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由國家牧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中科羊草plus論壇在京召開。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羊草plus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公社團隊提出的新概念,即在認識羊草基因(種質)資源的基礎上,創造新的穩定表型(新品種),并增加其研發價值和市場價值。當天,60余位與會代表共同見證了草-畜-加-餐飲全產業鏈的新業態。
劉公社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羊草必將在種子繁育、優質飼草生產以及草牧業產業化等領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需求決定產業方向 眼下草原的退化讓很多人嘆息,其中就包括內蒙古正藍旗杰林畜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杰林畜牧)董事長楊杰林。
生于內蒙古、長于內蒙古的楊杰林對“風吹草低見牛羊”有著漸行漸遠的記憶。如今他正嘗試將其“還原”。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他們正在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合作,采用免耕補播的形式改善天然放牧草場,“2015年承包了4000多畝退化草場,目前正在試驗”。
在補播改良時,楊杰林選擇了優質羊草草種,“種好草、養好牛,為社會提供安全優質健康的畜產品”。這與本次論壇的理念不謀而合。
劉公社介紹,羊草plus概念主要是指在現有中科羊草新品種研發基礎上,開拓應用領域,包含飼用、環境、新興產業10項內容,另外最引人注目的是5個新興產業,包括草-畜-加-餐、好草+高值動物、動物保健品、人類化妝品、人類日糧配方。 “與其他‘+’不同,‘羊草+’是在原有羊草基因資源的基礎上,注重開發其具體的實用價值,繼續增加其研發價值。之所以強調研發價值,就是遵循‘科技與產業的長周期大循環’規律,實現羊草研發-應用-深入研發-增值利用,這是羊草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劉公社解釋道。 劉公社團隊歷時20多年,對羊草種質資源進行收集、評價,通過株系混合選育法,以種子產量高、發芽率高、草產量高作為主要育種目標,培育出了中科羊草系列新品種,填補了近20年我國羊草缺乏新的“育成品種”的空缺,為我國未來草牧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關鍵技術。 助力草牧產業發展 劉公社團隊已與新疆絲路草業(集團)有限公司形成戰略合作,攜手在新疆建立中科羊草良種繁育基地。“目前已完成中科羊草播種面積5000畝,預計2017年播種面積將達2萬畝。”該公司董事長劉大偉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記者了解到,在1月15日召開的國家牧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6年會上,“中科羊草新疆良種繁育基地”成為上述聯盟第二批示范基地之一,由上述兩單位聯合研發的“中科羊草1號”新品種成為十大牧草系列產品之一。
為了提供充足的優質羊草,劉公社設立了一個小目標,即10年先種一億畝。目前,中科系列羊草新品種已在新疆、內蒙古、河北、寧夏、甘肅等地開始示范推廣應用,并開發出鹽堿地、退化草地、荒漠化土地治理、林草間作等模式。
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贠旭江提出了羊草產業化需解決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即天然草場改良和大規模人工草地建設時如何采用機械化作業,還有建設人工草地時如何有效防控有害雜草等。
新形勢下,糧改飼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除了到2020年玉米種植面積調減5000萬畝以上外,從畜產品方面看,我國人均牛羊肉和奶類占有量分別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和1/3,是今后市場需求增長最有潛力的類型。 “這為羊草今后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劉公社表示,只有充分依靠政策、科技、管理,才能提高我國草產品和企業競爭力。
專家認為,結合市場和資本要素,“一粒國產草種”有望催生一批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及產業網絡,從而提升產業質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