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安徽省發展現代養豬業的進程較慢,生產水平和市場占有率明顯落后于周邊省份。究其原因,該省現代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殷宗俊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養豬生產模式與工藝落后,整體生產力水平不高。雖然全省生豬規模經營有了較大發展,但整體講,種養結合不緊密,生態和環保壓力大;仍以小規模為主體,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仍突出,呈現規模小、水平低、競爭力不強等弱點。二是良種繁育結構不明晰,良種豬性能退化較明顯。引進的優良品種,經選育后還是趕不上同時代國外的豬種,并出現明顯的世代退化現象,嚴重制約良種推廣。三是對地方豬種選育與開發利用重視不夠。由于地方豬種普遍缺乏持續選育,選育方向不能適應市場消費需求,產業化生產格局未形成,加之缺乏長效的資金投入機制,大量地方豬種與外來瘦肉型豬種雜交,造成地方品種豬數量減少。四是豬病防控配套技術研究有待加強。隨著全省養豬規模的發展,加之市場流通加速,豬病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僅依靠免疫接種并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發生。豬病已成為當前制約養豬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主要瓶頸之一。“尤其是豬病發生率較高,直接導致全省仔豬死亡率較高,生豬產業生產效率上不去,如果不重視,一旦豬價走低,養豬業還是不賺錢。”
殷宗俊表示,“十三五”期間,他的團隊將主攻生豬綠色養殖模式示范與評價推廣,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形成一套規模化豬場糞污處理及循環利用的技術規范體系,并建立示范基地。在養殖場采用干濕分離的基礎上,開展糞污的移位發酵處理技術研究,以及“豬-沼-果(蔬)”等不同生態養殖模式的探索。通過開展生豬養殖環境中微量元素殘留監測,了解養豬生產中微量元素的污染現狀,并采取有效措施從源頭進行控制,減少養殖環境污染,實現生態環保養殖。“要爭取把全省母豬年提供商品豬的數量提高到19頭~20頭,讓養豬戶增收。”
談到目前比較火熱的黑豬養殖,殷宗俊說,現在有個趨勢很不好,就是盲目擴大黑豬養殖規模、抬高黑豬肉市場價格。“黑豬肉因價格較高,但這部分消費者只占10%左右,如果不考慮市場,盲目擴大規模,勢必導致黑豬肉滯銷,而且有的廠家把黑豬肉炒作到每斤近百元,很不理智。”殷宗俊提醒養豬戶,黑豬養殖規模應該控制在年出欄2000頭以下,每頭黑豬的利潤達到300元~400元即可。(中國畜牧獸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