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近五年來中國進口豬肉量的變化趨勢,如果單從增加幅度來看,它的增長速度是驚人的。但是,如果從進口總量來看,它的絕對量又相對有限。相比全國超過5000萬噸的豬肉總產量而言,每年數十萬到一百萬噸的進口豬肉僅僅占到總產量的1~2,這一比例,似乎并不足以對我國豬肉的供需情況造成實質影響。但是,當進口豬肉到港成本遠低于國內豬肉市場價格時,一旦有國家進口豬肉的傳聞,對國內從業者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影響。也有人認為,政策性豬肉進口已成為國家調控國內豬肉價格的有效手段之一。
那么,國家對進口豬肉究竟是如何看待的?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曾經公開表示,大量進口豬肉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合適的,同時也是不可行的。
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比例上,洋豬肉都不應該對國內生豬行業和價格波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從實際情況來看,進口豬肉給行業帶來的心理影響,要遠大于產生的實質影響。
首先行業人士要安定心神,不要被輿論喧嘩模糊了雙眼。同時,進口豬肉始終有市場、有需求,最根本的診-因是歐美等國低廉的豬肉價格,而這一價格背后反映出的是他們先進的飼養模式、極高的飼養水平、良好的診-料供應以及成熟的行業市場,正因為有這些作基礎,他們才能保證所出產豬肉低廉的成本。這正是值得國內生豬行業學習的地方。
對中國養豬人來說,提升自身飼養水平,降低飼養成本,改善飼養模式,是與洋豬肉這一對手競爭的根本之道。而在宏觀角度,國家和政府也應該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診-料市場,調整行業結構,促進產業體質增效,穩定生產和市場,幫助國內養豬人快速提升自我,塑造一個良好的生豬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