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生豬產業發展迅速
1.1 生豬存欄量占全球第一
中國是全球第一養豬大國, 生豬存欄量占全球的51%,盡管2014 年中國生豬產業舉步維艱,也改變不了中國生豬出欄再創新高記錄。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末中國的生豬存欄量為4.658 3 億頭,出欄量達7.351 億頭,同比分別為減少1.7%、增加2.7%。
1.2 規模化養殖占比逐年增加
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萌芽于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90 年代中期以后穩步發展,2 007 年以后加速發展,2013年中國出欄500 頭以上的養殖場(戶)出欄生豬比重達40.8%,比2012 年增加2.3%。以此增速來看,要實現國家“到2015 年,全國年出欄500 頭以上生豬規模化養殖比重將達到50%”的規劃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2 規模化養殖成為我國生豬養殖業的必然趨勢
養殖規模化不僅是畜牧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而且對穩定生產波動具有重要意義。發達國家生豬產業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養殖規模化是穩定其生豬生產和價格的重要因素,規模化養殖不但可以顯著增加經濟效益、加強抵抗市場風險能力,而且是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畜產品質量的必要基礎。
目前,我國的生豬生產情況是農村散養戶數量居多,其生豬出欄量占據總出欄量的很大比重。問題是飼養規模較小,生產效率較低,畜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由于大部分散養戶知識水平有限,獲取市場信息的能力較差,導致在經營管理上只注重短期經濟利益,而且小戶散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利可圖時容易盲目跟風,造成產能過剩;在生豬價格下降時,又容易減少生產甚至退出市場,造成供應短缺,加劇了生豬供應市場的價格波動。于是,基于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以及豬肉市場價格的頻繁波動,催生了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發展政策的出臺及生豬規模養殖的快速發展。因此,可以說規模化養殖是我國生豬養殖業的必然趨勢。
3 限制規模化養殖的因素
3.1 疾病防控不佳造成集約化養殖風險加大
近年來,豬鏈球菌病和藍耳病等疫病嚴重沖擊和困擾著中國和世界的養豬業,疫病風險要大于市場風險,特別是對規模化養殖方式而言,存在更大疫病風險的隱患。規模養殖下的生豬密集飼養極容易導致生豬體質下降、疫病的交叉感染和傳播進程加快,從而加大了疫病的防控難度。集約化、高密度的生豬規模養殖方式,給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規模養殖方式下綜合性的防疫與環境控制措施來預防疾病發生顯得尤為重要。
3.2 規模化養殖加重了對環境的負擔
規模化生豬養殖場一般大都建在了城市的近郊地區,由于這些地方沒有足夠的土地來消納降解大量的畜禽糞便,目前畜禽糞便及污水已成為城鎮周邊地帶和人口稠密地區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另外,政府部門對這些現象也不夠重視,出現了大量畜禽糞便亂排亂放的現象,這就給大中城市帶來了極大的環境壓力。
4 生豬養殖規模化對策
近年來,雖然發展迅速,但規模化養殖的標準化水平發展程度卻相對滯后。由于我國生豬規模養殖起點比較低,規模養殖單位現仍以農戶為主體,缺乏現代養殖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一般只注重生豬生產圈舍硬件的配備和優良品種的引進,卻忽視了生豬規模化養殖必要的營養標準化、豬群保健標準化以及生產管理標準化技術等指標,生豬規模化養殖發展只是簡單的養殖數量擴張,并沒有真正擺脫傳統的生豬養殖經營方式。
4.1 政府應出臺發展生豬規模化養殖的優惠政策
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對規模豬場的技術援助,降低其養豬的風險,保證生豬養殖業健康穩定地發展。政府應建立養豬業風險規避機制,在市場波動劇烈時加強宏觀調控,通過行業協會監管市場,建立生豬期貨市場、加大對養豬業的保險業務,為規模化養豬提供最基本的風險保障機制。完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扶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飼養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生豬養殖企業信貸支持,有效規避市場風險。
4.2 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生豬規模化養殖
我國地大物博,地方豬品種具有歐美不具備的多樣性,加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豬肉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地方品種的規模化養殖,不但可以豐富地方品種資源,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可具備歐美規模化養殖不具備的競爭力。
4.3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養豬模式
循環經濟綠色養殖生豬是以飼料、能源等的高效利用以及糞便、廢水等綜合循環利用為特征,通過合理規劃,在生豬生產中有機結合養豬業、種植業以及其它養殖業,乃至在生豬消費過程中貫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理念,使經濟、生態和社會效應和諧統一,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生豬食品安全的顧慮,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生豬養殖出來糞便、廢水等污染問題,同時也節約了資源,實現養豬業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