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經濟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畜牧業,對保障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日,省畜牧局、省發展改革委聯合下發《河南省畜牧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競爭力不斷提高,生態畜牧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畜牧業現代化全國領先。
發揮優勢補短板推動引領農業現代化
“十二五”時期,河南畜牧業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肉、蛋、奶產量不斷增長,“十二五”末分別達到711萬噸、410萬噸和352萬噸,分別居全國第二、第二、第四位,畜牧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主要畜產品市場供應充足,在滿足省內消費需求的同時,省外調出量不斷增加。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個百分點,穩居全國前列。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省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29家,畜牧產業化集群達61個,生豬、家禽、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分別達9000萬頭、11.1億只、124萬頭,乳制品年加工能力達300萬噸。
我省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強的同時,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明顯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形勢日趨向好。目前,全省已建成省市縣三級獸醫實驗室144個,設立動物衛生監督分所1080個、疫情監測網點6180個;在全國率先實施了畜牧獸醫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基本形成了省、市、縣、鄉三級四層執法體系;綜合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全省連續多年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此外,我省畜牧業對外合作日益擴大,美國福喜、法國科普利信、丹麥丹育、泰國正大等國外知名企業的合作項目紛紛落戶河南。中糧、伊利、德青源等國內知名企業相繼到河南投資建場(廠)。貴友集團、瑞寶紅牛、多爾克司等本土企業已在中亞、澳洲建立了生產基地。河南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和河南澳大利亞進口屠宰活牛指定口岸相繼建成運行。
展望“十三五”,加快推進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提出,2020年畜牧業主產省(區)率先實現現代化。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建設經濟強省,農業現代化全國領先。加快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成為全黨和全社會的共識,既為我省畜牧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給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農業現代化全國領先是建設經濟強省的重要任務,發達的畜牧業是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率先實現畜牧業現代化。《規劃》指出,新形勢下畜牧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畜牧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實現畜牧業現代化,要圍繞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總體目標,加快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畜牧業現代化發展道路。
做優供給側實現畜牧業提質增效
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省提出“四優四化”。《規劃》明確提出,推進種養業結構調整,加快實施肉牛奶牛“雙百萬千億”工程。按照種養結構調優、加工能力調強、經營規模調大、產業鏈條調長的總要求,大力推進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強化科技支撐,突出龍頭帶動,實施品牌戰略,將牛產業打造成河南農業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和品牌產業。到2020年,全省新增肉牛100萬頭,新增高品質生鮮乳100萬噸,新增產值1000億元。
優質飼草是牛羊等優質草畜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今后一段時期,我省將在穩步提升糧食產能的前提下,大力發展飼草料種植,形成糧草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業發展格局。抓好國家和省級“糧改飼”試點,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推動紫花苜蓿等牧草規模化種植。積極推廣青貯、微貯、氨化等實用技術,提高花生、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率。到2020年,全省秸稈飼料化利用率提高到33%,新增飼料作物種植面積500萬畝。
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首先要擴大優質肉牛肉羊生產,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形成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以牛奶為主,適當發展山羊奶等特色奶源基地。加快推廣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提高單位產出水平,降低生產成本。積極開發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和特色畜產品,打造和培育一批畜產品優質品牌。
同時,我省還要繼續穩定生豬、家禽生產,依托雛鷹集團、牧原公司、新大牧業公司、龍鳳山公司、大用公司、永達公司、華英集團等龍頭企業,培育大型標準化養殖企業,提高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引領現代畜牧業發展。
《規劃》還提出,加強科技攻關,重點圍繞生物育種、智慧畜牧業、生態環保等領域,組織實施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和工程,全面提高畜牧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完善畜牧業科技創新聯盟,大力支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畜牧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現代畜禽種業發展,以培育自主品種、打造地方品牌、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擴大良種覆蓋面為目標,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加快本品種選育和新品種培育,推動主要畜禽品種國產化。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畜牧業整體發展水平
《規劃》提出,加快畜牧產業化集群建設,統籌布局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與初加工、精深加工發展及副產品綜合利用,打造一批“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現代畜牧產業化集群。力爭到2020年,龍頭加工企業貨源自給率達30%以上;培育年產值50億元以上的產業化集群20家、100億元以上的10家、500億元以上的5家。
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支持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有一定經濟實力的畜牧養殖、飼料獸藥和屠宰加工企業加快股份制改造,建
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上市步伐。到2020年,上市或掛牌的畜牧企業發展到60家以上,引領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
大力推進電商與實體結合、互聯網與產業融合、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對接等新業態,創新流通方式,減少流通環節,加強畜產品冷鏈物流建設,實施產地預冷工程,使養殖環節分享更多收益。大力發展合作社、協會等畜牧專業合作組織,創新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廣“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等產業發展模式,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力爭到2020年,培育發展2萬個畜牧專業合作組織。
發展生態畜牧業推進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實現生態循環、安全發展也是畜牧業發展的基本要求。《規劃》提出要充分利用畜禽標準化健康養殖、奶牛肉牛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建設、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等扶持政策,結合養殖規模和污染防治需要,支持規模養殖場進行標準化改造,建設相應的畜禽糞便、污水貯存、有機肥加工、畜禽尸體處理等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
依法依規科學劃定調整禁養區、限養區,完成禁養區內養殖場關閉搬遷和限養區內養殖場改造,引導規模養殖向環境容量大的淺山丘陵地區布局。
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以養殖大縣和養殖密集區為主,組織開展畜禽標準化示范場、生態畜牧業示范場、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等創建活動,大力推行種養結合、林牧結合、牧漁結合等生態養殖模式,探索建立布局合理、規模適度、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
畜牧業發展道路。
與此同時,加強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畜牧養殖大縣種養結合整縣推進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項目,促進畜禽養殖糞污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
實施產業精準扶貧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
產業扶貧是“十三五”時期各項畜牧工作的重點內容。《規劃》提出,在實施產業扶貧過程中,我省將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把貧困縣分別納入生豬、肉牛、奶牛、肉羊、家禽優勢產區,引導畜牧業新增產能重點向貧困地區布局,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特色養殖,提高貧困地區畜牧業發展水平。
為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規劃》提出要實施產業精準扶貧重點工程。開展萬人培訓計劃,通過組織專家服務團開展技術培訓,組織龍頭企業對基地農戶開展專項培訓,引導基層技術人員開展“一對一”服務,提高貧困戶的養殖技術水平。引導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增強其對當地產業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圍繞扶貧產業招商引資培育龍頭,探索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扶貧模式。推動畜牧企業吸納貧困人員,搞好就業牽線搭橋工作,多措并舉促進貧困人口就業。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大力實施貧困地區“一縣一業”“一鄉一品”“一村一特色”產業推進行動,抓好畜牧業項目建設,積極推廣畜禽脫貧養殖模式。做大做強現有合作組織,培育新的合作組織,鼓勵畜牧合作組織建立貸款互助基金,幫助解決養殖貸款。通過畜牧產業精準扶貧,到2020年,幫扶8萬貧困戶、25萬貧困人口逐步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