豬場、散養戶成本影響較大。據肥城光順養豬場羅場長介紹,今年生豬存欄量為110頭,同比減少15.4%,該場去年僅環保投入達15萬左右,給小型養殖戶增加了一定壓力。
(二)供需雙方博弈,部分屠宰加工企業壓價,收購量降幅較大。在豬價下行的背景下,養殖戶惜售觀望,壓欄現象較為普遍。如臨淄區梧臺養殖合作社付經理反映,該區多數養殖場生豬存欄體重基本都在每頭230斤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40-250斤。另一方面,屠宰加工企業收購積極性不高,壓價心理較重。調查11家企業3月份收購量為7.88萬頭,較1月份下降27.8%。肥城銀寶食品有限公司收購量較1月份降幅超4成。
(三)融資難、抗風險能力差、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制約行業健康發展。調查中發現,養殖戶貸款取得較難。銀行規定,養殖場地、活體不能作為抵押物,部分銀行要求必須出具公務員擔保書。融資成本高,多數年利率在15%左右。生豬養殖周期長,資金使用規模大,一旦資金鏈短缺,經營就難以為繼。同時,養殖環節在市場購銷和議價等方面中處于從屬地位,“豬到斤稱必須賣,沒有談價余地”,養殖戶具有“補欄靠感覺、盈利靠撞大運”的賭博式心理,不利于生豬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相關建議
(一)提高專業化、組織化程度,增強產業競爭力。一是統籌生豬生產和環境保護,滿足規模養殖用地需求,合理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可養區,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有效供給,在生產發展中同時解決生豬養殖污染問題。二是支持良種繁育、養殖園區和屠宰加工等基地建設,鼓勵“退院進區”和“訂單生產”等現代經營模式,實現養殖、屠宰、銷售“無縫隙”對接,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良性發展機制。三是著力發揮各級養殖協會作用,提高養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和價格話語權,保護養殖積極性。
(二)加強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穩定生豬生產。一是強化金融支持,加快推行信用擔保、聯戶聯保和無質押小額貸款政策,有效緩解養殖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是加強基層防疫、檢疫體系建設,實現疫病防治全過程跟蹤、無死角防治,宰前、宰后、運輸、銷售“貼身式”檢驗,有效防止疫情傳播,確保食品安全。三是支持產地預冷、銷地冷藏、溫控運輸、保鮮加工等冷鏈基礎設施建設,推廣農超對接、區超對接、農批對接、農校對接等產銷銜接方式,降低交易成本,穩定生產和供應,努力保障生豬和豬肉價格基本穩定。
(三)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發揮信息引領作用。加強生豬統計和畜牧行業信息化建設,建立全國和區域性信息發布平臺,及時提供養殖、加工、庫存、銷售以及價格等“量化”信息,指導養殖戶合理調整生產規模和養殖結構。創新交易方式,在規范生豬等級、交易標準及不同生豬標準相互換算關系的基礎上,加快推出電子競拍、遠期交易及期貨等多種交易方式,打造產銷之間、內外貿之間相互融合,線下和線上交易互補,現貨和期貨共同促進的市場格局及價格形成方式,平衡各個環節利益關系,扭轉養殖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中弱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