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白絨山羊是陜西省自主培育的優良品種,是該省畜牧業的四大特色之一。絨山羊產業是陜北的主導產業之一,幾十年來,在振興陜北區域經濟,幫助老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近年來,舍飼養殖生產方式的轉變導致成本居高不下,面對較長時間絨價徘徊和當前羊肉價格回落,養殖利潤空間不斷壓縮,一些地方業務部門和業內人士在絨山羊產業發展上出現思想動搖,在絨山羊產業發展思路上存在分歧。用供給側改革的思路研究分析陜北絨山羊的發展,對于充分發揮地方良種資源優勢,理清發展思路,促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陜北白絨山羊發展存在潛在危機應引起高度重視
當前,陜北白絨山羊產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潛在危機。一是一些人由于對絨山羊產業信息了解有限,對陜北絨山羊發展存在片面認識。2014年前,我國羊肉價格一路穩中有升,而羊絨收購價格幾乎沒有多大變化。據陜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信息統計和調查顯示,全省帶骨羊肉平均價格從2009年的32.82元/千克漲到2014年的61.08元/千克,漲幅高達86.11%,而羊絨收購價格一直在每千克300元~360元徘徊。因此,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既然羊肉價格高絨價低,干脆就用個體較大的遼寧絨山羊雜交陜北白絨山羊提高產肉性能。2012年農業部和陜西省農業廳將肉牛肉羊列為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在一些地方的業務部門和干部將絨肉兼用的陜北白絨山羊和國外專用肉綿羊的產肉性能簡單比較,提出用肉用綿羊代替陜北白絨山羊。二是在絨山羊生產中,盲目引種無序雜交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2008年,陜西省畜牧獸醫局接到群眾反映,陜北地區盲目引種無序雜交情況嚴重,安排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進行調查。通過實地調查,正如群眾反映的那樣,大量引進遼寧絨山羊種公羊,無序雜交現象比比皆是。通過調查,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向畜牧獸醫局上報了陜北白絨山羊保種與繁育推廣方案和調查報告,并在有關媒體刊發了《陜北白絨山羊面臨盲目引種應引起高度重視》等文章,得到各級部門的重視,盲目引種無序雜交的勢頭得到明顯遏制。但這種現象至今還沒有完全得到扭轉,時有發生。
無論是認識的偏差,還是生產的錯誤做法都可能導致陜北白絨山羊產業畸形發展或毀滅的潛在危險,應引起高度重視。陜北絨山羊產業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適合陜北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只要定位準確,方法對路,仍然可以成為今后的高效主導產業。如果畸形發展或簡單放棄,自然就會毀掉絨山羊產業,損失慘重。盲目引種無序雜交必然導致兩大惡果。一種后果是會將陜北白絨山羊品種毀于一旦。該品種的培育經過近30年漫長的過程培育而成,而引進遼寧羊品種將其變為雜種僅需短短幾年的時間。另一種后果是導致羊絨細度增粗,品質下降,帶來羊絨銷售不暢,危機產業發展。據了解,出口的羊絨細度大多要求在15.3微米以下,顯然15.3微米 以上的羊絨出口受阻。我國是羊絨及其制品出口貿易大國,出口受阻,就意味著失去國際大市場。據調查,羊絨價格持續徘徊的關鍵是我國羊絨原絨收購主要依賴商販走鄉串戶,沒有按等級收購,魚龍混雜。不按質論價,群眾養羊只追求產絨量,不注意絨的細度指標,于是盲目引進遼寧絨山羊雜交導致羊絨變粗。2012年,陜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站安排榆林市畜牧獸醫研究與推廣所對12個縣3898份絨樣細度分析,直徑在14.5微米以下、14.5~16微米和16微米以上絨樣分別占樣品總量的7.6%、32.37%和60.11%。抽樣檢測結果證實了羊絨確實變粗。
2.用供給側改革思路為陜北絨山羊發展定位
供給側改革就是從需求端著眼,滿足消費的需求,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調結構轉方式等措施,解放生產力,提升產品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按照供給側改革的思路聚焦陜北絨山羊產業,就應當清楚市場對絨山羊的產品有沒有需求?有什么樣的需求?有沒有需求決定了是否舍棄陜北白絨山羊產業,有什么樣的需求決定了陜北白絨山羊產業發展的定位和發展方式方法。
陜北白絨山羊的主產品是羊絨和羊肉。那么我們無妨從羊絨和羊肉的市場和消費需求進行分析。
首先,從羊絨市場需求分析。據調查,2012年我國山羊存欄6300萬只,羊絨產量1.8萬噸;出口羊絨226噸,出口羊絨衫1600萬件。近10年,我國羊絨產量占全球總產60%以上,貿易量達80%,羊絨有著較廣闊而穩定的需求市場。從世界范圍看,羊絨產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就是越來越重視羊絨細度。在國際毛絨定價的因素中,細度因素占到53%,纖維直徑差1微米,每噸價格差5~10萬元人民幣。據對內蒙古鄂爾多斯集團原料公司調查,該公司開發的“1436”高檔品牌使用細度在14~14.5微米,長度在3.6厘米以上的無毛絨 (原料絨要求細度在14~14.5微米,長度4.2厘米以上)。該公司負責人介紹,符合“1436”品牌的無毛絨收購量不足100噸。如果羊絨細度能控制在14.5μm以下,有多少收多少,而且收購價格翻一番。2015年,意大利某公司在內蒙等地考察,希望能收購到絨細在14.5μm以下的原絨開發高檔產品,收購價可達在2000元/千克。以上調查和信息說明羊絨需求端大量需要的優質細絨,而且價格較高。2002年陜北白絨山羊在品種驗收時,成年公和母羊的絨細分別為14.5μm和14.3μm,就符合這一要求。如果不盲目雜交,致使現在羊絨細度偏粗,那么陜北絨山羊產業的效益要比現在實際情況高得多。
其次,從羊肉市場需求看,盡管去年羊肉價格有所回落,并不是羊肉供大于求。羊肉價格回落有低價進口羊肉和走私羊肉價格形成的沖擊、全國十多個省(市、區)爆發小反芻獸疫疫情導致活羊流通受到限制等原因所致。我們應清楚的認識到羊肉價格回落是理性消費的回歸,并不是供大于求。現在50元/千克的羊肉價格仍然高于2009年的32元/千克。據《中國羊肉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15-2020年)》分析,全國羊肉缺口在30%以上,目前我國畜產品生產中還沒有一個像羊肉缺口這樣大。陜北地區群眾喜歡吃陜北絨山羊肉,幾乎不吃綿羊肉,有著穩定的區域性市場。另外,陜北山羊肉在西安及部分省市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據統計資料顯示,陜西山羊肉價格為51元/千克,綿羊肉價格為/千克,山羊肉還有著較明顯的價格優勢。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食物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對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營養豐富的羊肉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對優質羔羊肉的需求量增加迅猛。
綜上所述,用供給側改革的思路看,優質羊絨和羊肉有著廣闊的市場和效益,陜北白絨山羊產業仍有廣闊前景,決不能簡單放棄,應堅持發展。陜北白絨山羊品種應當繼續定位在絨肉兼用的類型,以優質羊絨為主,兼顧羊肉生產。在技術路線上以控制絨細為切入點,開展本品種選育提高。在發展思路上發展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實施品牌戰略,走質量效益之路。
3.用產業聯盟破解制約絨山羊發展瓶頸
陜北地區羊絨收購依然是依賴商販上門收購,沒有形成按羊絨細度分級和按質論價收購的機制。流通環節不能按質論價進行收購是影響養殖場戶收入不高的主要原因,導致從供給端不能按照需求端生產的關鍵,是制約陜北絨山羊產業高效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瓶頸。羊絨細度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直接影響著絨山羊產業的經濟效益。效益是拉動產業發展最強勁的動力,效益也引導著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路線。如果不從現在破解這一瓶頸,陜北絨山羊只能在低效益水平艱難維持,最終會像陜北細毛羊一樣走向衰落。
要破解制約陜北絨山羊產業發展的瓶頸,就要從流通環節入手,采取工牧直交,按質論價進行收購。要實現工牧直交,按質論價收購,就必須有承擔這一任務的經營實體。現今的經營實體、收購商販暫時都不會主動去做。那么,就需要政府部門引導、扶持和培育能夠擔當這一角色的經營實體。榆林、延安兩市政府要用招商引資的智慧和扶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導培育、品牌企業牽頭、企業廣泛參加、實體獨立運營、利益吸引會員、合作共贏發展”的思路,扶持成立絨山羊產業聯盟。產業聯盟應由像鄂爾多斯集團這樣具有高端產品研發、生產能力或對外貿易能力,迫切需求優質原料的羊絨制品生產企業或外貿企業牽頭,吸收有關羊絨加工企業、進出口公司和養殖場戶等參加,形成利益共同體的經營性實體。產業聯盟按照“聯盟運作、工牧直交、分級收購、按質論價、事業監督、財政補貼”的機制,制定標準,實行合同生產,優質優價收購細絨原料。產業聯盟堅持3~5年,在陜北絨山羊產區就會形成培育良種羊,生產高檔絨的良好局面。這樣既解決了羊絨加工企業高檔羊絨原料收購不足的問題,又提高了養殖場戶生產效益,激發生產優質羊絨的積極性。養殖場戶生產優質羊絨的積極性高漲,陜北白絨山羊選育、精細化飼養管理、無公害畜產品生產與認證、標準化生產等技術應用一系列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陜北白絨山羊產業就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