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業面對環保問題已經沒有了退路,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加碼養豬業的糞污治理。禁養區的劃定更是堅定了對養殖污染的零容忍。
禁養區
今年11月環保部和農業部出臺了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指南,全國各地對禁養區作了明確的界定。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要求在2017年底前,各地全部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養殖場。
禁養區拆遷
2017年禁養區的養豬人將作最后的抉擇,是搬遷后繼續在適養區養豬,還是轉行后永久退出養豬業?
繼續養豬的,流轉土地,重新建養豬場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養豬這一行,雖然又臟又累,提心吊膽,苦不堪言,但退出養豬業后不一定比現在的處境好。
禁養區的養豬人
禁養區養殖的快速退出,非禁養區的養豬人在環境治理壓力上也是越來越大。環保稅將于2018年開征,本月21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又重點關注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問題。這都意味著農村環境治理的嚴峻性。不過在這種壓力下也催生了一個新的行業----養殖環保服務業。
禁養區養豬場
從禁養區退出的養殖戶,可以積極參與這個有潛力的行業。據統計,全國1年將產生畜禽糞污量達到38億噸,但綜合利用率還不到60%,有很大的市場操作空間。圍繞糞污處理產生的養殖環保服務業市場將達到千億級規模。這個市場將涉及到糞污處理工藝和設備、資源化產品的利用和流通等環節。
糞污資源化
在禁養區,養豬人不怕苦不怕累,雖然倒在了環保問題上,但爬起來依然可以在環保問題上做做文章,這或許就是一部分養豬人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