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2020年,我國豬肉消費量將達到約6,200萬t,需要約8.8億頭商品育肥豬才能滿足豬肉的消費需求。根據料重比、消化率、廢棄物含水量(基于干清糞情況估算),約產生3.5億t的廢棄物。如何進行資源化、減量化和生態化處理,成為養豬產業面臨的技術、政策等方面的難題。
存在的問題
根據畜牧業發達國家關于豬場廢棄物處理的成熟做法,基本是通過種養結合的模式進行可持續處理。但我國豬場廢棄物處理還存在以下問題。
土地所有制與豬糞機械化處理間存在著嚴重的矛盾
在大型、超大型養豬企業的豬場廢棄物處理中,需要配套大型、高功率機械設備、設施進行豬糞貯存、調制、運輸和施肥。如果大型養豬企業無法將加工調制好的廢棄物進行還田處理,農戶將無法完成繁的有機肥還田工作。
豬場廢棄物與耕作制度的時空不兼容
豬場廢棄物四季均衡產生,不受季節限制;而豬場廢棄物向田間施用卻受到作物耕作制度的嚴格限制。這一點,在我國北方寒冷地區顯得更加明顯。
豬場廢棄物的重金屬污染嚴重
由于前期對豬場廢棄物中重金屬污染的機制、途徑和危害性都缺乏足夠的技術儲備,導致重金屬污染耕地的現象較為嚴重,尤其是在經濟作物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豬場廢棄物的處理途徑
根據我國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的特點,豬場廢棄物的處理,基本有三種類型:
種養結合模式是糧食主產區的主要模式
在東北的松遼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糧食主產區,也是生豬養殖密集區。這種大體量的產業發展模式也需要與粗放式的豬場廢棄物處理技術模式相適應,既保證了適宜的廢棄物無害化程度,又不提高處理難度以及資金投入。在這種糞污處理模式中,需要對土壤的肥力、種植業對土壤肥力的消耗、豬糞的生產量、豬糞中營養素的種類與含量和環境敏感因子的含量等因素進行測算,制定適合的“生豬排放當量”,為生豬飼養密度與耕地面積相匹配提供技術支撐。
精細化處理模式是城鄉交錯帶的優選
在城市與郊區的交錯帶,既適合生豬的養殖,又形成了大面積的保護地蔬菜種植。城鄉交錯帶對環境保護要求嚴格,包括對豬糞固形物的處理程度以及對氣體(氨氣、硫化氫、糞臭素等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排放要求。結合保護地的蔬菜大棚生產,城鄉交錯帶的豬糞污處理模式需要對豬糞固液分離、固形物快速發酵工藝和污水“需氧-厭氧-耗養”處理等進行技術攻關與集成。通過對豬糞進行精細化處理,基本達到“零排放”的產業態勢。
直接排放是沙化、荒漠化土地的權宜之選
在土壤貧瘠、人口稀少等廣大地區,土壤沙化、荒漠化較為嚴重,既因為地力貧瘠而不適合耕作,又因為生豬不發達而無有機肥進行地力補充,導致土壤荒漠化程度日益嚴重,造成嚴重的生態危機。但隨著交通不斷發達,運輸能力日益提高,這些地方成為養豬企業關注的地方。在這些區域宜用的模式是在控制重金屬排放限量的基礎上,將廢棄物直接排放到沙土地和荒漠地上,如果輔以竹柳、快大楊等快速生長、耐寒、耐旱等樹種的種植,將有效地解決豬的糞污處理難題。
政策調控
根據循環農業基本原理以及國內外豬糞處理實踐可知,豬糞還田是最基本的處理模式,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豬場廢棄物還田時,需要加強土地流轉,解決施肥機械和有機肥認知的問題;建立政府、企業和農戶共同參與的“有機肥生產-補貼-施用”良性循環體系,解決終端產品的銷路問題。
結語
在中國,素有“豬糧安天下”的說法,在生豬產業以優質、高產、高效模式發展的同時,追求生態更是生豬產業的終極目標之一。